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3-07-07 16:08:56

第一支援外医疗队(新中国的“第一”)

作者:申少铁 来源:20191207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9-12-07 14:13:47 浏览次数:615 【字体:

《人民日报》( 2019年12月07日   05 版)

徐贤泽救治阿尔及利亚儿童。资料图片

1963年,应阿尔及利亚政府邀请,中国派出援外医疗队,开启了中国援外医疗的历史。医疗队工作地点赛依达,靠近撒哈拉沙漠。当时,当地生活贫苦,医疗条件简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中国医疗队在两年半的时间里,诊治37万多人次,手术3000多例,接生1000多婴儿,未发生一次医疗事故。

亲历者说            

徐贤泽: 85岁,中国第一支援外医疗队队员,湖北省中医院退休医生

56年前,29岁的徐贤泽刚下夜班,便收到一个出差通知。“当时人事科长告诉我是参加非洲援外医疗队,一定要保密。”徐贤泽回忆。

当年,医院选派3人,只有徐贤泽成行。

“当年,只有我爱人支持我,她仅提了一个要求——为肚子里的孩子起个名字。”徐贤泽告诉妻子,家里是书香门第,如果是男孩就叫彬,女孩就叫文,文质彬彬的意思。

“虽然去之前有一定心理准备,但阿尔及利亚的条件还是超出我们预期。”徐贤泽一边回忆,一边摇头。“首先是饮食不习惯。当地厨师所做的牛肉,每块巴掌大,1厘米厚,表面烤熟,切开后里面还有血水。”好在不久后,当时的卫生部派来了中国厨师。更让人不安的,是当地的紧张局势,“我们当时还赶上一次政变”。

虽然条件艰苦,但当地将中国医生当作尊贵的客人。徐贤泽说,医疗队不时会被邀请参加当地人的婚礼,还两次受到阿尔及利亚总统的接见。

原定半年至1年的援外,因阿尔及利亚政府3次强烈挽留,一再延期。徐贤泽在非洲待了两年多,直到1965年10月才回国。回到家中,家里的男孩彬已经两岁多了。

援外期间,徐贤泽印象深刻的是抢救一名产妇。1965年,一名产妇被送到医院后大出血。当时正赶上当地人过节,找不到献血的人。于是徐贤泽和一个同事毫不犹豫地给这名产妇献了血。当天,产妇平安生产。第二天,这名产妇当面向徐贤泽和同事表示感谢,场面十分感人。

知识链接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对外交往不断扩大,派遣的援外医疗队数量逐渐增加。

截至2018年7月,中国先后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71个国家派遣过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2.6万人次,诊治患者2.8亿人次。中国向56个国家(其中45个是非洲国家)派有医疗队,1095名医疗队员分布在111个医疗点上,1809人次获得受援国政府颁发的总统勋章等各种国家级荣誉。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