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资治】由一张日本军用地图引发的讨论‖卿远明

作者:卿远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4-18 13:18:31 浏览次数: 【字体:

由一张日本军用地图引发的讨论

卿远明

7月7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这天,一位武警退役定居顺庆而又喜欢地方文化的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发了几张图片,立刻引起朋友们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因为这几张图片是日本间谍在20世纪30年代前测绘的有关南充县城及近郊的万分之一军用地图,名为《南充近傍》。

作为从事了36年地方志工作的同志,从职业角度感到这是一份难得的由外域人测绘的地方史料。我向这位朋友打听此图来源,原来这位朋友是从孔夫子旧书网店购得。我征得单位领导同意,以同样方式购回此图。这张《南充近傍》是一张复制品,是否是原样大小不清楚,但从购得的这幅图面看,纵44.7厘米,横52.1厘米。图上方注有《南充近傍》以及“一万分一”字样,左下角有两行竖排“昭和十八年六月 支那派遣军参谋部调制 同年六月支那派遣军测量班制版印制”

日本间谍绘制的军用地图《南充近傍》(局部)

1929年刊刻《新修南充县志》附图《南充市市区图》(局部)

1943年6月日本间谍绘制的《南充近傍》城区部分

与1929年刊刻的《新修南充县志》附图《南充市市区图》比较发现,城区的形状以及街道布局基本一致,而日军测绘地图更为规整,只是未标注街名,重要部位(如道、县衙门)画有密集建筑物,城墙明显画出并标注大西、大北、大南三道城门,周边郊区比《南充市市区图》画得更为广阔,主要的山岭、平坝、河流、桥梁都有标注,还有许多我们不知何意的符号。

我和同事们一边比较研究,同时也引发几点思考:此图绘制于何时?绘制的人是谁?这幅图在日军侵华期间对南充起到过什么破坏作用?

关于绘制的时间问题。尽管图上左下角表明“昭和十八年六月”,但这是调制和印制时间,印制时间与绘制时间是有差距的,绘制时间一定早于印制时间。

我曾见过一篇报道,说日军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早已为全面侵略战争作好了准备,全中国疆域内万分之一军用地图在1928年前就已绘制完成。详审这幅日本军用地图,绘制时间也应是在20世纪20年末到30年代初。我们试从几个方面作出推论。

此图中最为明显的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是大北街,从府街一直延伸到大北门(图面标志。其实应该是平城门)。明洪武四年,南充县城由北津渡迁至莲池坝(即现在模范街以南地区),城周筑墙(称为旧城墙),挖有城壕,开了八道城门,正北为阳复门。清乾隆年间改为大北门,后又改为仪凤门,位置在今天的大北街与模范街交接处。明朝迁城时,最初是依寺庙周围房屋连接逐渐形成街衢,几条主要街道已具雏形。到1921年修成北通大北门,南至西栅子的一条大街称为大北街。民国时期不少官宦资本家在此街修建公馆。民国初年后,从大北门(也叫仪凤门)向北逐渐延伸出现仪凤街(因在仪凤门以北而命名)和平城街,平城街口有道城门叫平城门(是新城墙最北面的一道城门,图面标志为大北门)。在1929年刊刻的《新修南充县志》附图《南充市市区图》中仪凤街和平城街也有出现,但未标注街名。

从大北街到平城街,中间连接有两条东、西向街道,一条是模范街,一条是什字街(《南充市市区图》已标注街名),这两条都是民国后逐渐形成的。辛亥革命前,没有模范街。此处原是旧城墙,东至嘉陵江边,西接新城门(现五星花园处),中间即是大北门,外有城壕。城外居民自行沿城墙搭建茅棚而形成的街市。但房屋高低不一,屋檐参差不齐,街面歪歪扭扭,路面坑坑洼洼,既不美观也不利于车马通行。1921年,市政公所下令拆除新城门至江边这段旧城墙,填平城壕,兴为街市。1926年,驻扎在顺庆的川军第五师师长何光烈下令拆除大北街西头木栅,截齐房檐,疏通阴沟,街面与模范街同宽6米。而新建的模范街因统一规划,两侧皆为一楼一底砖木结构的楼房(其他街区都是穿斗结构木瓦房),每隔10通房有一道防火墙,以大北街口为界分模范上、下街。因此街为当时街道之楷模,故命名为模范街。

图上另一处建筑物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当时的嘉陵高中(即今南充高中)。1925年秋,嘉陵道召开所属各县教育局长会议,决议由地方筹资组建嘉陵高级中学校,但真正落成开学是在1927年夏末。校址原本是报恩寺,后改为校舍。校舍内有礼堂一幢,东、西、中、后院各一幢,教员院、食堂、盥洗室、浴室共五幢。高中路(即现在的文化路)是1925年筹建嘉陵高中时,同时修建由茧市街(现五星花园处)至嘉陵高中的简便公路,后又叫莲池马路。《南充近傍》图上明显画出,未标路名。由此可推定《南充近傍》的绘制时间,不会早于1927年夏。

关于《南充近傍》绘制人的问题。《南充近傍》左下角标明:“昭和十八年六月 支那派遣军参谋部调制 同年六月支那派遣军测量班制版印制”。当然是日本间谍“支那派遣军测量班”所为,并且是在没有本地人参与、知晓的秘密状态下绘制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从此图几处错误来推论:

第一处,就是将平城门标注为“大北门”。《南充近傍》图中模范街、什字街、仪凤街、平城街已经出现,大北门以及旧城墙已被拆除。绘图人不知,在标注大西门、大南门后,以为当时最北端的平城门就是大北门,故做此标注。很明显绘制人不知南充县城建城历史,错会了意,错标了图。

第二处是将舞凤山标注为“五风山”。这在本地人是不会犯此错误的。舞凤山在城西北面,最早叫龙廻山。清嘉庆十八年编修的《南充县志·舆地志·山川》明确记为:“舞凤山在治西北五里,状如凤翔。”在志前《图考》中也有“舞凤山”图样。1929年刊刻的《新修南充县志·舆地志·山脉》中有记:“舞凤山在治北五里,状如凤翔,上建文昌宫。”在志前《图考》“治北胜跡中”中画有山形及座落于山顶的文昌宫建筑物,标注为“舞凤山”。说明绘图人既没研究过清嘉庆《南充县志》,也没见过1929年刊刻的《新修南充县志》。如果是见过《新修南充县志》的记录与《图考》,一定会校正标图的。

第三处是将大南门外的南门坝标注为“都蔚坝”,这里有两处错误。一是将都尉坝标注为“都蔚坝”。都尉是旧时官名,“都蔚坝”是什么意思就不知道了。二是都尉坝在现在的嘉陵区凤丫山下,现在仍有都尉路。都尉坝因都尉墓而来,最早见于明代曹学佺编著的《蜀中名胜记》。《蜀中名胜记》引用《嘉陵志》说“有都尉坝。郡南五十里,有都尉墓。俗云都尉娘,西充女子也。代父戍,以功授都尉,归为嫂氏所嘲,乃刲腹建肝肾以死。葬凤丫山,有丰碑社祀。今废。其年代姓氏无考。墓前翁仲犹存。或云即陈寿妻,寿尝为骑都尉,故人以称其妻。”很明显绘图人,没有研究过曹学佺著的《蜀中名胜记》,把位置和名字都搞错了。

第四处是将清泉坝标注为“靖泉坝”。这是日本人把音搞混了,也不知此山的来历。

第五处将西河以南大片标注为马鞍山,实际上南充县城周边及各乡镇没有“马鞍山”之名;又将桓子河标注成“相子河”。

这幅《南充近傍》地图,在日军侵华期间有没有对南充起到过破坏作用呢?这是我们研究这张地图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据《南充市顺庆区军事志》记载,1940年5月18日、9月3日至1941年7月27日,南充县城先后三次被日军飞机轰炸,共投弹341枚,伤271人,死亡474人,百余间房屋遭破坏。特别是1940年9月3日,36架日机空袭南充县城,投弹288枚,大南街、小东街、药王街、黉墙街,浓烟滚滚,火焰冲天;血肉横飞,尸横街巷。事后统计,这次因轰炸死亡453人,伤251人。通过研究发现,日军三次轰炸皆是以鸡市口为中心。过去,人们多次讨论日机轰炸南充县城意图,曾作出过多种猜测。现在看见日军绘制的《南充近傍》图时恍然大悟,日机轰炸的目标是南充道、县衙门。

明清时的顺庆府衙原址在现在的工人文化宫内,府衙大门南向府街,现在的米仓路是其大门。清代末期至民国时期,一直是川北道、嘉陵道及后来的四川省十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与县衙合署办公的地方,所以老百姓称府街又叫做二府街。

圈红处为鸡市口。有建筑物处是道、县衙门,奎星街东边是果山公园

我们从图上可直观地看到,鸡市口位于奎星街、小东街、府街、大南街的十字路口,是当时南充老城的繁华中心地带,与道、县衙门直线距离不超过一百米,道、县衙门与果山公园空阔的地盘与密集的建筑物,自然成为显眼的目标。日机从重庆沿嘉陵江河道北行,进入南充县城后一路轰炸,大南街、小东街、药王街、黉墙街,南充道、县衙门是轰炸最后目标,也极好辨认。这就好解释为什么相距鸡市口数百米、宽敞规整有高大建筑物的模范街未遭到轰炸的原因了。

曾有人猜测,日机轰炸的目标是南充飞机场。这个猜测,在没见到《南充近傍》图以前难下定论。只是奇怪当时南充飞机场并没有遭到轰炸。

在抗日战争时期,南充曾三次修过飞机场。

第一次是在1933年5月,当时川军为执行蒋介石进攻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命令,川军29军军长田颂尧与21军军长刘湘联名商请驻防南充的20军军长杨森派工赶修机场。杨森为应付此事,择地在城南嘉陵江和西河交汇处的大中坝上修建机场,因江东岸有张爷庙故称张爷庙机场。曾先后对通、南、巴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过轰炸。次年,因洪水淹没机场,飞机全部撤回重庆广阳坝基地。到1935年10月,机场再次被洪水冲毁,张爷庙机场不复存在。

第二次是在1938年,国民政府为保卫陪都——重庆,划定在四川修建30余个机场,南充县城西南郊外的都尉坝是被选定的场址之一。1938年8月南充县组成“飞机场征工委员会”,因经费短缺和当地民众反对,修建机场未能如期进行。

1941年,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再次决定修建南充都尉坝机场。4月11日开工,同年10月13日修筑完工。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中日战争形势发生变化,所以,南充都尉坝机场建成后实际并未投入使用。

都尉坝距县城4.5公里,东临嘉陵江,三面环山,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日机轰炸南充县城时,必然飞越都尉坝、大中坝上空。张爷庙机场于1935年消失;日机第三次(1941年7月27日)轰炸时,都尉坝机场虽未完工,应该已具雏形,这么大的军事目标没有被日本军机发现,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如果日军间谍预先知道此处修建有飞机场,我想日军飞机是绝对不会放过的。南充飞机场没遭轰炸的原因,正是《南充近傍》图上没有画出和标注飞机场的目标位置。为什么没有画出和标注,说明测绘此图时此地还没有飞机场。前面已经讨论过,《南充近傍》测绘人员将南门坝标注成“都蔚坝”,名字搞错,位置相差几公里,假如这里有这么一个重大的军事目标,作为专业测绘人员有可能犯这种错误吗?

此图的左下角的两行字:“昭和十八年六月 支那派遣军参谋部调制 同年六月支那派遣军测量班制版印制”。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昭和十八年亦即1943年,从这里可明确知道此图的管理调制单位和测绘、印制单位是日本军事部门,毫无疑问此图是用于军事目的。当其时,1943年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由对峙转入反攻,中国抗日战争也已进入进攻阶段。而此时印制此图是什么目的呢?难道日本军高层还在为地面进攻巴蜀内地作准备吗?这个问题留待后人继续考证研究。

1929年刊刻的《新修南充县志》上,总纂王荃善在《例言》中有一段话:“犹忆中东之役,在宋戎幕获两倭谍,搜得日记首绘一图,备列与敌相距之山川水道,村落桥梁,人口牲畜,山则记其原陆岡陵之险易,何处可设伏,何处可列陈;水则记其岸流曲直之深浅,何处可徒涉,何处可骑渡,有桥或土或木,能行整队若干,能乘车马重量若干;村何名,丁口几许,畜牲若干,貯粮若干,井几所,能供几许人饮。阅者一目了然。”中东之役即是1894年7月25日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宋戎幕大概是东北沿海的某个地名。当时,中国军人从日本间谍身上搜出了详细记录中国地情的日记与图。说明日军侵华狼子野心由来已久。到民国初期,已秘密进行了几十年。辛亥革命后,频繁更换霸王旗,军阀割据,社会动乱,国家疏于管理,为日寇在中国的间谍活动提供了天赐良机。为撰写此文,我在网上以“日军测绘中国地图”为题进行过搜索,竟搜索出近百幅日军测绘的中国各地军用地图。可以断定,这些发现和公布出来的东西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大量秘密没有发现和公布。据报道,近年来也常有发现外国人在中国从事非法测绘活动,这让我们每个中国人不得不提高警惕,加强国家安全意识,这就是笔者撰写此文的目的。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卿远明(南充市顺庆区地方志办公室)

供稿:南充市顺庆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