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成都内姜街得名由来
成都 内姜街得名由来
在今天成都市太升南路以西,忠烈祠西街与大墙东街之间,有一条街道名叫内姜街。
内姜街位置示意图(图片来源:百度地图截图)
内姜街本应叫“内江街”,因明代时在此街上建有皇族藩王内江王的王府,故得此名。后来,据说因为要与古代的内江县区分开来,便将“内江街”改名为“内姜街”。
除此,还有人认为是因误写成了内姜街而流传了下来,甚至还有说改名是因这里曾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的故居,但这种说法欠缺证据,仅可当作一种传闻。
1996年7月16日至10月9日,成都文物考古工作队对内姜街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街道两旁的房屋以及水渠、水沟等遗迹,发掘出土了瓷器、钱币等古代遗物。
内姜街位置示意图(图片来源:《成都市内姜街遗址发掘报告》)
据考古发现,内姜街遗址是唐宋时期成都城一处普通民居遗址。
此外,考古还发现,内姜街附近的居民所用瓷器,基本都是产自四川本地,主要以周边的邛窑、金凤窑、瓦缸坝窑、磁峰窑等窑场的产品作为日常生活用瓷。
种种考古发现,证明内姜街在唐宋时期只是普通的居民区域。或许现在人们很难想象,普通的民居之地能变成王府。但在历史长河中,这样的变化不过是瞬间激起的一阵浪花。
后来,内江王不知所终,王府自然败落。
成都市内姜街旁的鼓楼北街遗迹(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历经沧桑,内姜街又重归宁静。我国现代教育活动家、著名画家张采芹先生晚期曾居住在这条内姜街上。
《成都晚报》曾记录了张采芹弟子张礼的一段回忆:
1982年底的一天,张礼和往常一样去内姜街看望张采芹,离老师家很远就看到家门半开着,门外站着几个人。进门后,师母悄悄告诉她,“张大千的女儿送来一幅张大千的画,门外的都是记者,想采访……”就在这年4月,张大千与张采芹女儿张心庆通电话后,获知张采芹依然健在,而且就住在成都,非常激动,很快就画了一幅《垂死海棠图》辗转赠送给张采芹。
张采芹(图片来源:成都市情网)
晚饭后,待记者散去,张采芹才打开画细细品味,其中的诗和跋都真切表达了张大千对家乡和旧友的刻骨思念。张采芹情绪平复后说,“我似乎又回到当年和大千等老朋友一起漫游全川的时候,感慨良多啊。这么多年了,大千远在海峡彼岸,仍同从前一样,热情豪爽,重乡情,重友情,重人情,重情义。大千长我两岁,他称我为道兄,是对我客气,也是尊重我。几十年过去了,大家都老了,老了……”
渐渐地,内姜街也同其他的成都老街一样,回归了平凡,随时光老去。人们生活在这里,创造着新的回忆。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成都市青羊区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