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走进金沙,感受神秘古蜀(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7-19 19:17:53 浏览次数: 【字体:

走进金沙,感受神秘古蜀(上)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太白之诗描述了一个历史悠久且神秘的古蜀国,多年来无人知晓其真貌。

20世纪20年代末,四川广汉三星堆的农民燕道诚在一条小溪中偶然发现了一些石璧、玉璧、玉环等,撩起了古蜀文明神秘面纱的一角。半世纪后的80年代中期,当地人在取土烧砖时发现了埋藏大量青铜人面具、青铜人头像、青铜神树以及大量玉石器的两个祭祀坑,坑内宝物令人目不暇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审视古蜀文明。

直到2001年,当新世纪的钟声刚刚敲过,一个悠远古国的历史面纱再次被掀起。

2001年2月,在成都市区发现的金沙遗址,分布范围约5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距今约3200年—2600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金沙遗址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也是四川继三星堆后又一个重大考古发现,并被评选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金沙遗址地理位置图

金沙遗址发现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遗址保护和博物馆建设,2007年4月,一座承载着成都三千年建城历史的博物馆在金沙遗址原址拔地而起。这是一座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而兴建的遗址类博物馆,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由遗迹馆、陈列馆、游客中心、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金沙剧场、园林区等部分组成,是一座集教育、研究、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式博物馆,并成为代表成都悠久历史的标识性景观。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两大主体建筑——遗迹馆和陈列馆,分别位于磨底河的南北两岸,一方一圆,刚柔并济,相得益彰,成为成都市重要的地标性建筑。

遗迹寻踪

遗迹馆位于博物馆东部,摸底河以南,是一座呈斜坡状的半圆形全钢架建筑,建筑面积7588平方米,高度19米,跨度63米。舒展平缓的弧形外观与室外清新纯净的景观环境逐渐过渡、融合,形成了连续的空间变化。馆内无立柱大空间的构造保证了祭祀遗迹的完整性,大跨度钢结构形式将建筑对文物本体的影响降到最低,可持续的建筑设计把文物保护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为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遗迹馆

遗迹馆内是金沙遗址大型祭祀场所的发掘地,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商周时期的大型祭祀遗迹场所。原生态展示的发掘现场、大型树根遗迹等,既保持了历史遗存本体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也为刚刚走进金沙遗址的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在这里,观众一方面可实地感受3000年前古蜀王国祭祀活动的宏大气派,另一方面又能身临其境,近距离观看考古发掘现场,了解考古发掘的工作原理。

走进遗迹馆,你会感叹于先人对祭祀的崇拜和强大的创造力。

高台祭祀建筑

大约3000年前,这里应该有一个建筑。这座房子结构特殊,不是用于居住的。因为在它周围发现了很多象牙、青铜器等古人祭祀用的遗物或遗迹。所以目前一般认为这里的木构建筑,应是一座金沙人用来举行祭祀仪式的祭台。

河流的河道

这里在3000多年前是一条河流的河道。因为土样分析表明这里聚积着大量淤泥;其次,这里出土了很多巨大的乌木,这是远古时期的树木埋藏在河床下的淤泥里,经过数千年碳化形成的。因此综合推断,这里以前应该有一条古河。

不同于现代,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对于很多令人困惑的现象只能通过神灵来解释,相信与神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对话,关系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并逐步形成与神“对话”的系统化仪式。于是人们常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旨在与天地神灵沟通,希冀得其庇佑。而在金沙遗址东部的“祭祀区”,则向人们展示了古蜀人是如何祭祀的。

大型树根遗迹

在祭祀区古河道旁,发现了一处3000多年前的树根遗迹,分布范围达100平方米。经鉴定,这棵树应为秋枫。在我国,秋枫主要产于陕西、江苏、福建、四川、云南等地,常生长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地沟谷中,或于平原栽培,喜水湿,秋枫树树根遗迹在祭祀区的发现,也反映出当时成都平原温暖湿润的气候和环境状况。

“祭祀区”是古蜀王国一处专用的滨河祭祀场所,分布面积约15000平方米,年代约当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约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650年)。它沿着古河道的南岸分布,古蜀人很可能最初是在河岸上进行祭祀,祭祀仪式结束后将祭品埋在河滩上,上面用土敷盖,下次祭祀仪式后又将祭品掩埋,经过长约500余年的祭祀活动,至春秋早期,河滩基本填平。同时,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这块金沙人心中的圣地也逐渐荒芜。目前,这里已发现60余处祭祀遗存,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骨角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以及数以吨计的象牙和众多的野猪獠牙、鹿角、陶器等。

金皇冠出土地

金面具出土地

“太阳神鸟”出土地

象牙等遗迹

值得一提的是,祭祀区发现的大量金器、玉器、铜器、石器、陶器等物品,基本没有使用的痕迹,等级较高,制作也很精细。从其基本功用和性质看,宗教色彩极为浓厚,推测它们既是当时统治阶层财富、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巫师沟通神灵,祭祀天地、山川、祖先的媒介与法物;而象牙等通过鉴定,其种属均为亚洲象。考古工作者对其来源进行推测,多数认为可能是本地大象,也就说明两千多年前的成都平原与现在的气候差异较大。

古蜀人靠着遗迹中的祭祀物品,与神灵沟通;而今天的我们则靠着遗迹与古蜀人对话,寻觅其神秘的踪迹。时空在此交汇,跟随着遗迹发掘的脚步,揭开神秘古蜀的面纱。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青羊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