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曲有终而意无穷 蜀中古琴又奏响

来源:方志武侯 发布时间:2023-04-11 13:21:21 浏览次数: 【字体:

2023年4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广州市松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这是两国元首在白云厅欣赏古琴演奏(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曲有终而意无穷 蜀中古琴又奏响

——古琴演奏家李蓬蓬为中法两国元首演奏所用古琴由盛唐时蜀中雷氏制作 曾是苏轼藏品

刘 畅

2023年4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州市松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现场,古琴演奏家李蓬蓬女士为两国元首演奏了古琴名曲《流水》。演奏所用的古琴,是有1267年历史的“九霄环佩”,为盛唐时期蜀中雷氏所斫,琴背刻有“东坡苏轼珍赏”等印章,曾是苏轼等人的藏品。

自汉代开始,蜀地素以奢侈著称,音乐歌舞也随之兴盛。隋唐时期尤其是中唐时期,蜀地较为安定,成都更有“南京”之称,当时有“扬(扬州)一益(益州,指成都)二”之说。那时,成都的音乐歌舞极为兴盛,卢求在《成都记·序》中认为,成都的“管弦歌舞之多”,实在扬州之上。蜀地音乐的兴盛,对中华音乐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其中一大突出贡献,便是产生了一批著名的制器大师,制造了一批精良的乐器并流传于世。

蜀中“风土爱弹琴”,因而制琴业相当发达,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雷琴”。“雷琴”制作精良,颇具特色,闻名古今。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琴》记述:“贞元中,成都雷生善斫琴,至今尚有孙息,不坠其业,精妙天下无比也。弹者亦众焉。”自开元至开成约120年间,雷氏前后三代皆斫琴,计有雷绍、雷霄、雷震、雷威、雷俨、雷文、雷珏、雷会、雷迅9人。宋代黄休复《茅亭客话》载:“琴最盛于蜀制,斫者数家,惟雷氏而已。”苏东坡《杂书琴事》曾如此描述“雷琴”:“余家有琴,其面皆作蛇腹纹。其上池铭云:开元十年造,雅州灵开材。其下池铭云:雷家记,八日合……其岳不容指而弦不收,此最琴之妖而雷琴独然……琴声出于两池间,其背微隆若主叶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此最不传之妙。”当代著名音乐史家杨荫浏也说:“关于古琴的制造,在唐代有极大的改进,尤其蜀人雷氏的琴,直到现在,仍被演奏家们视为杰出的好乐器。”

雷氏的琴,琴音很有特色,广受好评。《琴苑要录·斫琴记》有记:“雷琴重实,声温劲而雄。”《陈氏乐书》说:“凡琴音响者则必虚干,无温粹之韵,雷氏之琴其声宽大复兼湿润。”《渑水燕谈录》夸赞雷琴“音极清实”,《六一居士诗话》描述雷琴“其声清越,如击金石”。

此次李蓬蓬女士奏响的“九霄环佩”即是雷氏古琴的代表之作。古琴通长124厘米,隐间114.2厘米,额宽21.8厘米,肩宽21.2厘米,尾宽15.4厘米,厚5.8厘米。以桐木作面,梓木为底,材质精良。面底多处以大块朱漆补髹,发小蛇腹断纹,纯鹿角灰胎。龙池、凤沼均作扁圆形,腹内纳音隆起,当池沼处复凹下呈圆底长沟状,通贯于纳音的始终。蚌徽、红木轸、白玉足镂刻精美,紫檀岳尾。琴底龙池上方篆书“九霄环佩”四字,下方有篆文“包含”大印一方,另有“东坡苏轼珍赏”等印章。

“九霄环佩”古琴(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按中国的传统,“九”可谓极数,常作为最高境界的象征,如“九鼎”“九重山”“九霄”等;“环佩”则指的是古人佩在腰带上的玉贝装饰。古琴取名“九霄环佩”,可以看出制作者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它发出的声音,像天上仙人腰间玉佩碰撞所发出的声音那样悦耳动听。

“九霄环佩”古琴虽已历经1267年风雨,但其雷氏琴音特点依然不变,与其他琴相比,“清越如击金石”与“湿劲而雄”的特点尤为突出。古琴大师李祥霆用7个词评价“九霄环佩”的琴韵:“松透、恬静、圆润、雄伟、沉厚、悠远、神奇。”

“九霄环佩”古琴一共存世4张,其中3张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另外1张被何作如先生收藏。

除古琴外,蜀地制作的很多乐器也因制作精良、音韵优异,被广泛使用于各种音乐会,如琵琶、风笙等。

曲有终而意无穷,随着千年古琴“九霄环佩”被奏响,蜀中古琴的魅力再次让世人折服。

(参考:《乐润锦官城》,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央视新闻)

来源:方志武侯

撰稿:刘 畅(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方志武侯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