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改革奋进】9·5泸定地震:灾后重建按下“加速键” 共绘美好家园“新画卷”

作者:张建国 冯丽娜 来源:甘孜州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5-04 16:22:51 浏览次数: 【字体:

0caae63b69aa4cd9ae460d7d5c295590.png

泸定磨西安置点。

灾后恢复重建,一头连着发展,一头系着民生,承载着人民群众最殷切的期盼,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自“9·5”泸定地震发生以来,泸定县、海管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奋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开通“水上大巴” 服务群众生产生活

位于群山环抱的泸定县得妥镇繁荣安置点,一排排板房规范有序,一条条水泥路干净整洁,一面面五星红旗随风飘扬。三五个村民围坐在一起,吃着饭、聊着家常,好不热闹。

“我们对政府很有信心,他们正在积极为我们修建房屋,相信过不了多久就能搬进新家。”泸定县得妥镇紫雅场村村民杨先生说,地震后他们就一直住在这里,县委、县政府十分关心他们,方便面、矿泉水、挂面、油、肉、蔬菜等生活物资都很充足,镇上还安排了船接送村民回村发展生产,现在大家的生产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为让临时安置点的老百姓住得舒心、放心,安置点内设有卫生室、消防站、警务室,随时为大家服务,同时还有农家书屋、农民工驿站,可以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受地震影响,紫雅场村进村道路全部中断,成为四面环水的孤岛。根据灾后重建相关规划,紫雅场村将实施整村搬迁。在新家落成前,全村群众先在临时安置点居住。

为最大限度帮助群众发展生产,自2023年3月21日起,当地开通了得妥镇至紫雅场村的水上航线。这趟“水上大巴”的航程全长约19公里,每次可同时运送30余人,每日“两进两出”,有序运送村民返村,开展农业生产。

与此同时,新家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个安置点占地100余亩,主要安置联合、紫雅场、湾东三个村整村搬迁的群众,计划安置243户945人。”得妥镇党委副书记周勇介绍,全镇已完成1202户房屋维修加固和补助资金发放,统规自建287户,已开工283户,开工率98.6%。接下来镇里将重点围绕重建群众住房、服务民生保障、提升基础设施、重构农旅产业等方面加快灾后重建推进进度,确保受灾群众早日入住新居,早日安居乐业。

全域全速推进农房重建进度

集中安置点的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村民重建自家房屋也在火热进行中。4月21日,记者在泸定县磨西镇看到,村民们都在忙于自家房屋的修建,挖掘机不停地挥舞着“独臂”在施工现场梳渣,运渣车来回穿梭运输废料,大街小巷一片繁忙的景象。

居住在磨西镇镇中心的市民兰先生也正重建自家房屋,趁着晴好天气加班加点赶进度。“今年春节就可以搬进新家了,心里面觉得非常开心。”兰先生告诉笔者,受“9·5”泸定地震影响,他家房屋出现多处大裂口,经住建局评估鉴定为D级危房,为防范房屋倒塌造成次生灾害,年初磨西镇立即组织拆危施工队对其进行排危拆除。随着天气逐渐变暖,想趁这段时间早点把房子修好。兰先生说,房屋主体工程大概6月底能完工,预计10月底就能完成房屋的装饰装修工作,年底就能搬进新家。

“磨西镇自建房有710户,有665户已经动工。”磨西镇党委书记陈专说,灾后重建过程中,海螺沟采取“县级统筹、乡镇实施、群众主体”方式,统一设计、统一风貌、统一监管,明确维修加固、统规自建、购房安置或货币安置的具体政策标准和执行程序,住建部门下发建房图集,乡镇部门落实重建户建材保供措施,全域全速推进农房重建进度。

手把手支招重建美好家园

“在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2023年4月21日,笔者在磨西镇咱地村,见到了当地猕猴桃种植大户宋华群,她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通过交谈记者得知,原来在灾后该镇组织农技专家科技服务团 “传经送宝”,手把手为恢复生产把脉、支招,抢抓时机救灾补损,让她又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

“我们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猕猴桃,种了65亩猕猴桃,一年大概毛收入40多万元。”磨西镇咱地村村民宋华琼说,当下正是猕猴桃授粉最佳时期,为提高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她雇了十多名工人,正在抢抓点花最佳时节。

据悉,地震过后,为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海螺沟景区党委政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强化部署,精心安排,要求各镇街、相关部门克服疲劳、松懈情绪,加快受灾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抢修和恢复重建,切实做好农业补损,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等工作,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

早日住新房、搬新家,是每个受灾群众的期盼,同时,甘孜州也在全速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下一步,甘孜州将继续统筹力量,挂图作战,全力推进散户自建、统规自建、统规统建、基础设施恢复、公共服务设施恢复、产业发展等各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让受灾群众重建新家园的愿望变为美好现实。

文/图:张建国 冯丽娜

供稿:甘孜州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甘孜州地方志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