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27):自然文化博物馆——以贡嘎山为例│英雄之山与灵魂之山
编者按自5月26日起,“四川省情网”及“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推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王怀林先生的《打开康巴之门——横断山腹地人文地理》,敬请关注,并欢迎在文尾“写留言”处留下您的读后感言!
《蜀山之王》 贡嘎山生物多样性纪录短片
自然文化博物馆——以贡嘎山为例
英雄之山与灵魂之山
英雄之山
传统的旅游目的多是为了怡情养性,讲究的是观光和舒适。而今天,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和旅行装备的改善,各式各样的个性化旅游兴起,特别是挑战自己意志和体能的登山运动和摄影、探险等旅游形式逐步增多。
从某种意义上讲,攀登贡嘎山绝对是个死亡的游戏,但是,前往者仍络绎不绝。1957年5月,中国登山队首次独立攀登7000米以上的雪山时,就选择了贡嘎山。经过九死一生的拼搏,6人登顶成功,4人遇难。从这一年起,贡嘎山就成为中国现代登山运动的发祥地。
1957年5月,中国登山队首次登上贡嘎山顶峰(图片来源:《山野》杂志)
贡嘎山登山历史上最传奇的事件,莫过于1982年日本登山队的松田宏也事件,由于大雾,4人组成的登山队两次冲顶都没有成功,在返回营地途中,迷路的松田宏也在无保暖及食物的情况下竟然生存了19天,这种生命和意志的奇迹,已被许多生存教科书作为典范。后来他被当地4位彝族村民所救,截肢后曾多次回来看望他的救命恩人,又留下了一段中日友谊的佳话。
20年后(2002年)松田宏也(中)回到海螺沟看望当年救他的当地彝民(图片来自网络)
从1957年至今,共有24人登顶,同时,也有20余人遇难,死亡率达90%,而同样的死亡率在珠穆朗玛峰是14%!在贡嘎山下四号营地的长草坝,以冰镐和绳索图案组成的纪念碑,仍然默默地仰望着令英雄们长恨难眠的贡嘎主峰。
今天,在地域辽阔,内涵丰富的贡嘎群山中,有着不少观光者、科考人员、摄影爱好者、徒步旅游者流连其间,贡嘎山以博大的胸怀和乳汁,给人类以包容和滋养。有人提出,我国如果要建立国家公园的话,贡嘎山肯定是非他莫属的了,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灵魂之山
如果说风景是绚丽的衣装,而文化则是其涌动的灵魂。贡嘎山就是有灵魂的山。相传莲花生大师入藏传法时,他的妻子益西措杰(密宗称明妃)问他:藏地有何特殊的地方,值得你千里迢迢去传法?莲花生对她说,那里有四大名山,其中东方的贡嘎大雪山有着“七政宝”“八祥瑞”奇观,是神灵居住的地方。
公元850年,莲花生大师的弟子碧如扎拉来到这里传法,写下一首歌颂娜姆曲吉(即今日的跑马山)山神的书《娜姆则》,后来就在这里建起了康定的第一座寺庙——娜姆则寺,这就是今天出了众多高僧大德的南无寺的前身。
南无寺(图片来自网络)
对贡嘎山的美丽风光和佛法因缘,藏经中有文赞曰:“木雅贡嘎美丽雪岭举世无双。居士在家静修十年,不如在此小住一宿;在家敬神千次,不如在此敬香一株。”
贡嘎山西边,与雪峰隔溪而望的锅盖梁子,是山中一块清静祥瑞之地(也是近观贡嘎主峰的绝好场所),13世纪初,两个喇嘛率先在此建庙,人称贡嘎寺。以后有不少高僧大德来过此地,贡嘎寺的名声也愈发响亮,周边前来朝圣者络绎不绝。在九龙县时,听说当地的木雅居民每年都会翻山越岭,历经十余天到贡嘎寺朝山,他们已经把寺庙当作山神的代表来顶礼膜拜了。贡嘎五世活佛却吉生根道行深厚,民国时遍游内地,收了许多包括国民党高官的弟子,他1957年圆寂后法体仍然保存,据说前些年还有不少弟子的传人前来参拜。
贡嘎寺(图片来自网络)
2004年,我和几位同伴到木里考察女国文化回来,从六巴乡色巫绒村(木雅王故地)经13公里山路到贡嘎寺,不想这已是老贡嘎寺的分寺了,该寺属噶举派寺庙,旁边还有一座宁玛派寺庙和平相处,由于离老贡嘎寺还有60里山路,此次就只有遗憾而归。不过,寺庙幽静的环境、宁静的氛围和友善安静的僧人,已使我们几位禁不住计划下次再来的旅程了。
在藏区名叫贡嘎的雪山很多,如九龙雅砻江边的麦地贡嘎,稻城的贡嘎岭等。贡嘎山因其主峰在木雅人居住的地区,所以又叫木雅贡嘎。木雅按当地语言乃牦牛种落之意,历史上由贡嘎山养育的木雅人由于和内地交往较多,汉史中多有记载。直到今天,他们仍保存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据在贡嘎寺当过扎巴、后来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的木雅贡布先生说,木雅之木(同夷人之穆)在木雅语中是山的意思,木雅就是一山之下的居民。今天被人讹传的磨西,在木雅语里就是山下平地的意思。他还说,贡嘎山在苯教里属牛(与牦牛国故地应有联系),12年一次大生(和羌人12年一次的羊年会又巧合)的时候,它的许多道大门将会打开,展示出奇异的殊胜之景。
木雅圣地景区(图片来自网络)
木雅贡嘎作为藏传佛教的东方圣山,也吸引了众多国外考察者。据龚伯勋先生在《木雅贡嘎》一书中考证,1929年,约瑟夫·洛克作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云南探险队队长从云南出发,经木里、九龙到达康定和贡嘎山,在此进行了深入考察,拍摄了大量照片。在1930年10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了他《贡嘎山的光彩》专稿,文中对雅博雅峰(应译作木雅峰)作了这样的描述:“走进寒冷灰色的黎明,但见前方万里无云的天空下,一座无与伦比的金字塔——雅博雅傲然挺立。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美妙绝伦的山峰,墨绿色的天幕下,那座冰雪金字塔呈现出灰色,然后又换作银色,但后来当太阳最初的光芒吻了上来,雅博雅的山顶上涂上一溜金黄”。
约瑟夫·洛克拍摄的贡嘎神山(图片来自网络)
贡嘎山的主峰当地木雅语为卡拉卡尔,洛克在照片说明上也标注的是卡拉卡尔(今天康定城内一家酒店以此为名)。而大家知道,作为香格里拉首创者的英国作家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描述的香格里拉的显著标志就是一座金字塔般的雪峰,它的名字就叫“卡拉卡尔”!
后世有人访问与希尔顿接触过的人说,希尔顿创造香格里拉的灵感就是来源于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上的文章,那么,贡嘎山极有可能就是香格里拉的原型了!
我们无意卷入对香格里拉考古学般的争论,但贡嘎山的独特魅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散发出越来越迷人的风采。对此,我们坚信无疑!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王怀林,藏名王·扎西尼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自考祖籍西部,母系源鲜卑后裔,故不安份,喜流徙,两次进藏工作而乐此不疲。曾主编或参与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四川教育卷》《可爱的四川》《香格里拉丛书》《天府英姿》《巴蜀民间节日》等书;有专著《寻找康巴——来自香格里拉故乡的报告》《西部冲击——一个援藏干部的手记》《寻找东女国――从丹巴到泸沽湖的女国文化带》《魅力甘孜》公开出版发行;发表论文、文章50余篇并有获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怀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