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文化传播】热爱的心 能穿越山海——记四川安岳县图书馆汪毅文献特藏馆和浙江临海图书馆王淼特藏馆‖诸芸

作者:诸 芸 来源:浙川号声 发布时间:2023-08-30 14:36:18 浏览次数: 【字体:

热爱的心 能穿越山海

——记四川安岳县图书馆汪毅文献特藏馆和浙江临海图书馆王淼特藏馆

诸 芸

这是一个有关“热爱”的故事。

它让人相信:热爱的心,能穿越山海。

四川安岳和浙江临海,看似相距2000多公里,却因图书馆中馆而变得颇具缘分。

202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汪毅文献特藏馆”在四川省安岳县图书馆开馆,顾名思义,这个馆,是由方志人汪毅先生捐献书籍而成的地情文献馆,对市民免费开放。

汪毅曾任四川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等职,是省内有名的张大千研究专家。1975年,汪毅上山下乡到安岳插队落户,曾任安岳县文化馆馆长。他将安岳视为第二故乡,出于对安岳深厚的感情,决定把他所著以及多年积存的优秀文学、文艺图书捐赠给安岳图书馆,以更好地展示安岳历史文化,讲好安岳故事。

这间小小的馆中馆,所藏包括了名家书画、信札手稿以及重约3.5吨的3400余册图书,成为安岳图书馆馆藏的一抹亮色。

从专业角度来看,这一“馆中馆”,馆虽小意义却很大。

四川安岳在公共文化机构建立“馆中馆”,在图书馆界是个创举,也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经典案例。为此,“汪毅文献特藏馆”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全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

在四川公共图书馆中,以个人名字命名的馆中馆,一般只有一个(四川省图书馆有两个,即李劼人文库、李一氓文库)。

但在安岳县图书馆中,以个人名字命名的馆中馆竟达3个之多,分别为:汪毅文献特藏馆、戴碧湘文献展藏馆、曾志强文献展藏馆,已构成“馆中馆群”。

“馆中馆群”,可说是馆中馆的集合,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系统中也是寥若晨星,也因此,这也成了业界关注和讨论的“图书馆现象”。

而与安岳山海相隔2000多公里的浙江,有个人也关注到了这种创新的“馆中馆”模式。

这个人,就是浙江非遗界响当当的一个人:王淼。

王淼是临海岭根村人,1980年考进临海县文化馆后,被分配到新成立的城郊区文化站工作,1988年调到浙江省文化厅社文处,曾任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

曾在文化厅工作超过30多年的王淼,是有口皆碑的“工作超人”。在他带领下,非遗保护工作者们抢救了一个又一个濒临灭绝的非遗项目,使它们得以生存,流传下来,为更多的人所知,如西溪花朝节、淳安竹马、杭州小热昏,这些非遗项目又重新回到了人们身边,在他的带动下,浙江的浙江非遗事业高歌猛进、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人们认识的王淼,不仅是个“工作狂人”,在面对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之际,他顽强又坚毅的拼搏精神,让更多认识他的人动容。

命运总爱与人开玩笑。视工作如命的王淼,却因为30多年前的一场手术后遗症,导致手抬不过肩膀、脚迈不过门槛、头颈越来越僵硬,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但他却依然坚持工作,并为此付出了更多努力。

2014年10月,这位非遗超人因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昏倒在了会议室门口,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命虽保住了,但由于高位脊髓损伤,四肢瘫痪,呼吸困难。面对命运的击打,王淼依然坚强面对,他对非遗工作的热爱也丝毫未减。在王淼看来,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他带领着一群“非遗人”继续日夜苦干,浙江非遗事业从无到有,创造了非遗普查“浙江模式”,国家非遗名录项目“浙江现象”,全国非遗保护传承“浙江经验”,推动浙江国家级非遗项目蝉联“四连冠”,开创了“浙江非遗领跑全国”的局面。

这些年,因为身体病痛,王淼经历了多次“生命危急”时刻,但他每一次都挺过来了,醒来,继续为他心爱的非遗事业发光发热:总结梳理非遗资料、撰写非遗书籍……他将半生的心血转化成一部部非遗成果,他主持编撰完成了浙江国家级非遗代表作丛书,全套丛书217本,被誉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优秀成果”“浙江重要的地域文化档案”。

话说回图书馆中馆。

缘分使然,多年前,汪毅与王淼曾是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同学,多年后,两人都在各自的文化工作领域取得了成绩。

受到汪毅馆中馆启发,王淼又作出了一个决定:他将从事文化工作37年来所有的藏书,包括图书、笔记、工艺收藏品等1万余件全部捐赠给临海图书馆,并成立临海图书馆府城书房王淼特藏馆。

2023年母亲节,台州临海图书馆府城书房王淼特藏馆开馆。

开馆当天,王淼因身体原因选择了视频出席,他在视频中说:

我心系家乡,但是也愧对家乡。我是1986年到北京读书,1988年到杭州工作,1989年在上海脊椎开刀,然后治疗放疗化疗。1990年又回到厅里工作。在我青春年华,也在我人生面临特别艰难劫难的时候,我的家乡父老乡亲、我的朋友们给我许多温暖、关怀,让我度过了那些艰难的日子。但是我回到厅里以后,黄鹤一去不复返。来临海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看望老领导、老师,老同学,老朋友,这很难用工作忙一句话来搪塞。我当时想来日方长,以后有机会,但是没想到2014年10月底我倒在工作岗位上。

长期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后,非遗保护兴起,我们也不断增强文化抢救的意识,在工作之余,我也力所能及积累收藏一些民间文化实物资料,日积月累也有一定的数量和精品。我心里也一直有个心愿,把这些图书和收藏,捐给家乡回馈家乡。

捐赠的除了王淼自掏腰包买下的各种非遗作品艺术品、藏书等,还有100多本他的工作笔记、简报等。

一本本的工作笔记,都是王淼奋斗岁月里的点滴写照

用王淼的话来说,浙川协作,东西互动,共建共享,四川图书馆馆中馆模式在浙江移植落地,就是个生动的例证。

四川安岳图书馆也在王淼特藏馆开馆之际发来了贺信,信中这样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安岳和临海两个图书馆,一个靠溪即岳阳溪,一个临海。溪海通潮,友谊长存。谨期待两个图书馆不断加强馆际合作交流,丰富馆中馆研究成果,为浙川两地图书馆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浙川号声

作者:诸 芸(都市快报 )

来源: 浙川号声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