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龚伟‖陨落的流星
——缅怀英烈邓萍
陨落的流星
——缅怀英烈邓萍
龚 伟
1
离家
1922年11月,时任川南师范学校校长的恽代英组织师生20多人到川南各地演讲。这期间他们来到自贡,到盐场、井灶、运盐码头了解盐工们艰难的生活、不幸的遭遇,并适时进行演讲。在演讲中,恽代英一针见血指出盐工们贫穷的根源是西方列强的敲诈、掠夺,政府当局的腐败无能,和官商勾结对劳苦大众的盘剥。
或许,恽代英这位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没有想到,他对积弱积贫旧中国现状的深刻剖析和激情演讲,改变了一位年仅13岁少年的人生轨迹,让他从腐朽、黑暗现实的探索、思考、迷惑中一下子醒悟。他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让这个少年的心一下子敞亮起来,让他找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随后,这位少年积极投入改变这个黑暗的、人吃人的社会的学生运动中。这位少年就是邓萍。
邓萍,又名邓少章,1908年出生于今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盐井村(当地村民习惯称其为窝棚村,时年为富顺县管辖)一个贫苦盐工家庭。因家境贫寒,父母将年幼的他过继给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叔叔,由此使他得以能在本村李白河边的观音阁私塾念书数年。他资质极高,读书过目不忘,且颇有绘画天赋,深受私塾先生喜爱;他侠肝义胆,嫉恶如仇,似乎骨子里天生就是一个具有反骨的人。这种反骨是一种对黑暗、腐朽社会现实的蔑视与反抗的精神,是一种胸怀天下、意济苍生的大志。在接下来的时光里,邓萍参加了自流井学生运动,在学生运动的洪流中,他的思想愈加成熟,视野愈加开阔,目标也更加高远。
1926年秋,18岁的邓少章隐瞒家人,只身前往武汉,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为第六期步兵科学员。在那里,他惊喜地再次见到已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任政治总教官的恽代英。想来,这就是一种缘分,这种缘分,为邓萍提供了学习马列著作的良好机会。马列著作的耀眼光芒,彻底照亮了他人生的道路。不久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为创建一个民主、自由、繁荣富强,让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而奋斗的征程。
2
战友情深
人世间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它不同于亲情、友情,这种情感叫战友情。它是一种在血雨腥风、枪林弹雨之中,在生与死的考量之中,凝聚起来的真挚感情。它往往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淡漠,恰恰相反,它会随岁月远去而更加浓烈。
1966年4月的一天,时任西南三线建设副主任、开国元帅的彭德怀,乘车经内江往宜宾,途经自贡境内的沱江岸边时,小车戛然而止。彭德怀元帅,这位在朝鲜战争中统帅中国军队,令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闻风丧胆,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战功显赫的美国五星级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被撤职的“彭大将军”,面对这川南浅丘起伏的山峦,面对沱江蜿蜒远去的滔滔江水时,那凝重而深沉的感慨,毫无疑问地诠释了这种被军人称为战友情的情感:“从平江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江西苏区转战到长征途中,直到他牺牲前,我们一直在一起工作,互相配合得很好。邓萍对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作战指挥沉着果断、英勇顽强,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优秀军事干部。邓萍这个人是值得纪念的!”说罢,沉默良久。彭德怀元帅所指的战友,就是邓萍。
1927年12月,邓萍受党的派遣,在共产党员张荣生引荐下,来到湖南南县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彭德怀团长的兵营。他自称无业青年,为彭德怀展示其书画特长,受到赏识,留在彭德怀身边作文书。这之前,已向党组织呈交了入党申请的彭德怀却没想到,这个“无业青年”就是值得信赖的中共党员,他后来入党的监誓人,他的好战友、好搭档、好兄弟。
1928年4月的一天,南华安特委秘密派人来通知邓萍,中共湖南省委已批准彭德怀入党。为了当晚彭德怀的入党仪式,邓萍做了精心准备。他不仅为即将成为中共党员的独立第五师一团团长彭德怀准备了合身的呢大衣、白手套、武装带、马靴,还专门亲手绘制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画像悬挂在宣示仪式上。自那以后,中国共产党又多了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邓萍又多了一位将在枪林弹雨中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
战争是残酷的,战场意味着死亡和浸透土地的鲜血。平江起义胜利后,起义部队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邓萍任参谋长。1928年2月下旬,红五军与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在井冈山会师。
不久,两军前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为打破国民党军对井冈山的“围剿”,红四军跳出井冈山向赣南挺进,红五军留守井冈山。
留守井冈山,说来容易但事实远非如此。自1929年1月26日保卫战开始到1月28日,战斗异常惨烈,且形势对红军愈加不利。
不难想象,一只加上地方武装也只有2000多人的部队,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与12个团、约14000余人、且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进行阵地保卫战能有几多胜算?于是,突围便是最明智的选择。然而,谁做先锋去撕开敌军的包围缺口呢?
“我率领特务连、机枪连、迫击炮连作尖刀队,待缺口撕开后,第2大队、第3大队分别作为左、右翼,形成一条安全通道。建议滕政委带领电话队、卫生队护送地方党组织和群众、家属、伤病员快速通过,彭副军长带第4大队殿后保护。”
邓萍的建议立即遭到彭德怀的反对:“不妥!不妥!我从前在湘军当兵时就到过这里,要论作尖刀、打前锋,你经验不足,你没有我适合。”
“你是一军之长,责任重大,今后红军的发展要靠你。再说,还有那么多的伤病员和人民群众需要保护,这是朱毛首长临下山时交给你的重任啊!军情紧急,莫再争论了。”
经过一番争论,邓萍把这一最危险的任务留给了自己,他宁肯让自己去面对死亡,也要把生的机会留给自己的战友——彭德怀。他率领特务连、机枪连、迫击炮连像一把锋利的刀子,插向敌军。这是一种担当,他——邓萍,年仅20岁的红五军参谋长,以大无畏的担当精神,展现了一名共产党指挥员重情、重义、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高尚品质。对于这位年轻的优秀指挥员,或许是苍天的庇护,或许更在于他卓越的指挥才能,掩护主力部队突围之后,自己率领队伍也全身退出战斗,红五军突围成功。
在“彭大将军”的记忆里,邓萍是一位军事才华出众的优秀指挥员。1934年4月,国民党重兵在飞机掩护下向中央苏区北大门发起猛烈进攻。为执行当时中革军委防守广昌、不许放进一个敌人的命令,根据敌我悬殊太大的实际情况,彭德怀向来军团司令部视察的李德、博古进言,由于敌强我弱,建议改为机动防御,留一个连正面吸引敌人的进攻,主力隐蔽于城外附近的大山,待敌军蜂拥攻城时,我主力突然猛袭敌军侧翼。为得到王明、李德的认可,彭德怀拿出一张防御图进行分析。那张图是邓萍一个昼夜赶制出来的。但是,这张图却受到李德的嘲讽:“我曾经批评过刘伯承同志,说他白在苏联上了几年伏龙芝军事学院。我听说邓萍同志是黄埔军校毕业的,但看了这份有许多常识性错误的东西后我也不得不对邓萍同志提出同样的批评,他的黄埔军校也是白上了!”。李德肆无忌惮的侮辱性狂言激怒了性情刚烈、耿直的彭大将军,他“嚯”地站起来,怒不可恕地直指李德:“邓萍同志和我并肩战斗了6年,给我出了多少好主意,谋划了多少战斗,你知道吗?他的军事才华,岂是你李德能比的?”
彭德怀的怒斥,不仅是维护战友的尊严和对其作战指挥才华的绝对肯定,也是对当时这位实际控制着中国工农红军指挥大权的李德毫不客气的否定。
3
娄山关之战
1935年1月中上旬,红军强渡乌江,攻占遵义。1月15—17日,在这里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此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从此,红军改变以往的被动局面,在战略上转入主动的态势。
1月19日,红三军团开始撤离遵义。2月10日,中革军委发布《关于各军团缩编的命令》,缩编后红三军团的主要领导成员为: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代主任刘少奇,副参谋长伍修权;红十一团团长邓国清,政治委员张爱萍,参谋长兰国清,政治部主任王平。缩编之后的红三军团加强了战斗部队的力量,增强了部队的机动性和战斗力,全军士气高涨、斗志昂扬。2月23日,中革军委电令红三军团必须在本月底前拿下遵义,以调动敌人南返。24日,彭德怀、杨尚昆、邓萍率部队从四川南部急行军,挺进通往遵义的要隘——娄山关。
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位于贵州省遵义县北大娄山脉主峰,海拔1576米,地势奇险,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2月25日,按照中革军委部署,红三军团前卫红十三团在向娄山关前进途中抓获几名黔军俘虏。经审讯得知,娄山关仅有柏辉章部的3个团;同时,通过电话窃听获悉,黔敌杜肇华旅位于娄山关南2.5公里的黑神庙。中革军委综合各方面情况分析判断,驻守娄山关、黑神庙的柏、杜两部共6个团。鉴于此,“全军统归彭、杨指挥”,攻占娄山关的作战计划开始部署实施。在作战会议上,彭德怀说,不仅要拿下娄山关,打通去遵义的通道,还要将山上的敌人全部消灭,避免其溃逃进入遵义,给我军下一步进攻作战增加困难。为此,作为参谋长的邓萍主动请缨,亲自指挥这次攻打娄山关的任务。
由于细致而周密的战斗部署和邓萍参谋长的正确指挥,红三军团于26日成功拿下娄山关,清除了攻打遵义的障碍。
攻占娄山关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非常重要的一次战役。重新获得中国工农红军领导权的毛泽东收到捷报之后激动不已,挥毫写下气势沉雄、苍凉的《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曾亲临娄山关战斗的作家成仿吾回忆时说:“这首词生动地描写了当年红军指战员从拂晓出发到傍晚结束战斗的动人情景。”
2月27日上午9时红三军团一鼓作气攻占遵义城外围一个小隘口——石字铺。傍晚,进抵遵义城下。
4
陨落的流星
遵义城外的湘江河把遵义城切分为新城和老城。新城在东,没有城墙;老城在西,筑有内外城墙。1935年2月27日下午,红三军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很快拿下新城及其城边村落,直逼遵义老城。此时守城敌军为黔军王家烈的杜肇华旅,共3个团。为此,经军团领导分析研究决定,利用敌军援军尚未赶到之机,命令部队连夜发起总攻,当晚攻占老城。为实施这一计划,黄昏时分,红十一团政委张爱萍、团参谋长兰国清匍匐前进,接近城下河滩边,隐蔽于草丛之中。军团参谋长邓萍亲临前沿,观察了老城地形以后对张爱萍说:“你们箝制住守城之敌,待军团主力到达后,今夜发起总攻,一定要在明天拂晓前拿下遵义,情况紧急,明天增援遵义的敌人薛岳部就可能赶到……”话音未落,邓萍的头部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倒在战友张爱萍怀里。时年27岁的邓萍,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指挥员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他的战友们,离开了这个世界。军团长彭德怀得知邓萍牺牲的噩耗惊呆了。他没想到,有着卓越指挥才华的邓萍参谋长,和自己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得力助手突然离去,他没想到攻占娄山关顶峰后的握手告别,竟成了诀别,两行热泪滚落而下。
5
邓萍故里
2016年8月一个晴朗的下午,作为同乡,作为邓萍牺牲32年后来到这个世界的我,怀着一种崇敬之情,驱车来到邓萍故里。车在一个宽敞平坝停了下来。在这青山绿树环绕的邓萍故里,一套川南民居式的青瓦房映入眼帘,白色的墙体,褐色梁柱。在它正前方的院坝前,一方坚硬的岩石之上,是闪耀着金属光芒正襟危坐的邓萍塑像。他坐在小小的石墩上,肩披军用呢大衣,身着军服,头戴配有五角星的八角帽,手里的地图和放大镜平放在双腿上面,他微笑着的瘦削面容透出一股军人特有的英武之气。他柔和的目光凝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
秋日的乡间格外宁静。突然,我听到嘎—嘎—嘎—的叫声在这空旷的原野回荡。我回头远望,那是一只大鸟。他翱翔在天地之间,那凌空展开的白色翅膀轻盈、飘逸而美丽,它仿佛是天地的精灵,几度盘旋之后便飘然远去了。
作者简介
龚伟,四川省自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大安大队公务员,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自贡市作家协会、自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在国内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随笔200余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