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辑】一片苦心凝师情‖王代伦
一片苦心凝师情
王代伦
教师节前,绵阳中学初1993年级几位学生请我吃饭,说是预祝我这个当年的班主任、语文老师,教师节快乐。
他们初中毕业至今已30年。那时还是孩子的学生们,今天已进入不惑之年。
其实,吃饭只不过是相聚的形式,主要在“叙”。请老师吃饭,给老师敬杯酒或茶,共叙师生之情,畅述同学之谊,既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也加强了同学间的联络,其乐融融。
同学们的话匣子一打开就无话不说了。有的说起同桌的你,有的聊起调皮的他,有的谈起能歌善舞的班长,有的还像当年一样嬉戏……
学习委员端起酒杯给我敬酒,笑着说:“王老师,学生今天不怕写东西,得益于你经常罚我们写检讨呢!”我心里一颤,立马有在揭我之短的感觉。其他几个同学更兴奋了,一起附和,“是啊是啊,王老师动辄要我们写几百甚至上千字的认识,没有一个人逃脱这一特别的惩罚,好多次全班集体写检讨,虽然当时有些怨言,但我们的写作水平不知不觉提高了。”同学们话语间显出了得意神情。
我一下子感到他们不仅没有责怪的意思,而且是在褒奖我。作为老师,没有什么比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肯定更重要更幸福了。心里多年的自责或不踏实顿时烟消云散。我颇感欣慰和激动,眼眶有些润润的。
当年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我,凡是学生有哪点儿没对,或犯了错误,就要他们写认识(检讨)。对检讨的要求也苛刻,字数必须500字以上,有的要1000字以上,语句通顺,卷面工整,认识到位,不然就重写。全班无论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学生干部还是没当干部的,听话还是不听话的,男生还是女生,无一幸免,都给我写过检讨。有几个非常调皮爱捣蛋的同学,成了名副其实的“检讨大王”。
我的只有两三岁的小儿,跟伙伴们一起玩耍时,在教师宿舍区楼道上,看见有同学拿着本子走向我家,就会猜到是给爸爸交检讨的。他老远就会喊“交检讨来了,交检讨来了——”时不时惹得左邻右舍的同事笑起来。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何况他们还是初中生呢?话又说回来,当年我确实是一片苦心。
我担任同学们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也才二十四五岁,血气方刚,豪情满怀。
如何才能尽最大限度练习和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我利用当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便利和优势,千方百计逼迫学生拿笔“写”,无论课堂上课堂下,或是在学校在家里,经常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包括写检讨,多练笔;不放过任何机会要求学生动嘴“说”,凡上课或班会活动,我都采取激励措施,进行“地毯式”提问,每堂课或活动,至少要三分之二的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想法,多练口。“想”即思考,是写和说的前提与基础;“说”与“写”是思考的表达与提升。多“写”和多“说”,强化了学生们思维能力的锻炼。后来我把教育教学中的这些做法作了总结,写成《运用笔记学习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怎样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语文教学通讯》刊载)等文章。
当年我近乎苛刻的做法,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了。今天,他们有的成为企业老总,有的成为工程师,有的是白衣天使,有的作了人民教师,有的留学在国外工作,有的担任了党政领导干部……同学们用自己的感受与体会,“表扬”了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我。
一片苦心化为了我的幸福与自豪。
作者简介
王代伦,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人。1985年6月毕业于绵阳师范专科学校。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现为绵阳市游仙区财政局三级调研员,游仙区决咨委社会发展组组长,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文教学通讯》《领导科学》《四川散文》《剑南文学》《绵阳日报》等报刊,著有《教书育人文集》《做与思文集》《岁月叙事》。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代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