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薛涛与“筹边楼” 文化女杰“化剑为犁”‖兮湄

作者:兮 湄 来源:《成都日报》2022年7月26日第8版 发布时间:2023-04-28 14:52:07 浏览次数: 【字体:

薛涛与“筹边楼” 文化女杰“化剑为犁”

兮 湄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薛涛《筹边楼》

单凭“壮压西川四十州”一句,晚年薛涛的胸襟气象就已然峭拔于汉诗之上。明代钟惺指出:“教戒诸将,何等心眼,洪度岂直女子哉,固一代之雄也!”大才子纪昀曰:“如《筹边楼》诗云云,托意深远,有鲁嫠不恤纬、漆室女坐啸之思,非寻常裙屐所及。”(《四库全书总目》)岂止是“裙屐”,又有几个男儿可以如此气吞万里如虎!

薛涛诗的最后一句硬语盘空,虚实均有:实写的是,诗人登楼眺望,成都西北方向恰是西岭雪山为地标的逶迤岷山,已然能望见遥远的雪峰;虚写的是,“边头”已是悬在人们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前后对照,西川地区形势犬牙交错,历史的得与失都暗示出来,寓严正谴责于沉痛慨叹之中。

学者彭芸荪《望江楼志》认为:“涛之年在太和六年秋也。”又说:“筹边楼之筑建,当在五年春夏间,至秋始落成,故涛《筹边楼》诗有‘平临云鸟八窗秋’之句,时涛尚存。”张篷舟先生《薛涛诗笺》也指出:“李德裕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乃太和四年(830年)十月命,当年自不能建成筹边楼。况涛诗有‘八窗秋’句,楼成应在太和五年(831年)秋。六年(832年)夏,涛卒。冬,李德裕亦入相矣。”

四川省文史馆《成都城坊古迹考》指出,唐朝成都西川节度使府署在今四川科技馆东一带(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年版,第291页)。这就是说,薛涛所咏赞的筹边楼其实就是成都西川节度使府署附近的这座“筹边楼”。

由此可见,成都的筹边楼,与今天阿坝州理县薛城古镇的“筹边楼”在修建时间、地点和规模上都不相同。资料显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杂谷脑河、孟屯河洪水泛滥,二力相摧,一举冲毁了保县薛城。直到乾隆四年(1739年),当时的保县(现汶川县)知县陈克绳才重修了整个古镇及周边建筑。南沟边这座“筹边楼”,极有可能就在此时托名仿建。筹边楼屹立于两河交汇的河谷边,为木框架抬梁穿榫结构,有典型的汉民族殿堂风格(重檐歇山式)的二层阁楼,通高18.5米。最初筹边楼为筹措边事而建,后渐成为民族交流场合,大量薛涛的诗、词相关书籍陈列于此,也成为人们感怀薛涛之地。

清初,四川从明末持续的混战后开始重建。为了地方经济的持续繁荣,祈求文风普化昌盛,往往托名仿建古迹,祈求历史泽被后世。当时的地方官场,乡绅、大户们相互炫耀、攀比,成为一时的风尚。比如在川贵滇地区,托名诸葛孔明的山名、地名、桥名、村名、器物就不可胜数。而薛涛为一代风流人物,早在832年段文昌再镇成都时,就在望江楼以南的薛涛墓地撰写了墓志。光绪十五年(1889年),在成都锦江之畔的玉女津起造高楼“崇丽阁”(俗呼“望江楼”)以及“玉女津”,目的也是通过营造风景名胜,很自然地与诗人薛涛建立起了“跨时代”关系。

显然,薛城的筹边楼是当地民众仰慕前贤、尊重文化和历史的产物。在人们看来,在藏、羌、汉多民族杂居的薛城能够托唐代之名重起筹边楼,一是在于知县陈克绳等人具备宽阔的历史眼光,二是反映出这一多民族杂居地区的民众对和平、安宁与幸福生活的向往。将薛涛与此地筹边楼紧密联系起来,凸显了多民族团结的象征。至今松潘一带的老百姓往往说,自己平生知道的第一位诗人是薛涛,知道的第一首诗就是薛涛的《筹边楼》。

理县薛城筹边楼(1898年伊莎贝拉·伯德 摄)

薛城的筹边楼建造距今已有约300年,虽历经岁月的洗礼,仍旧巍然屹立于一块巨大耸立的孤石之上,孤石立高楼,就像冷兵器时代的一根分水峨眉刺。2005年,当地文保部门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过一次保护性维修。现在的筹边楼上,悬挂有“红四方面军临时指挥部旧址”牌匾。红四方面军是从四川苍溪出发长征、经茂县到达理县的。由此,理县筹边楼更成为涵盖多民族历史以及红色文化的高地。

记得是2021年秋季,我再次登楼,乱石密布的杂谷脑河呼啸着从楼脚下蜿蜒而去,楼的左面是熊耳山,山顶上一块突兀的锥形大石头,很像黑熊的耳朵;右面是笔架山,朝天耸立的一支巨大的毛笔。这就是著名的薛城十景之一的“笔架献奇”,似乎要用一支无俦之笔,蘸杂谷脑河奔腾的雪水,把筹边之史在天空一字排开……看到有几只盘旋的大鹰在熊耳山巅起起落落,将难以排遣的情绪提往更高处,迅即被一阵撕裂云层的大风所摧折。史事与风景相互叠压,让人感触到一种居高而思远、一展云中志的态势。由此我想到:薛涛真是一位“化剑为犁”的文化女杰!

(注:“化剑为犁”是矗立在联合国大厦前的著名雕塑)

敬告:本文已经成都日报授权转载,未经原发媒体成都日报授权,请勿转载。

来源:《成都日报》2022年7月26日第8版

文/图:兮 湄

来源: 《成都日报》2022年7月26日第8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