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4):大道风景│道孚民居
大道风景
道孚民居
康巴民居集大成者和典型代表为道孚民居。
从木雅地区片石修筑、古朴庄重的木雅民居,丹巴五彩装饰、片石为墙的嘉绒民居至道孚,民居建筑幡然又是一种风景。
道孚民居,俗称“崩科”,其建筑学名为井干式,又称木楞子建筑。
道孚民居(图片来自网络)
“崩科”以圆木做整体骨架,以泥土或片石筑墙。前面及侧面用圆木对劈,横向竖排,辟开的圆木两头锯口互相咬合衔接,剖面为内壁;房顶履以泥地或青瓦,宅基点一般依山傍水,座西向东。房高二至三层,高约5—8米。屋内保暖性能好,冬暖夏凉,预防地震,坚固无比。外观朴素大方,典雅端庄,白墙红壁花窗,“品”字滴水檐。建筑的内层结构均以木材为唯一的建筑材料,一般在一楼二楼安装“崩科”3至5个,既稳固又气派,整座房屋用“崩科”“崩勒”装修成主人或客人卧室、贮藏室、经堂、客厅(有的分设汉式和藏式两厅)、厨房、走廊、阳台、厕所。阳台外围墙上均建小型熏烟台,屋顶有经幡塔。顶盖用桦树皮或硬杂木条垫底再铺“阿嘎土”而成,日晒雨淋也不漏水,经久耐用。屋架门窗外表裸露部分,多以油漆或自制有色土染色,做到防腐防蛀,美观大方。房屋的大小以“空”为单位计数(四柱之间为一空,一空约为25平方米。民居小者十余空,大者达八十余空)。
道孚民居(图片来自网络)
一般来讲,道孚民居的大框架,费不了多少工时。当建房的材料备齐后,主人就会请喇嘛打卦,择一良辰吉日动工。动工那天,亲朋好友都会来帮忙,直至房屋建成。这一阶段,时间并不长,也花不了多少钱。民居修建最复杂的工序就是它的室内装修。因为是技术活,亲朋好友帮不上忙,而且时间长,花钱多。装修的工匠根据主人的要求,先完成雕刻,再绘画。一般来讲,一栋中型的民居要用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内部装修,雕刻与绘画,是道孚民居的精华之所在。
道孚民居以其独特的风格誉满藏区,口碑远及海外。室内精雕细镂,描金绘彩,每一个图案或图画就是一个吉祥物或一个传说。民居客厅陈设豪华,富丽堂皇,极显主人的富有;经堂供奉佛像,酥油灯长明,是家中的清静之地;卧室多用箱式或椅式藏床,陈设温馨而别具风情;阳台上摆满奇花异草,四季不衰。
道孚民居内部装饰(图片来自网络)
道孚民居融民族风情、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为一体,堪称藏区一绝,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参观民居,摄影留念,与主人拉拉家常。主人备了干牛肉、酸奶、酸菜包子、酥油茶,让你品尝。若去了民居,参观完各厅室,品了藏式餐饮,躺在豪华的藏式床上,满目依然流光溢彩,一定会疑心自己成了神仙。
其实,道孚民居的今日面貌,实在是近几十年的偶然因素和工匠创新所为。
道孚民居内部装饰(图片来自网络)
数十年前,道孚民居从炉霍虾拉沱以西,和丹巴、木雅的建筑一样,基本为片石为墙的建筑。由于鲜水河流域上世纪70年代发生大地震,许多建筑荡然无存,在重建过程中当地一位汉族工匠发现德格等地“崩科”建筑具有优良的抗震功能(据说,当时一些“崩科”被震出原地很远,而结构和室内的人还安然无恙),将其吸收,房屋一层仍用原来的片石,墙体外部用黄泥抹面(与甘孜建筑相同),室内学习了康南建筑用巨型木柱支撑(由于天然林禁伐,今后如此巨型的木料缺乏来源,该型建筑也将成为绝响),并用传统唐卡工艺彩绘和雕刻,因此始有现在的景观。
据专家通过对道孚语的研究,道孚人应是一羌系族群进入,也许迁徙和与周边族群杂处,使他们更为开放,能够向周边族群学习,在兼收并蓄中继往开来。
道孚民居内部装饰(图片来自网络)
他们的创新之处尚不止于建筑用料,除了继承屋顶煨桑烟和白石崇拜的习俗(屋顶的五彩经幡和女国文化带的丹巴、雅江等地一样,旗杆为刀枪剑戟,和古碉一样应是防卫和频繁战争的痕迹)。屋角别具一格的厕所,不仅美观、卫生,形制同于古碉,不过已有变异,既有实用功能,又美观大方,还不花无谓的劳力,应是其伟大的创新(在冕宁等地的民居也与此类似)。
经过改良创新的道孚民居无论是实用功能、建筑外观还是内部装饰,都十分丰富和协调,应是族群文化融合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39):深藏不露雅砻江│稀世之美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0):深藏不露雅砻江│秘境九龙(上)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打开康巴之门(41):深藏不露雅砻江│秘境九龙(下)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2):大道风景│川藏大道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3):大道风景│民居风景
作者简介
王怀林,藏名王·扎西尼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自考祖籍西部,母系源鲜卑后裔,故不安份,喜流徙,两次进藏工作而乐此不疲。曾主编或参与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四川教育卷》《可爱的四川》《香格里拉丛书》《天府英姿》《巴蜀民间节日》等书;有专著《寻找康巴——来自香格里拉故乡的报告》《西部冲击——一个援藏干部的手记》《寻找东女国――从丹巴到泸沽湖的女国文化带》《魅力甘孜》公开出版发行;发表论文、文章50余篇并有获奖。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怀林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