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昌 ‖ 成都华西坝晶金游泳池趣事
20世纪初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给当时还保守封闭的成都带来了思想解放的清新之风,成都的政治、军事、文学、艺术以及体育等各方面都受到了极大冲击。其中,女子游泳不仅引当时风气之先,还发生了许多逸闻趣事。
20世纪20年代起,随着新兴体育项目在成都萌动发芽,游泳开始出现在成都人的视野中。当年在成都修建游泳池,到游泳池里去游泳是十分时髦的事,更让成都人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有女学生身着短衣短裤下水游泳。华西坝出现了老成都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游泳池——晶金游泳池,并最早兴起游泳风潮。晶金游泳池位于离华西坝钟楼不远的三台山背后,池水是从火烧堰下游水闸引入的沟渠水,水质清澈。
晶金游泳池由中国早期体育教育家向志均主持修建,意在发展现代体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国民体魄。向志均租用了华西后坝余家花园,将花园内的荷花池改建为游泳池以作教学用,游泳者主要是华西协合大学的师生及家属。晶金游泳池长31米,宽12米,浅水区水深不到1米,深水区水深约1.8米。配备有下水的扶手,还有坐在高凳上的救生员,几条泳道间用棕绳串起圆木球,作为分隔线。泳池一侧还有杉木板做的跳板,跳板一端用大石块压住,另一端离水面约3尺高。
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最先到游泳池游泳的多是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学生。众目睽睽之下,男子穿短裤跳进水中,尚且说得过去;但对于受到几千年传统封建礼教约束的成都女子来说,站在岸边穿上游泳短裤和贴身的圆领宽肩短衫,是一件极具勇气的事。因此,女子游泳是老成都破天荒的奇事,也是向旧势力挑战的举动之一。
当时的成都人,尤其是几个半节子幺爸(指小孩子)开玩笑时,常说句打赌的俗语:“走,去华西坝看女学生洗澡,你敢不敢去。”说的就是去看华西协合大学女学生游泳。女学生游泳是一件大开眼界的新奇事,被邀约的人不一定敢去,就算去也要悄悄的,生怕碰见熟人,因为如果父母知道了,就少不了一顿数落:“你娃娃看啥子不好,看这些。”
20世纪80年代的南虹游泳池(图片来源:《成都街巷志》)
在老成都,游泳一直作为休闲娱乐的项目,如夏天在桥洞下戏水纳凉,划龙舟时跳下河游泳等,但不仅动作不规范、不科学,也无仰泳、蛙泳、自由泳、蝶泳等姿势之分,多为“狗刨式”,还将游泳称之为洗澡。“走,去老南门大河洗澡”或者“到北门大桥、东门大桥从桥栏杆上跳水”,其实说的都是去河里游泳。采用这种土法游泳的多是十来岁的学生,私塾老师担心学生游泳危险,每天中午要在学生们的屁股上盖章,如果下午上课时发现谁的章印被水泡掉,则少不了一顿板子。
而在游泳池,有老师教授游泳,不仅有蛙泳、自由泳等规范泳姿,从高高的跳板上用各种优美姿势跳水,更是让人们觉得稀奇。最引人注目的是,女学生不时在跳台上进行飞燕式跳水表演。跳水者双手轻援着扶手,信步走上跳台,来到跳板临水池的最前端处立定,站稳后便借用杉板本身具有的弹性纵身起跳,先直体向上,左右手分开,像只飞燕直落水中,最后溅起小小的水花,引发观者心中阵阵赞叹。
久而久之,有精明的商家看中了泳池边人气聚集之所,便开起了小茶铺,在游泳池边不远处摆几张小桌,放一二十张椅子,给观者递上一杯茶或现磨的咖啡。不少围观的人散场后,在此喝完休息,回味方才看到的美景。
游泳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但也受到了不小阻力。20世纪20年代初,向志均还计划将民教馆背后的荷花池改建为游泳池,成都市政府都已批准,却遭到一些封建遗老遗少的极力反对,他们甚至高呼“修建泳池,成何体统,男男女女光着膀子腿腿,在同一个水池里洗澡,万万不可。”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晶金游泳池是成都第一个正规泳池,每年都会有游泳比赛和跳水比赛在此举办,成为民国时期成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1938年,游泳池增加了水球设备,国立四川大学、华西协合大学、成都体育专科学校、中央军校等相继组建水球队,相互邀约比赛。成都南虹水球队曾和美军驻成都参谋部的水球队在此进行过一场友谊赛,以7比3大胜美国队,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胜利后,晶金游泳池更名为胜利游泳池,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还在使用。后来,随着华西协合大学变迁和城市发展,晶金游泳池被拆除。
(原载:《华西坝记忆》)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孝昌
供稿: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