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杂谷脑:曾经的川西北商贸重地
杂谷脑:曾经的川西北商贸重地
杂谷脑是四川理县的一个小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1.3公里,是汉藏转口贸易的集散地。清朝至民国时期,这里的贸易非常繁荣,因此得名“兴隆场”。
杂谷脑全景图
杂谷脑街市不大,以场口为界分上、下街。街上所居住人家大部分都经商,商业规模大的开商铺立号,小的摆摊叫卖。每年五屯、四土、后番、黄河(今唐克)一带部落,乃至甘(肃)青(海)的商人都将大批的药材、皮毛等山货驮运到杂谷脑进行交易,当地的茶商以及原温(江)郫(县)崇(崇庆县)新(都)灌(县)一带的行商则将茶叶、盐、清油、布料、叶烟等杂货运至杂谷脑销售。
1917年,从杂谷脑河北岸向南岸拍摄的营盘街全景照
在杂谷脑繁荣的商业贸易中,外地及本地的资本家所开办的商号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茶号、香号、木号、百货商号等。
1
茶号
清朝时期,杂谷脑是茶马互市的市场之一,因清政府征战需要战马,而阿坝草原及甘肃涉藏地区的牧民日常生活需要茶叶,便在杂谷脑进行茶马交易。乾隆时期,甘堡红水沟何家曾申请到茶叶专营的业务,替政府办理茶马事务。何氏茶庄生意兴隆,于是在杂谷脑场口上首修一商号,取名“恒丰久”
“恒丰久”茶号每年将在灌县(今都江堰市)一带收购的茶叶打包,然后雇杂谷脑一带的农民背运到杂谷脑交易。民国时期,民国政府派员来杂谷脑购买战马均使用法币,由此对“恒丰久”茶业生意有所影响。后来因茶叶不再实行专营,何氏茶商将“恒丰久”茶号转卖他人。随着经营茶叶的商家逐步增加,杂谷脑街上又新办了“益诚”等茶号。20世纪40年代,有些藏民在灌县售完山货后,也买上几包茶叶到杂谷脑交易。
杂谷脑老街(1896年摄)
2
香号
清朝时期,一个姓杜的河南人在杂谷脑街上相继开设了香号——“盛兴”号和“协盛全”,寓意为“协助盛兴号更加完善”。民国时期,杂谷脑“盛兴”号的经理叫苟茂来,人称苟爷。1948年,河南解放,苟茂来即变卖了“盛兴”号财产,返回河南老家。
“协盛全”的经理叫孟广泰,人称孟爷。20世纪40年代,孟爷曾将儿子带到杂谷脑读书,之后儿子到河南老家完婚后又与妻子一同来到杂谷脑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孟爷一家仍留居杂谷脑,两个孙女曾在杂谷脑读书。20世纪70年代,孟爷举家迁回河南。
3
木号
杂谷脑一带森林资源丰富,曾有不少军阀、资本家在此立号办厂砍伐。民国二年(1913年),漩口资本家姚宝珊在杂谷脑开办第一个木号,取名“利昌”,砍伐磨子沟森林。后来,法国传教士谢安道出巨资与姚合办“森茂”公司,砍伐一颗印、凉台沟一带森林。
1917年,理县杂谷脑卖草鞋的商贩(美国人 西德尼·甘 摄)
民国十七年(1928年),十六区屯殖督办谢培均阻拦姚宝珊砍伐,并将姚宝珊已伐木材拦截在杂谷脑一带。姚宝珊即到成都向邓锡侯告状,谢培均被调走由刘耀奎替任。邓锡侯帮姚事成后,即向姚提出入股办木厂,姚宝珊欣然应允,邓姚二人成立“松茂荣”伐木公司。民国二十年(1931年),毕干臣来杂谷脑创办“泰和”伐木公司。后来“泰和”公司与“松茂荣”公司合并,改名“松泰”木号。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叠溪地震后形成的海子决口,姚宝珊所交易的木材被洪水冲走,损失惨重,“松泰”公司倒闭。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范绍增的副师长罗君彤在杂谷脑开办“利川实力股份有限公司”,并委派毕干臣来杂谷脑经营。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开始砍伐毕棚沟森林。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 王荫三创办“王记”木号,在打靶打、梭罗沟一带砍伐森林。解放后,国家在理县米亚罗建立川西森工局,其伐木场由此遍及理县境内大小山沟。
4
百货商号
20世纪40年代,邓锡侯的副师长黄瑾怀因与杂谷脑名人王荫三是拜把子兄弟且感情甚笃,于是在杂谷脑开设一家盐业专卖公司,取名“怀远”商号,商号设在王荫三家。后来黄瑾怀由于忙于其他事务,无暇顾及“怀远”商号,于是把该商号转给王荫三经营。
王荫三遂将商号更名为“瑞利荣”,所经营的业务也由盐业扩大到布匹及其他百货。其间,王荫三的业务逐步扩大,经营业务的人员也增加到十多个。其中有余文术、林光裕、贺勋臣、徐长贵、罗维成、陈贵庭、周术高等。当时, 在杂谷脑街上,“瑞利荣”商号算是最大的一家百货商铺,该商号一直开到1950年杂谷脑解放。
杂谷脑夜景
来源:志中阿坝
供稿:理县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