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襁褓能诗的神话——《夜宿山寺》诗歌背景‖马睿

作者:马 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1-28 17:50:48 浏览次数: 【字体:

襁褓能诗的神话

——《夜宿山寺》诗歌背景

马 睿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一作夜宿峰顶寺),

手可摘星辰(一作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一作怕)惊天上人。

——赵德麟《侯鲭录》卷二

今译

危险的摘星楼高达百尺,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诗歌背景

传说,李白尚在襁褓之时,有一次,家人抱着他一边登楼一边开玩笑问:“能写一首诗吗?”谁知奇迹真的发生了,李白脱口而出,便吟成了这首《夜宿山寺》(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三四《次韵林察院贺章正言得子》注)。

虽说李白是太白金星下凡,但“襁褓能诗”未免也太夸张了,让人难以置信。据专家考证,李白此诗作于绵州越王楼(李德书《李白〈上楼诗〉与〈题峰顶寺〉、〈夜宿山寺〉考辨》)、蕲州乌牙寺(张培锋《〈夜宿乌牙寺〉诗为李白所作考》)、江油青莲太白楼(《李白故里太白碑林讲解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据宋人记载,此诗应作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江心寺(赵德麟《侯鲭录》卷二)。

江心寺,又称峰顶寺、蔡山寺,位于黄梅县蔡山镇之蔡山东侧的半山腰。唐时属蕲州,系唐初名将尉迟恭所建,正殿大梁上书有“贞观八年(634)尉迟恭敬修”题记。

蔡山,长江冲积平原中的一座孤峰,原是五埠洲中的一个小岛。直到晋代,五埠洲仍与长江相通,涨水时节,蔡山便在长江中心,寺庙由此得名江心寺。后因长江改道,山水分隔已有3公里之遥了(清光绪二年版《黄梅县志》)。

据民间传说,李白45岁时(唐玄宗天宝四年,745)隐居于此,并筑有“太白读书屋”,曾留下十余首吟咏蔡山的佳作(已佚)。特别是这首《夜宿山寺》,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在江心寺西南的山坡上,有一棵似苍龙卧伏、号称天下第一寿星的“晋梅”。据说是晋代高僧支遁大师所植,距今已1600多年,堪称稀世国宝。每年冬末春初,梅花都会开两次,人称“梅开二度”。

每当梅花盛开之际,如一片堆雪,幽香扑鼻。江心寺后长着一排古榛树,正下方是一汪池塘,但见鱼影婆娑,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清光绪二年版《黄梅县志》)。

李白听闻了“梅开二度”的美名,特地前来观赏。游览之余,方丈恳求李白留下墨宝,他欣然从命,纵酒挥笔写下“古江心寺”四个大字。李白写罢,顺手将残墨泼在一旁的山石上,后人遂将此石命名为“泼墨石”。

为纪念李白和支遁,清朝人赞叹道:“孤峰一角水之涯,灵鹫飞来立浅沙。浪打山唇潮欲上,天低楼角月初斜。谪仙泼墨还留石,支遁栽梅尚著花。却忆曹成谈往事,纪宫碑字绾龙蛇”(杨自发《江心寺》)。

因极左思潮影响,江心寺塑像与摘星楼毁于“破四旧”。2021年底,蔡山镇蔡山村曾家墩村民梅新明筹资200余万元,在原址重建起一座五层高的摘星楼,屹立在蔡山顶。

蔡山的海拔虽仅58.8米,摘星楼也只有24.8米高,但因处于蔡山顶上,崛起在一马平川的原野上显得格外雄伟。登上顶楼举目四望,视野十分开阔。远处村舍、树木、麦苗以及纵横交错的田间道路组成一幅生动的乡村原野图,明亮的湖泊镶嵌在画框中,显得格外醒目。

据当地人讲,在天气晴朗时,站在摘星楼顶往南可以看到庐山,往北能看到五祖寺,西面不远处就是如带的长江。在皓月当空的夜晚,还能看到波光粼粼的江水,观星位置十分理想。

传说,李白夜饮归来,晃晃悠悠登上摘星楼,所以才有“危楼高百尺”的感觉。而他说“恐惊天上人”,究竟是何仙人,能让天不怕地不怕的李白突然如此谨小慎微呢?

原来,在黄梅县有一位神仙名叫“梅山福主”,此人姓宋名益,字儒上,号飞仙,福建汀州人氏。

东晋安帝义熙年间(405-418),宋益以文学孝廉征为番禺令,后升任睦州太守。东晋灭亡后(420),他辞官归隐,拜仙人葛洪于青壁之下,得其真传。后来,他遍访名山大川,最终选在黄梅县大河镇黄龄古洞(今黑龙潭)修炼成仙。

刘宋元嘉末年(453),黄梅县连年干旱,好几年没下雨。宋益便托梦给黄梅县令刘弼,刘弼率六乡老人前往黄龄洞祈雨,还与刘公对弈、联句。待刘公回城后,朝代早已变换。刘公便重新入山寻找宋益,宋益便带着刘弼、生员张文通、施文锦同在大河镇虎背山飞仙石上“白日飞升”(清顺治版《黄梅县志》)。

宋益留在黄梅一带的遗迹很多,比如“仙人台,在蕲州北大浮山之巅,旧传四人于此登仙”(解缙等《永乐大典》册三十卷二六〇三页十八引《元一统志·黄州府·宫室》)。“仙侣台,在黄州府黄陂县之北。后山崛然隆起,绿水环绕,茂林修竹,蔚然森秀。世传旧有仙人至此,因以得名”(解缙等《永乐大典》册三十卷二六〇四页一引《黄州府志》)。

从此,民间患难疾苦殃咎,皆未曾伤害一县之民。百姓遂以“宋公大王”“福主菩萨”“梅山福主”相称,宋益也成为了黄梅人民的保护神!每年农历八月廿二日,邑内贤能士庶百姓都会举办“报赛雨泽大会”(又称“雨会”),祭祀祈祷千年不断。由于宋益很灵验,唐高祖武德二年(619),乡民为他立庙于古角山,逢旱求雨。武德九年(626),朝廷下旨旌封他为“显应侯”(吴启前《梅山福主》)。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农民基本靠天吃饭。像宋益这样有求必应的神仙李白自然心怀敬仰,故而不敢高声言语,唯恐惊动。

此诗虽短,却闻名于世。

李白起笔就点明了人物和事件,然后以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一举手就可摸到天上的星星,不用说楼有多高,读者也能想象出其高来。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恐怖,反而显示出一种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山寺的向往。

“不敢”与“恐惊”的心理描写,促使读者去想象摘星楼与天上仙人的距离。这样,摘星楼之高也就不言而喻了。寥寥数语,便道尽了江心寺的静穆与摘星楼之险峻。

全诗语言自然朴素,却摄人心魄。无一字生僻,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江心寺之奇、摘星楼之高,把峰顶寺的高耸和夜晚的宁静写得活灵活现,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呈现给读者,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扪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李白信手拈来,让人心生返璞归真之妙。

唯有李白,能把一座不足百米的土丘写出珠穆朗玛峰的气势来。

名家点评

此首王本录自《侯鲭录》,编入《诗文拾遗》。诗题或作《题峰顶寺》,或作《夜宿乌牙寺》;其作者或谓李白,或谓王元之、杨大年,甚至谓为李白襁褓中作,显系后人伪托。(安旗等《李白全集编年笺注》第四册第1445-1446页)

此诗首见于赵德麟《侯鲭录》、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邵博《邵氏见闻后录》等书。作者或谓李白,或谓王元之、杨大年。《舆地纪胜》引此诗,作《题乌牙寺》。峰顶寺,在唐蕲州黄梅县。《苕溪渔隐丛话》卷五:“《西清诗话》云:蕲州黄梅县峰顶寺,在水中央,环伏万山,人迹所罕至。”按:黄梅县,今属湖北省。(詹锳等《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八册第4457页)

经典名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对比阅读

《登锦城散花楼》《登峨眉山》《登金陵凤凰台》《蜀道难》《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登太白峰》《登瓦官阁》《题江夏静修寺》《题许宣平庵壁》《题随州紫阳先生壁》《登新平楼》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马 睿(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西南商报》社副书记)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