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在川大读博琐记‖蒋德均
在川大读博琐记
蒋德均
永祥博士发来在川大读博的回忆文章,其中言及我们这一届的学友学习与生活的点点滴滴,尤其是在望江校区绿水桥茶房与李怡师、学友品茶论学的场景,更是令人倍感温暖美好而永久难忘。
当时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已晋升教授多年。但圆我博士梦之心一直心心念念,如鲠在喉。我先后两次参加考试皆因外语不合格而告失败。后来招生政策有调整,实行申报审核制,但掌控很严。我的导师李怡先生和毛迅先生就此专门找到当时分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副院长傅其林教授介绍我的情况,极力推荐我,傅其林教授当场拍板。于是。我便有了2010年9月开始的川大求学问道之旅。
一
由于我所在学校的工作尚未交接完清,错过了开学时李怡师主持的第一次导师与学友的见面会。后来得知师生见面会是在颇具文化底蕴和诗情画意的望江公园进行的。我们这一届同门学友中,李哲、李金凤、谭梅、王永祥和我,两个八零后,两个七零后,还有一个六零后就是我了,当时我已44岁。李怡师对我特别关爱,甚至有些偏爱,每次对外人介绍时都会说,德均兄是北大钱理群老师的弟子。其实,我曾报考过钱老师硕士研究生,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能登堂入室,但钱老师一直视我如他的弟子,有了新著总会签名寄赠予。我亦视为珍品,倍加珍惜。后来,我的硕士学业是在李怡师门下完成的。
成都望江亭(图片来源:成都日报)
二
待我匆匆赶到川大,住宿却成了问题。于是,李怡师对我的特别之爱在此事上又显露无遗,关怀备至。他将他的一个博士后的房间给我住了。很有趣的是,同居室里还有另一位导师的一位女博士后住另一个房间。据说,那位美女博士的先生知道后,曾多有不悦。美女博士解释道:人家是领导,都奔五了。其先生曰:领导更坏,中年领导尤其危险!后来,我们不知有意回避错开或各有其事,要么她有事外出,要么我有事回宜宾,见面的机会也少了。再后来,我们的读书会、讨论会也曾有一两次在我的住地举行。李怡师曾开玩笑说,德均兄过的是坐怀不乱的圣人生活啊!说完,便是爽朗的哈哈声……
三
我们这一届学友中,思维最活跃的当数李哲,最敏锐的当数永祥,最单纯的当数金凤,最热情的当数谭梅,最没出息的当数老蒋了。
李怡师的教学方式是我最为心仪的。我们有时在望江公园,有时在我的住处,但更多的时候是在离我的住处不远的体育馆旁的绿水桥茶房。一般是永祥、李哲和我先到,占好座位,接着便有金凤降临和住在校外的谭梅匆匆赶到,有时还有其他导师的弟子慕李怡师之名前来求学问道。若有其他大学的同行学者到蓉,李怡师也会请到,给我们开阔视野。比如西南大学的王本朝教授、肖伟胜教授,汕头大学的王富仁教授等。也许,我一生都不会忘记当时的情景:一杯茶、一堆书、一群学子围坐在李怡师周围,或沉思默想,或侃侃而谈,或信马由缰,或谈笑风生,或激烈争论,而李怡师则静静地听着,或点头颔首,或三言两语点拨,或断然否定,或鞭辟入里分析……
大家往往忘记了时光的流逝……
有时,李怡师也会召集他的在读的所有硕博弟子到成都郊外参加西川读书会。西川读书会后来发展成了在学界颇有影响的西川论坛。从这里走出了一批青年才俊、学术骨干……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
四
两年后的九月,我中年得子,喜不自胜。不过,此时真正经历并体会到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以及学校管理工作繁杂的酸甜苦辣。我最终没能完成学业,成为了李怡师这一届中最没出息的弟子。但是,对学术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求、对学者的敬仰以及对文学的执迷,是我一生的信仰与追求!
师恩似海,永生不忘!学友情深,今世难忘!
作者简介
蒋德均,笔名文生,祖籍四川蓬溪,研究员、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新诗百年100位最具实力诗人,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学会理事,四川省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宜宾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李庄文化研究院负责人,大型文化丛书《李庄文丛》主编,宜宾首部大型动漫《战神哪吒》文学顾问,书剑创意写作工坊主人,新时代鲁迅诗歌奖(诗歌评论奖)获得者,宜宾学院十佳教师。曾先后担任宜宾学院中文系、艺术系主任,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写作学、古代文化、地方文化与企业文化。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写作》《商务与政务写作》主讲教授。主持或主研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课题12个,负责多个大型文化文学写作项目以及纪念馆展陈策划。已出版《诗歌语言艺术论》《文学再思录》等学术著作5部,文化随笔集10部,《文生抒情哲理诗选》《与名人为伴》《一江春水》《另一种天问》等诗集2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高校文科教材8部11册,主编文学作品选集20余部。文章入选全国高考语文阅读材料和党政领导干部学习材料。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德均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