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改革发展】路‖胡雪蓉

作者:胡雪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8-10 15:48:15 浏览次数: 【字体:

胡雪蓉

临时有事要去成都,打电话预约到雅安的车,6:30车就到了楼下。上车后,用手机订了8:05雅安至成都的动车票,运气不错,还有坐票。不是节假日,又是清晨,路上车不多,上车就眯眼补瞌睡,直到司机说到了。连票都没取,直接刷身份证进站、上车、出站,换乘地铁进城办事。不晓得什么时候能办完事,事先不敢订回程票。东西南北跑,办妥几件事,已是15:00。赶地铁去成都西站,买了15:46回雅安的票。候车时在网上预约了雅安回宝兴的车,这边还没上动车,那边网约车司机就打来电话问,顺便告诉了他动车车次。16:52,司机打电话说他已经在雅安站前等着了。出站坐上车后,他又去接了几位乘客,回到家还不到19:00。

一天之内宝兴成都跑个来回,还不慌不忙把几件事情办得妥妥帖帖,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我出生的村子在宝兴县邓池沟最为平坦的河谷地带。邓池沟是一条藏在邛崃山脉中的沟壑,一条大河从红山顶深处蜿蜒而来,河谷两岸是拔地而起的高山,庄户人家稀疏散落在两岸半山腰。通往沟外的路崎岖陡险,时而爬山,时而下山,时而河谷,时而悬崖,时而密林,时而趟河,沿弯曲狭窄的山路,走路出沟去公社需要两个多小时,走到县城要大半天,甚至一天时间。更不说洪水季节常遇山洪、泥石流、跨山、塌方。

清乾隆53年修建了五龙瓦西铁索桥,1942年修建了城关街口铁索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全县原有6座铁索桥进行了维修改建,又新建了31座铁索桥。县内主要河段铁索桥逐渐替代了木头搭的横河桥,邓池沟河上也建起了铁索桥。

宝兴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通往藏区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隋大业时期开辟入藏茶马道,以雅州之茶,易藏地之马。其中“夏阳道”(宋代称“灵关道”,清代称“夹金山小路”),就是由芦山经灵关、宝兴、硗碛,过扎谷巴关(今杂谷坝)、筲箕窝,越王母寨(夹金山顶)入小金县境,沿木城沟,经长海子、达维至小金县城。沿途山高峰险,道路遥远,茶包运输全靠人力,而宝兴境内所需之物,也由背夫于外肩挑背扛回来。

虽自汉时有灵关道、元明时有贡道北越夹金山至小金、南过灵关出雅州贯通南北通往,且还有多条支道与外界相通,但因宝兴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是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的过渡带,也是雅安市最北部山区,境内山高坡陡,谷狭沟深,峰峦叠嶂,林茂树密,仅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311座,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横亘西北,王母寨垭口海拔4114米;县内最高峰石喇嘛山,海拔5328米,故山多山高虽是守护的天然屏障,也是与外界沟通的自然阻碍。

人力背运的长途运输在1955年起逐步为马驮、架架车所替代,即使后来公路通车后,县内山行小道仍需人力用背夹子背运。

1979年2月,宝(宝兴)硗(硗碛)公路通车的消息传开,仿若在山里的沟沟壑壑丢了一颗炸弹,整个山村都沸腾了。通车典礼那天几乎是家家空屋,大人娃娃全都天不亮就出发步行去看稀奇。别说娃娃,连大多数大人也不晓得车是个什么样子的东西。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出沟,第一次到远离村子的公社,第一次进入数都数不清的人群里,第一次经历宏大而热闹的大场面。看到戴着大红花的货车在凸凹不平的土路上掀起一阵阵扬尘,颠颠簸簸地开近,人群排在公路边上,双手挥舞着大红纸花,锣鼓声震耳欲聋,喊声一浪一浪震天响,后面的人群潮水一样汹涌又激动。那个场面像刻进脑子一般,任由岁月怎么磨砺也清晰如昨。

邓池沟的孩子在村小读完小学就得去公社读初中,每天步行,早出晚归。初中毕业参加中考,有了机会去县城。班车自然是挤不上去,人托人才搭上一辆拖拉机。第一次坐车的兴奋和着小伙伴们的叽叽喳喳到县城。

起于川藏线上飞仙关的飞宝路(飞仙关到宝兴),穿越芦山过大岩腔翻垭子口,1959年4月通至宝兴县城两河口。1984年考到雅安去读书,一读3年,往来的便是这条路。班车票2.2元一人,可班车趟数少,赶车人太多,不易买到票。那时,从宝兴到雅安只有翻垭子口、过大岩腔这一条公路。垭子口弯急坡陡,尤其是下雨天常常有货车从山顶的路上翻滚下去,车毁人亡的事常有发生。路上长期堵车,一堵就是半天一天,甚至几天,我被堵在山上最长的一次足足堵了一天半,进不了退不了,又冷又饿。为避开翻垭子口过大岩腔的危险,由灵关磨刀溪沿宝兴河东岸出芦山铜头,接苗溪公路至芦山县城北门,与飞宝公路相接的灵(关)铜(头)公路1989年10月建成通车,从宝兴到雅安路程短了,时间快了,再也不用承受垭子口堵车的闹心。

“5·12”汶川特大地震,宝兴县是地震西线救援通道的必经之地。汶川地震西线救援通道起自成都,经雅安,翻夹金山到小金、马尔康,最后至地震重灾区汶川。地震后这条通道最早抢通,情况相对稳定,被称为汶川地震救援的“生命通道”,每天有几百辆救援车通过这里,把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4·20”芦山强烈地震之后,再受重创的宝兴迎来了一条与省道210线并驾齐驱的国道351线,隧道穿过铜头峡,进出宝兴愈加方便快捷安全。

从1989至2005年,宝兴交通历经了三次历史性的跨越,为大山中的宝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997年,灵铜路铜头电站淹没段改道工程和铜头至宝兴水泥路建设,畅通了宝兴到雅安的前门,缩短了宝兴到雅安的时空距离。同年完成的夹金山公路和夹金山公路大桥建设,为宝兴打通了后门。畅通前门、打通后门,宝兴交通建设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21世纪,完成了S210线宝兴境内公路改建工程和西河通乡公路建设,到2005年,全县实现乡乡通水泥路,宝兴的交通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了宝兴交通建设上的第三次历史性跨越。

宝兴公路建设的飞跃发展,像一条条鲜活的血管密布于宝兴的山川河谷,畅通了宝兴与外界的交流。正应了老百姓口中的话,“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的畅通不仅方便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更是为宝兴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而我们,正是行进在这条道路上的亲历者、体验者、受益者。在我们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会沿着这条道路走出大山,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大山,走进崭新又鲜活的山水之间。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胡雪蓉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雅安日报社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