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特辑】回忆妈妈王素文留下的存折‖邓纯瑜
回忆妈妈王素文留下的存折
邓纯瑜
今天是母亲节,我想起了20世纪60年代初困难时期,妈妈王素文是如何节俭持家,使我们全家度过了那段日子的情形。
1960年,海军北海舰队在原海军青岛基地的基础上成立,舰队领导机关的首长都是清一色的开国将军,他们的级别和工资水平在青岛市都是比较高的。舰队机关的处长和参谋们平时见爸爸邓龙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时任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总是和他们一样,只抽三角多钱一包的大前门香烟,在舰队指挥所值班时也总是看见爸爸在机关食堂吃得很节省,他们在背后里议论:素文大姐干嘛这么抠?首长连包好烟、连顿好饭都舍不得,家里的孩子也净是给他们穿些旧衣裳……只有爸爸身边的工作人员,才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爸爸出身贫苦,他4岁时奶奶在贫病中去世。爷爷没有土地,只能拼上身板去做挑夫,爷爷不得已将那时只有2岁的女儿(我的姑姑)送人,从此音信全无。做挑夫的爷爷带上那时只有7岁的儿子(我的爸爸),终年穿行在湘赣边区的崇山峻岭中。不久,少年的爸爸因生活所迫也做了一名小挑夫。后来,井冈山成为了红军的天下,爸爸在家乡吉安县参加了铁军(红四军二十八团)。分到了土地的爷爷回到老家后,和一个贫苦女子结为了夫妻,又有了我的叔叔。
红军长征后,劳碌一生的爷爷在白匪的追杀中死于外乡,家里留下了我后来的奶奶和年幼的叔叔,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终于苦熬到了全中国的解放。
1955年,爸爸妈妈带着还在襁褓中的我、还未入学的三哥和三姐,回到江西省吉安县老家,看望已经在盼望着红军打回来的十几年间哭瞎了双眼的奶奶。在老家的村子里,爸爸妈妈跪拜了奶奶和所有与爸爸一起参加红军,却无一生还的20多位红军的遗属。
从那一天起,奶奶和叔叔就成了妈妈心上最牵挂的人。叔叔没有儿子,却有6个女儿,家里没有劳力,仅靠叔叔一人撑起全家的生活。爸爸妈妈把他们所有省吃俭用积攒起的一点钱,都用于赡养奶奶和接济叔叔一家。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遇到空前的灾害,来自爸爸妈妈的接济,就成了奶奶、叔叔一家生活的唯一支撑。现在也许没有人会相信,在那几年里,一位开国将军的家里经常是用红薯蔓子、南瓜秧子、槐树叶、榆树钱做成的菜团子充饥。也不会有几个人能想到,一位将军的夫人会因为营养不良而全身浮肿。我们一家为节省几分钱一卷的手纸,会用马粪纸裁成小块儿来做手纸用,这一切都在我的记忆中永生难忘。
爸爸去世后,妈妈把爸爸所有的抚恤金全部给了远道前来奔丧的叔叔。我们姊妹兄弟凑钱给堂姐妹买了一台缝纫机,让她们可以学裁缝,自食其力地生活。此后,妈妈仍是不断地竭尽所能倾力帮助叔叔一家。
妈妈去世前,给我们留下了她仅有的一张2400元钱的存折,妈妈嘱咐我们,以后就用这笔钱每年的利息,我们姊妹兄弟每年轮流一人,从青岛去济南烈士陵园为父亲扫墓(青岛市一直没有能放置烈士骨灰的烈士陵园)。这张存折,我们姊妹兄弟至今分文未动。
2004年,已经有了自己的茶园和鱼塘,作为被村里尊为辈分最高的红军遗属,已经住上了村里为他修建的一幢三层楼房的叔叔,由堂妹陪护游历了九江、南京、上海后,再次来到了青岛。当叔叔知道了这张存折的来历,年近八旬的叔叔痛哭失声,嘴里一遍又一遍地喃喃轻唤着:“嫂嫂,嫂嫂……”两行热泪从老人的双眼中汨汨流出,顺着面颊不断地滴落在他那崭新的棉袍前襟上。
写于2022年5月8日母亲节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邓纯瑜(老红军、开国少将、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邓龙翔之子)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