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创新表达,展现粤绣的无穷魅力

作者:周飞亚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8日 第 06 版) 发布时间:2023-02-18 16:13:18 浏览次数: 【字体:

周飞亚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8日   第 06 版)

“劳热”庆丰收潮绣彩眉(局部)。何 为供图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的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旅部重点实验室“文化之美·绣色可观:粤绣年度成果展”近期落幕。自今年1月中旬开展后,短短半个月时间,展览已接待观众约4.5万人次。

走进展厅,陈列空间让人眼前一亮。通过像素化处理的建筑图片、珠帘、镜面等艺术化方式,潮州一处古建筑方伯第的院落空间结构被“搬”进了展厅。最醒目的是粤绣创新口罩展区,146个粤绣口罩分布在各色头模之上。花朵怒放,金鱼摆尾,蝴蝶振翅欲飞……传统粤绣图案元素从布面“破土而出”,成为立体装饰,鲜活生动。“真是太美了!”“在哪里可以买到同款?”不时有观众连连惊叹,发出询问。

“我们希望通过展览,尝试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嫁接,探索非遗作品在现代语境中的表达。”展览艺术总监何为说。

粤绣与苏绣、蜀绣、湘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无论从分支流派还是风格技法来看,粤绣都十分特殊。它不仅是一个绣种,更像是一个统称,包含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广绣、潮绣和潮州珠绣。

广绣多分布于广州、顺德等珠江三角洲地带,潮绣则多指如今潮汕地区和梅县的大埔、兴宁地区的刺绣品类。两大流派同宗同源,历史上并未做明确区分,但受不同地理环境、民俗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各自的技艺特点,并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传统的粤绣,就是指广绣和潮绣。

潮州珠绣则稍显“年轻”。珠宝用于刺绣,古已有之,但由于材料贵重稀有,并未形成专门的绣种。到了近代,得益于广东地区对外贸易带来的玻璃珠等平价材质,珠绣开始兴盛。20世纪初,匠人将舶来的珠片钉绣于粤剧戏服等道具上,演员表演时熠熠生辉,给观众带来不同于传统戏剧的视觉体验,名声大噪。近年来,潮州婚纱晚礼服产业兴盛,推动了珠绣工艺的进一步发展。2021年,潮州珠绣也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成为粤绣中一个新的分支。

绝大多数绣种的图案是平面的,粤绣却有一种浮雕效果,独树一帜。为了达到这种效果,绣工先要“垫底”:或用较粗的丝线或棉线一层层地叠绣,或用棉絮垫底,覆上丝绸,再在上面施绣。与之相应,粤绣使用的材料也别具一格。

展览陈列了包括绣线在内的各种材料,并对技法做了详细介绍。典型代表是潮绣中的金银线绣,又称“钉金绣”。所谓“金银线”,就是用金银箔纸包在丝线上制成的线。绣工还会将各色绒线和金银线缠绕在一起,使色彩层次更丰富。正是这一技法,造就了潮绣的金碧风格。

潮绣还有一样不起眼却相当重要的材料,叫做“纸丁”。将白色棉纸裁成不同宽窄,手工搓制,最后形成13种不同规格的纸丁,用于垫高和装饰不同部位。如今会制作纸丁的匠人越来越少,人们正探索可以替代的新材料。

传统粤绣以构图繁密著称,往往少有空隙,即使有空隙,也要用山水草地树根等补充,显得热闹紧凑;图案工整中富于夸张,色彩稠丽,对比强烈。展品《“劳热”庆丰收潮绣彩眉》将这一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劳热”是当地方言“闹热”的谐音,是一种民俗庆典。“彩眉”则指覆在庙宇、祠堂等建筑门楣上方的装饰。策展人苏丹介绍,这幅作品创作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5米长、0.4米宽的大红色绣布上,生动呈现了醒狮、舞龙、鲤鱼舞、潮州大锣鼓等活动场景,间隙处布满了竹子、芭蕉、柳树、梧桐等植物。图案中人物动作朴拙可爱,显示出浓浓的民间趣味。

令人惊喜的是,策展团队根据这幅作品,创新制作了虚拟现实(VR)数字艺术作品《祠堂香火》。观众沉浸在五彩斑斓的图案世界,跟着节庆游行队伍体验热烈的当地文化氛围,享受着一场视觉盛宴。

潮绣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康惠芳、孙庆先的作品,广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少芳的作品,与新生代传承人创新作品、VR数字艺术作品几个板块的集合展示,带领观众体验从传统走向未来的粤绣艺术。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