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纪实】“疫”路微光│高潞西‖独在异乡为“疫”客│陈林

作者:高潞西 陈 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9-30 21:06:09 浏览次数: 【字体:

“疫”路微光

高潞西

有人说,其实黑夜从不可怕,因为黑夜之中总会找到光亮。“9·8“”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内江仿佛被按下暂停键,往日的喧嚣瞬间化为沉寂,内江人期盼着重新点燃城市烟火的那束光。

这场疫情让人措手不及,多少人还来不及告别,就匆匆奔赴“战场”。有的医生刚出手术室,还没来得及吃口热饭,就火速集结,整装待命;有的新婚夫妇再次推迟一推再推的婚宴,月夜吻别,双双下沉到基层一线;有的公安干警睡梦中被电话声惊醒,来不及收拾行装,匆匆赶回单位执行勤务;有的大学生正准备返校,疫情面前,义无反顾成为志愿者……

因为大家知道,这是一场赛跑,必须用最短时间跑过病毒的加速度。就在自己的小区门口值守,却回不了家,住上了免费的帐篷;就在一个志愿队,却十多天没有见面,夫妻、父子、兄妹……只能在视频里叮嘱、再叮嘱。用微薄之力点亮万家灯火,每一个逆行者,都是一束穿透黑夜的微光。

来自不同的岗位,有着跨辈的年龄,从来没有见过面,但志愿者的徽章传递出我们的共同心愿,那就是打败病毒,保护好我们的家园。你我他,尽展所长;你我他,各司其职;你我他,协同作战。每天凌晨风雨无阻,搬好桌椅,贴好标签,然后挨家挨户通知,确保核酸检测不漏一户,不缺一人。守候封控楼栋、物资采买分发、登记汇总数据、紧急送医买药,总能见到你我忙而有序的身影。

夜晚的睡眠总是散落成碎片,置顶群消息响了又响也不敢关。睡眠不足让疲惫写在每张脸上,引领潮流的帅哥美女无暇顾及穿着打扮,素面朝天却成了大家认同的最美本色。每当“大白”向我们竖起大拇指:“你们小区动作很快,很专业,感觉挺好!”每当看到叔叔阿姨在群里为我们点赞:“有你们志愿者在,我们可以睡个安稳觉!”那一瞬间,数不清的琐碎奔忙如释重负,一切付出都已值得。是的,我们是普通人,也是不惧强敌的铠甲勇士。

甜城有难,八方支援。这些医务工作者,来自成都、乐山、资阳、自贡、遂宁、南充、广安、绵阳、巴中、德阳、眉山,虽然带着浓浓的乡音,但却与我们心心相连。他们披星戴月,只为查找出病毒元凶,不让病毒侵蚀溢满街巷的“甜”和四方烟火的“暖”。来不及好好道别,他们又要奔赴下一个“战场”,还没来得及尝一尝那碗心心念念的牛肉面。交警护航,志愿者在道路两边拉上横幅,挥舞国旗,沿路群众靠在窗前,挥手致谢,泪洒衣襟,这是内江人的最高礼遇。因为,他们是内江人心中的真心英雄。

再远的黎明终将如期而至。因为这场疫情,我们更透彻地理解了“守望相助”的内涵。我们知道,每一束微光光亮有限,但千万束微光汇聚在一起,就一定能驱散黑暗。

独在异乡为“疫”客

陈 林

因为“甜城”这个美好的名字,在填报选调生志愿时,我选择了内江。十分荣幸,我被选调到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工作。到内江的短短2个月,我认识了热辣滚烫的牛肉面、奔流不息的沱江水、车水马龙的汉安大道和热情似火的内江人......

9月8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一朵“黑云”笼罩了甜城大地,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就此打响。作为一名选调生,一名预备党员,我没有丝毫犹豫,迅速与居住地广汇社区取得联系,亮明身份,就地转化为一名志愿者。

我租住的安居苑小区,由于没有物管,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无人牵头负责,居民们有问题不知该找谁,显得心烦气躁。有鉴于此,我主动向社区党委书记邓莉请缨,由我来担任安居苑志愿者联络员和安居苑小区团长,成为社区与小区联系的“中间人”。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怎样把大家的力量凝聚起来?答案就在楼长。我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去询问,11位热心居民主动报名,没有任命书的11位楼长走马上任。我们建立起楼长微信群,形成“社区——联络员——楼长——居民”的志愿服务体系,小区261名居民一下子有了“主心骨”。

物资“搬运人”

为避免错过核酸检测的通知,我把闹铃设置在每天早上5点。“大家快来查核酸了”“做完核酸再回去洗漱,免得耽误医护人员的时间”......每个楼长负责一个单元,每一家的门都被敲响,每一个人都被叫醒。“小陈,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耳朵背,每次听到喊做核酸,我就晓得是你来了!”刘奶奶的话,是信任,更是鼓励。

小区“撑伞人”

疫情期间,人员不能无序流动,因此,小区大门不能离人。“师傅,请您扫健康码、行程码并出具核酸报告”“大爷,请把口罩戴好”“您好,现在这里不能随意进出,请您返回居家隔离”。我们二十四小时轮番值守,每个人都打起精神,对想出小区的居民进行劝导,坚决将新冠病毒拒之门外。我们主动寻找购货渠道,每日统计、购买、分发居民生活物资,帮忙购买急需药品,使居民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对于出行不便的老人和特殊人群,我们把物品送上家门,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

小区“守夜人”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块陆地”。虽然我只是一个人,但这里是我的家,守好家园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能清晰地记得一栋四单元王阿姨腰上有老毛病需要常敷云南白药贴;一栋二单元有一个高三的小妹妹独自在家,需要经常给她送生活物资;二栋四单元有一对90岁多岁的老两口,爷爷有点聋,讲话需要在他的左边耳朵大声说话......虽然个别居民不理解,甚至出口成脏,心里也曾难受过,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这种焦躁情绪需要发泄,就以自己是兼职“心理医生”自嘲吧。

人心总是暖的。每当听到比我年长的楼长们的“小陈,有什么你安排,我们听你的。”大爷、大妈发自内心的“谢谢你哦,小陈,辛苦啦!”邓书记的“安居苑,有你在我放心!”的那一刻,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不知不觉中“他乡作故乡”的情怀在我心里慢慢扎根。

独在异乡为“疫”客,作为一个重庆人,我在内江过了第一个中秋节,虽然没有家人陪伴,但我并不孤独,因为我已经是内江人,内江就是我的家乡,内江人就是我的家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高潞西(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陈 林(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