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记忆】历史的记忆——我们的中学时代‖李腾鹏

作者:李腾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1-03 11:31:50 浏览次数:654 【字体:

历史的记忆

——我们的中学时代

李腾鹏

现在的学校,运动场地宽阔,篮球场、足球场、环形跑道等场地应有尽有;教室宽敞明亮,实验室、电教室、语音室等设备齐全。学校伙食团饭菜花样多,学生可以点自己可口的饭菜。远道的学生,或乘公交车、或骑电动车可自由选择。乡下的学生,学校还提供免费午餐,一切条件具备,学生们可以潜心学习了。这一切来源于祖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丰硕成果,经济的发展使国家有能力给予当今的学子如此优越的条件。当年我们那一代人读中学时,根本不敢奢望有这样的生活。

1957年6月,我刚满12岁,同40多个同学一起,背着行李,在老师带领下,从飞仙关翻越横山岗步行几十里到县城参加小学升初中考试。7月,接到芦山中学录取通知书,我同其他6个同学被录取(那时小升初的录取率比现在高中升大学的录取率还低得多),挺高兴的。

学校9月1日开学,8月下旬,忙着转户口、背粮到粮站交后将粮食关系转到学校(那时,考上初中农村户口就转为居民户口,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户口迁至那里,粮食关系转到那里)。

20世纪50年代,芦山只有一所初中,是县里的最高学府。9月1日,我们几个同学相约,背着行李(这时的行李比考试时重多了,除被盖外,又增加了换洗衣服、书包等),早晨出发,下午才到学校。报到、注册,老师带到寝室,安排床位,终于在新的环境里安顿下来了。

今日芦山中学

那时的芦山中学只有三幢教学用房,每幢三个教室,全校三个年级,每年级三个班刚好用完。另有一幢教师办公用房,两幢教师宿舍,一个礼堂,均是平房。学生宿舍和食堂都在南街张家大院,每天上完课吃饭和晚自习后,都要走几百米石板街道回张家大院。晚上无街灯,遇雨,经过城门洞和石板街道,会一身溅满污水。家穷,没钱买胶鞋,雨天只好赤脚跑回张家大院。在我的记忆中,中学时期,从未穿过胶鞋,更不用说皮鞋了。热天偏耳子,冬天麻窝子(两种草鞋),晴天偶尔穿一下母亲做的布鞋。

初中的课程同现在初中的课程也有区别,《语文》分成《文学》和《汉语》,《数学》分成《代数》《几何》和《三角》。据高班次的同学介绍,教我们《汉语》的老师是当时芦山中学最好的语文老师,但刚划成右派,所以只能教《汉语》而不能教《文学》。教《文学》的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海吹,我们不知所云,上《文学》课,就偷偷地放一本小说在课桌里看。那时芦山中学图书馆小说很多,古今中外的小说看了不少。其他课程倒是很有兴趣,所以考试成绩基本上都是5分(学校学苏联采用5级记分制)。晚上上自习没有电灯,一个班两盏煤气灯,自习课前,学习委员叫上几个同学给煤气灯加油、打气,将煤气灯点燃,同学们会专心致志地自习,有时也会相互讨论。

学校体育场地非常狭小,全校只有两个篮球场,单杠、双杠各一副,一个沙坑,一个平衡木,一条60米跑道。设施虽简陋,但体育老师非常专业,也非常敬业,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体育活动非常丰富,基本上每天都有篮球赛,班与班间、年级与年级间、教师与学生间、县级单位与学校间比赛不断。每学期一次运动会,田径、球类,项目多,学生参与面广,感觉比现在学校的体育活动还要丰富。

每月交7.5元伙食费,每顿一菜一汤,汤基本上是红油豆花,一星期两次牙祭(一般是一桌一大缽回锅肉),这样的生活远比家中几月不见荤腥的日子好多了。家贫,每月7.5元的伙食费是巨大负担,国家给予丙等助学金,每月4元,能够维持生活,零花钱基本上没有,星期六回家则穿草鞋或赤脚步行,这样的日子经历了将近一年。

1958年3月,芦山召开工农业“大跃进”誓师大会,提出“三年指标一年完,十年胜过五十年”等口号,全民积极投身“大跃进”中。学校也不例外,组织学生支援农业。我们参加了思延等地的支农、县城街道后面平坟、修建芦山首座水电站等劳动。时年,芦山县城拓宽街道,拆毁城墙。芦山中学开始扩建、扩招并建起了农场。下半年,初中招了四个班,附设一个初师班,开设了高中部,招芦山、宝兴学生共二个班,县上又建了太平中学和农业中学。

今日芦山中学

那是一个激情的年代,也是一个疯狂的年代,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人人(含几十岁不识字的老太婆、老大爷)背诵“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流行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农民战天斗地,白工夜战。

晚上,田野里火把通明。片面贯彻中央农业“水、肥、土、种、密、保、工、管”的八字方针,干部指挥社员将田土挖成一条条一米多深、几十厘米宽的深壕,架木柴烧火熏土做肥料;庄稼种植越密越好,有些地方用麻袋拖着种子撒播。报纸上连篇累牍报道水稻、玉米亩产几万斤、一个红薯几十斤等消息。县、社各级摆擂设台,看谁规划粮食产量最高,事业发展最快。

当时芦山县委书记参加地区擂台赛扛得红旗回县,县上组织全县机关干部和芦山中学全体师生到沬东(时芦山县城与沬东之间只有一铁索桥相连)敲锣打鼓夹道欢迎。全民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男女老少齐上阵敲打铜盆,挥舞竹竿、扫帚追撵麻雀。学生放假回家,规定要交一定数量的麻雀脚给管区开证明回校交差。

工业上,党中央提出“以钢为纲”。1958年7月,芦山县成立钢铁生产指挥部,组织机关、学校、农村1.5万人奔赴矿山建高炉,开展“大办钢铁”全民大会战。动员家家户户献铁、钢、铜,社员家中锅碗瓢盆凡是金属通通捐献。乡乡办厂,社社办矿。组织上万人修筑简易公路,连接厂矿。芦山中学全体师生上山修路,其间因爆破造成学生一死一伤。追悼会上,学校领导号召同学们向伤亡同学学习。

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一大二公”,老百姓中基本上已没有私有财产的概念了。街道拓宽后,南街靠近芦山中学的居民不知迁到哪里,那里的房屋就成了芦山中学的学生宿舍,我们也就告别了张家大院。农民进入了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实行军事化管理,到处建立跃进台(用木材搭建的高台),每大队配司号员,起床、吃饭、出工都由号令指挥。学生边劳动,边学习。学校农场分班管理,农忙下乡支农。在铜头支农时,我曾因劳累过度晚上倒在田坎上睡了几个小时。学校伙食团的燃料由学生自己搬运,每星期差不多有一次到思延背木柴或到双石背煤的劳动。

1959年起,学校粮食实行定量,按年龄、个子分三个等级,我因年龄个子均小,吃最低等每月24斤。刚开始,炊事员煮好饭后用瓷盆分到每桌,学生自己再分。后改为用瓷盆蒸,学生用竹刀划开后抓阄分配。再改用木匣,中间用木板分成八份,但因有时木匣未平,蒸好后每份多少不均,最后改为一人一个大碗蒸。

开始定量时,有菜吃,偶尔还有肉吃,感觉还可以。后来没有大米供应,一人一个玉米窝头,一碗飘着几片菜叶的玻璃汤。再后来,玉米窝头也困难了,就吃红薯。炊事员用大蒸笼蒸红薯,边蒸边浇水,然后可以用水熬点糖吃。学生和老师就吃红薯,红薯也是定量,已记不清每人每顿吃多少了。那时,师生基本上面黄肌瘦,有的老师还得了浮肿病(老师定量低,每月19斤)。

生活困难,学校组织学生自己种菜,但菜还没有完全长大,就被偷了不少。伙食团养了两头猪,刚养肥,就被小偷偷去杀了。学校养了10多只鸡,我被分去养鸡,搬到鸡舍上面搭的一间小床去住。饲料是黄菜叶加粗糠,鸡很少下蛋。有时饿得不行,就拿一个鸡蛋用湿纸包好放到伙食团的灶孔中(灶孔和灶之间是隔离的,一般不易被发现)热灰焐熟吃。一次,焐好离开后,时间到了去掏时,鸡蛋不见了,此后再也不去焐了。养鸡一年后,一天晚上放电影,看完电影回鸡舍,10多只鸡全被小偷偷走了,也就结束了我在学校的养鸡生涯。

1959年,芦山中学老校长据说是叛徒被遣返回家,由文化不高的党支部书记兼总务主任负责学校工作。此后,学校领导就象走马灯一样换个不停,加之生活极度困难以及反右倾等运动不断,学生专心致志学习的氛围也就不复存在了。

由于农村经济越来越困难,家中再也无力支撑自己的生活费用,多数同学都靠勤工俭学维持生活。其间,在双石背过煤炭,苗溪农场背过西瓜,上山砍过竹子、抬杠,扎过大扫把。记忆清晰的是,以自己羸弱之躯从沬东背一百斤粮食过铁索桥到县城,桥晃个不停,战战兢兢而不敢停顿。

1960年,初中毕业后考入芦山高中。芦山中学高中部从前两届招收两个班缩减到我们这一届一个班51人(地属中专除原有的卫校和师范校外,大跃进期间又建了工业校、农业学校,初中毕业生分流),其中有宝兴同学十多人。由于国民经济严重衰退,1961年春,太平中学和农业中学停办,芦山中学压缩部分学生回农村,到了秋季,全地区中学(除雅中保留部分班级外)、中专及雅安1958年始办的专科学校(因校址在斗胆村,被人们戏称斗胆大学)停办。停办时,我们每人领了两个月粮票,回到了农村,学生的身份就此结束。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共和国最艰苦的年代,长身体时吃不饱,该读书时无书读。时虽艰苦,但磨炼了自己的意志,成就不怕苦不怕累的性格,为以后几十年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所以生活和工作中无论多难、多苦,遇到多少挫折,我们都能处之泰然,愈挫愈奋。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腾鹏(雅安市作家协会会员,芦山县教师进修校退休教师)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