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奋斗者】卖藕人‖梁志友

作者:梁志友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6-29 19:34:38 浏览次数: 【字体:

卖 藕 人

梁志友

天全县农贸市场靠里墙角下划分的矮摊位后,侧身坐于长板凳上低头忙活的她,年过不惑,素颜素面,衣裤上沾着的泥斑土痕,犹缝缀上去的花朵,秀出了山情水意,土味泥香。从她应对顾客的热情和谈吐,以及有条不紊的称藕、装袋、找补钱的麻利劲,足见是乡村那种行事风风火火,有灵性、精明、手巧的村妇。入市做买卖还真得挑头脑活泛的人,难怪她管卖藕,丈夫负责挖藕。

二余米长、一米来宽的摊台上,摆满了新挖的菜藕,洗得如同胖娃儿粉嘟嘟的手臂,与她风里来雨里去吹黑的手脸,形成了色泽的反差。她把莲藕分成最好、一般、次级和削刮了表皮的四种,明码实价,方便不同需求的顾客。明面之后,自己也不吃暗亏。

尽管她对我这个素不相识又不是买藕人不厌其烦的套近乎,摆龙门阵,显得极不情愿,心存戒备,生怕一不小心说漏了嘴,暴露了她的生意诀窍,或引来不必要的烦恼,谨慎得心和嘴都筑起了行业防范的高墙,半天连姓名都不肯吐露,更别提走进她家的藕世界了。但我仍耐心期待,在有顾客买藕时,知趣的闪在旁边,还帮着夸她家的藕是本地种植的原生态,如何的新鲜、好吃,弄得顾客还把我当成了“托”。没有顾客时又厚着脸跟她借话搭言,以求突破她的心理防线。可她依旧固我,还说有媒体记者曾到她家藕田采访都吃了闭门羹,她家的藕品质好用不着别人帮打广告,好口碑才是立足之本,话外之音是拒我门外。看来她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和对生活的理解,我懂得起。

我真吃过老伴买的她家的莲藕,刮去表皮刀拍过后改切成不规则的块状炖排骨或酥肉,横切成薄片开水汆过冷却凉拌,竖切成寸丝炒成糖醋,真觉得不错。还听老伴说她家的藕田在红军村,那片藕田我去年七月去看过,苍翠欲滴,花开白色,从山顶的观景台俯看,似绿波上翩跹着无数的白蝶。爱屋及乌,对红军文化和红军村的景仰,便萌生了与藕田主人交流的念头。虽然场面有些突兀、尴尬,时间也不适宜,没能达到我的预期,但从与她摆谈的只言片语中,我还是得出了大概。

她是始阳镇人,前些年夫妇俩常年在外地打工。用本地土话说,不出意外打工也能挣到“现果果”,收入也相对稳定。但打工的日子如同候鸟迁徙,转场样煎熬、辛苦,老不能待奉膝下,小不能陪伴身边,年年如是的牵肠挂肚,让人身心疲惫。继续走下去不是不可以,但一想到年年为离开父母子女时的心痛与不舍的交织,他乡又常怀盼归的心切时,奔波几年后最终下了决心回到家乡重头再来。

再次面对熟悉又有些陌生的田地,夫妇俩从自家的实际出发,选择了种莲藕的营生。藕田是向别的农户租的,在全县挑了几处适宜种藕的湿田,红军村那片就有一百多亩,有两片比红军村面积还大,一干几年,现在成了本地的种藕大户。前期夫妇俩共同管理,挖藕时她主外,丈夫主内,请工挖藕。用她的话说种藕起早摸黑,也累心累皮,比出门打工还心焦人。但只要管理得当,产量稳定,收益远比打工强,最主要的是还照顾家庭,也算是小小的双赢。

其实,从她零乱的头发、满身的泥斑和话到难处停顿时,会忍不住叹一声气,也告诉了我种藕的辛苦和创业的艰难。至于土地的租金、产量、雇工的工钱、收入……她仍守口如瓶,一直没露口封。但,说到自家藕好吃,有了口碑,不愁销路时,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得意和自信,我深信她对人有所保留的后面,藏着一个回乡种藕人“靠劳动创造财富”一路走来的不凡,是土地的磁场留住了她和丈夫。虽说与他的对话并不融洽,但我依然从她藏头藏尾的谈话中得到启示:做好土地这篇文章,依然有所为,同样收获可期。

“探索试验蹚出一条路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一句话,这是对各行各业创业人的肯定和鞭策。无论功成名就,还是功败垂成,无论大展宏图,还是小试锋芒,有付出才有收获,有创造才有成就。相信自己!

END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梁志友(四川省天全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星星诗刊》《四川作家报》《新闻视野》《散文诗》《雅安日报》《青衣江》《二郎山》《大熊猫国家公园》等报刊及四川省情网、方志四川等网站及微信平台)

配图 :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