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对话阿来:三苏祠是我心中中国文化圣地之首 每次踏进都是一次“朝圣”

作者:杨 鹏(《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来源:《眉山日报》2022年11月15日第2版 发布时间:2022-11-16 10:06:14 浏览次数: 【字体:

对话阿来

三苏祠是我心中中国文化圣地之首 每次踏进都是一次“朝圣”

人物名片

阿来,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中国当代作家,1959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有诗集《梭磨河》,中短篇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以及“山珍三部”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等,以及非虚构作品《大地的阶梯》等。曾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以及2017年的百花文艺小说、散文奖“双奖”等文学奖。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法、德、意、日、西、俄等二十余种语言出版。

从具有神启意味的《尘埃落定》到极具艺术性的《月光下的银匠》再到偏写实的《大地的阶梯》,作家阿来,一直在用一种先锋主题去展现当下人类的命运关切、对人的生存的审视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等。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先锋的主题不仅让他斩获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等,也让他的多部作品也被译为英、法、德、意、日、西、俄等二十余种语言出版,从民族走向了世界。2022年 11月 13日,四川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授牌仪式在眉山三苏祠举行。活动现场,阿来以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的身份,向三苏祠博物馆授予了四川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的牌匾。

同时,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也被授予四川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

四川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是为进一步帮助全省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搭建优质文学创作平台,首批全省共有12处地方入选,眉山占据2席。为何此次省作协要在眉山建立两处实践点?这对助力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又将起到什么样至关重要的作用呢?眉山日报记者对话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听听他怎么说。

中国文化圣地之首“朝圣”首选三苏祠

“每一次来三苏祠,我总是怀着一种高山仰止的心情,因为此地是中国文化圣地之一,如果要把这些文化圣地排一个名,我会把三苏祠排第一。因为苏东坡的文化、精神遗产,最大程度地囊括了中国文化的星系。”

阿来接受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廖波 摄)

当天活动的致辞中,一开场阿来就情不自禁地称赞起了三苏祠和苏东坡在中国文坛和历史上的地位,用他的话说,对当代人来说,中国浩瀚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璀璨的历史长河当中,苏东坡肯定是最高、最鲜亮的那一行,尤其是他在逆境中那种达观和对生活乐趣、生活美学不离不弃的追求,更是难能可贵,值得后世人研习。

“我们每个人都深爱苏东坡,但可能一些人过于狭隘地去理解文化问题,可能只喜欢苏东坡的散文、诗词和书法、绘画等,忘了他在其他方面做出的贡献。”

阿来说他是一个地道的“苏迷”,苏东坡的作品他都非常喜欢,如果说要经常坚持重读的话,有一本书是他必读的首选:苏东坡的《上神宗皇帝书》。这部作品内容不仅涵盖政治、法学、经济等诸多方面,同时在关系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也极具历史价值。苏东坡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是不拘泥于狭隘的文化,包罗万象,为后人树立了诸多典范。除了文学造诣,在政治行为、政治理想和原则方面,他也是积累了诸多“仕功德”,譬如在杭州筑堤疏浚、在徐州筑堤防黄河泛滥成灾等等。所以后人切勿将中国文化做过分狭隘的定义,要更加全面了解苏东坡、领会苏东坡、学习苏东坡。

“我倒是认为这次给三苏祠授予四川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更像是将它当做我们全省作家的一个朝拜点和学习点。”

今年,眉山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的决定》,确立了打造东坡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建设全球苏学研究高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知名人文旅游胜地“一心三地”目标,吹响了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的号角。在阿来看来,这次三苏祠成功入选第一批四川作家四川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在为眉山文学事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将为眉山文化强市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书写时代变迁永丰村新农村建设典范值得作家们“关注”

永丰永丰,世代永丰。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水稻亩产从 670公斤突破至 700多公斤,同时通过稻药、稻菜等轮作模式,不仅可起到改良土壤、促进粮食生产的作用,还能大幅提高农民收入。行走在风景如画、绿意盎然的永丰村田间地头,也给前来参加此次四川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授牌仪式的作家代表们,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和素材。

“前几,年我们围绕全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当下的话,大家的创作源头要更多地向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优秀典型转移。永丰村这些年在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乃至城乡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成效,我们的作家们应多关注像永丰村这样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在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阿来同作家代表们行走在田边沟旁,一边看,一边感慨永丰村真的是个好地方。高标准农田里,水稻收割后轮作的青菜苗正泛着翠绿,一片生机盎然,旁边成群的白鹭在田间嬉戏、在空中自由地翱翔,外墙上书写着永远丰收的青砖小瓦农家小院点缀其中,展现出一幅大美田园业兴人和的美丽画卷。

“永丰村作为我们首批新时代文学实践点之一,接下来可能有更多的文学创作者会来到这里,深入一线,扎根生活,创作出更多接地气、展现新农村新面貌的优秀作品。”

对于在永丰村设立新时代文学实践点,阿来说,近年来,四川农村产业发展成绩很好,相关的文化建设、文旅融合都取得了很好成绩。永丰村是在四川发展很好的农村,多个方面做出了很好成绩。四川作家应该把一部分眼光和注意力放到这些方面来,从中获取丰富的文学资源,写出好作品来。

用崭新的艺术手段书写壮丽河山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2年 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鲜明提出“中国有三苏”,丰富了坚定文化自信的“四川内涵”,全省作家该如何进一步弘扬东坡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守护好精神家园中更好地汲取奋进力量呢?

“我相信,文学有机会获得新的高度、丰度,呈现出新的特质。这个特质到底是什么样子,值得我们的作家同行们,一起继续摸索、追求。如果说,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个作家楷模,那就是苏东坡。”

在 11月 12日晚进行的第十届四川文学奖、第八届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颁奖典礼上,阿来在致辞环节中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享和交流。他说,我们的作家们欣逢伟大的时代,给文学再冲高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在当下时代,继续用崭新的艺术手段,表达幽默、旷达的四川精神,这一课题显然对当下的四川作家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次四川文坛“双奖”颁奖典礼选在东坡故里举行,就是对东坡文化最好的传承和弘扬。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不辜负伟大时代,书写壮丽河山。”阿来希冀作家们能为自己设立新标高和新路径,变换新思路,要像苏东坡先生那样更好地呈现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来源:《眉山日报》2022年11月15日第2版

作者:杨 鹏(《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图片来源:眉山市人民政府网

来源: 《眉山日报》2022年11月15日第2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