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

  •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符号 曹 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强调“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可以实证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多...
  • 失落的“女儿国” 在金川县马尔邦乡的大金川沿岸,矗立着一座近50米高的碉楼,它就是大金川土司沙罗奔小官寨的标志性建筑——马尔邦关碉,被称为中国的碉王。 据当地人说,这座碉楼曾是东女国女王的行宫,女王就在碉楼的顶部处理政务。 图源:中国...
  • 壤塘县音乐歌舞习俗 说唱格萨尔王传之罗刹肉宗 《格萨尔》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它既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其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
  • 羌族民间器乐 “三吹三打”的来历 坐落在川西高原岷江河畔高半山的汶川县灞州镇大门羌寨,传承着羌族最古老的民间乐器合奏——“三吹三打”,以唢呐、鼓、锣、钹、马朗合奏,一直延续至今。而它的背后蕴藏着一段不为世人所知的传奇故事。 大约...
  • 美姑选美 别开生面 袁 征 在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大凉山黄茅埂西麓,坐落着一个拥有诗情画意般名字的县城。这个令人萌生遐想的地方,叫美姑县。 勤劳勇敢智慧的美姑儿女充分利用家乡独特的县名,连续两年举办别开生面、精彩纷...
  •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刊 论火把节之渊源 吉吉英优 一、火之历史文化渊源 对现代人而言,火是稀松平常之物,但在远古时代,火是稀缺的。早期古夷人类悟猛叠古生火,使用的一种方法是把“绒草”放在石头上,用另一块石头不...
  • 凉山火把节,缘何这样火? 485年前,明朝文学家杨慎途经建昌(今西昌),夜宿泸山时,惊见山野间闪烁着点点火光,犹如满天的星星,熠熠生辉,于是提笔将一首《夜宿泸山》留在了此地: “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
  • 壤塘锅庄 藏族锅庄,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前,是在青藏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藏族民间集体创造,其载歌载舞的动律特质,具有丰富的内容、庞大的艺术结构、独特的表演形式、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而强烈的生活气息和美妙动听的音乐旋律。壤...
  • 范家祠传统的穿斗式川西民居建筑 范家祠,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威灵社区6组,西距龙潭街道3公里,北距院山烈士墓3.5公里,南距清水河0.3公里。 1998年6月10日,范家祠被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堂修建于清嘉庆二十五...
  •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刊 《格萨尔》的历史叙事 与文化记忆 诺布旺丹 “历史”作为一种主要要素,在史诗文本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与“历史”一同构成史诗内部文本肌理的还有“神话化”和“艺术化”文类。由于这些文...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尾页 共202条信息/共21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