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杨国钧‖弘扬红军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启航新征程
———回忆红军在南充的战斗历程
弘扬红军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启航新征程
———回忆红军在南充的战斗历程
杨国钧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的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南充是川陕苏区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立、巩固、扩展川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从1933年6月至1935年4月,红军解放了南充三分之二以上的乡镇、人口和面积,开展了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强渡嘉陵江等战役,进行了上百次大小战斗,并建立了县、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开展了土地革命和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南充人民为支持创建革命苏区,先后有5.2万多优秀儿女参加红军,10多万人参加地方武装,提供大批食盐、粮食、布匹和肉食等物资。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有3.8万多人流血牺牲,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烈士的即达1.76万人。1953年,四川省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将仪陇、阆中、营山、南部、蓬安、苍溪(1985年划归广元)确定为老根据地县。这是南充民主革命时期最闪光的一段历史,是南充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南充苏区建立的历史背景
红四方面军经陕入川之前,南充一带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工作卓有成效,农民运动十分活跃,群众基础具有优势。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南充中共党组织按照中共中央“八·七”紧急会议制定的总方针,发扬1926年12月“顺庆起义”精神,总结经验教训,党的工作转入地下,革命重心转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
1928年,中共四川省军委书记李鸣珂在南部县一带发展中共党组织,建立中共南充中心县委、中共阆(中)南(部)县委,发动组织农民配合于江震在南部、仪陇、蓬安一带开辟游击区域。1929年6月29日,中共地下党员邝继勋发动遂宁大石桥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转战于营山、西充、渠县一带,在南充又一次传播革命火种。1932年11月,在中共四川省委委员覃文和南充中心县委领导下,在阆中、南部区间的升钟、保城组织了震惊川北的“升保暴动”,成立了川北工农红军,2万多农民参加红军和游击队,攻占升钟和保城寺,建立苏维埃政权,处决恶霸地主,开仓分粮。升保起义历经9天艰苦战斗,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但党组织和游击队依然活跃在升钟、保城地区,并逐步扩展到阆中柏垭子、凤鸣场和苍溪五星子、烽火楼一带。1933年4月,在红四方面军入川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影响下,中共四川省委和南充中心县委又在七宝寺发起农民暴动,成立游击队,直接和四川军阀杨森部国民党第20军作战。
川北南充一带所爆发的风起云涌的农民武装斗争,打击了四川军阀的嚣张气焰,为红四方面军进入南充,扩大川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1933年6月15日,红73师攻克苍溪元坝,红11师占领龙山场及阆中一隅,红12师一部从阆中东北方攻克三庙、鹤峰等场镇,至此,红四方面军在南充开始创建根据地。
红军在南充的主要战役
红四方面军从1933年6月进入南充,至1935年4月奉命渡江西进,与中央红军会师,历时近3年。红军在南充“三进三出”,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拉锯战,组织了上百次大小战斗。其中著名的有巧取平头寨、解放仪陇城、夜袭老君山、勇战长坪山、激战火峰山、奇袭楠木场、攻克马鞍场、大战马深溪、鏖战铜鼓寨、阻击封窦铺、伏击凤凰寨、决战大石坎、智取鹞子洞、攻打黄泥坪、攻占龙须寨、三战鸡山梁、征战金华山等。红四方面军的许多高级将领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许世友等亲自率领红军将士在南充的广阔土地上浴血奋战,取得一个个重大胜利,留下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抒写了一篇篇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为进一步扩大红军和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发动了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三大进攻战役,南充是仪南、营渠战役的主战场。仪南战役历时半个月,歼敌3000余人,打破敌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特别是食盐),使嘉陵江以东的阆中、南部、仪陇一带都得到解放。营渠战役历时半月时间,全线告捷,共击毙、生俘敌军官兵3000余人,解放了营山全境和渠县、蓬安大部分地区,共2500多平方公里土地、100多万人口,使渠县以西、嘉陵江以东这片红色土地成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南疆边防。
强渡嘉陵江战役:1935年1月22日,中共中央电示红四方面军集中主力向嘉陵江以西进攻,配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入川北上。 3月29日,红9军在阆中涧溪口渡江成功,31日一举攻克阆中县城,并于4月2日占领南部县城。3月29日,红31军也在苍溪北鸳溪场强渡成功,歼敌一个旅。红军主力在3个主渡口渡江取得完全胜利后,很快攻占4座县城,控制了北起广元、南至南部的400多里长的嘉陵江西岸地区。在渡江战役开始后,红四方面军各个部队从广元、昭化到阆中河段、南部下河马料溪渡口、上河渡口等几十处渡口陆续渡江,横扫盘踞在嘉陵江西岸之敌,并快速向江油、北川、平武等地推进,消灭了川陕敌人的有生力量,完成了中央交付的西征计划,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长征的战略行动。
南充苏区红色政权的建设
红四方面军和中共川陕省委在南充境内先后建立了10个县(市)委、41个区委、350个乡党支部,建立了9个县(市)、53个区、322个乡、1710个村苏维埃政权。10个县(市)委是:仪阆县委、阆南县委、仪陇县委、营山县委、长胜县委、阆苍南边区委员会(又称老观中心县委)、苍溪县委(设阆中老观场)、阆中县委、忠发市委、德丰县委;9个县(市)苏维埃政权是:仪阆县苏维埃、阆南县苏维埃、仪陇县苏维埃、长胜县苏维埃、营山县苏维埃、苍溪县苏维埃(设阆中老观场)、阆中县苏维埃、忠发市苏维埃、德丰县苏维埃。全市革命老区面积8840平方公里,乡镇269个,人口495万,分别占全市面积的70%、66%、65%。
南充苏区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全面开展土地革命,广大贫苦农民分得梦寐以求的土地和房屋、粮食、家具、农具等胜利果实,翻身做了主人。苏区人民热情高涨,他们纷纷行动起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恢复食盐生产,整修道路交通,繁荣商业,活跃市场,发展地方小手工业,开办各类学校,兴办卫生事业,活跃城乡文化生活。苏区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进步。苏区成为贫苦大众的幸福家园,成为白区人民向往的红色堡垒。
在创建南充苏区的过程中,由于张国焘推行“左”倾路线和搞“肃反”扩大化,错杀了一批红军骨干、地下党员和苏维埃干部,其亲属也遭到株连。在农村土地革命中实行“左”的路线,混淆敌我界限,把一些农村积极分子和无辜群众视为敌人,并残酷杀害,给党和红军造成重大损失,教训很深刻。
南充人民支援红军
南充苏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前沿阵地、军需物资主要供给地和重要的兵源地。红军在南充战斗的近3个年头里,南充人民和红军将士风雨同舟、同仇敌忾,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全力支援红军,为巩固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夺取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
一是加强军地合作,共建南充苏区。南充地下党组织主动配合红军,积极参军参战,做好支前工作。建立秘密交通,负责情报传递,密切苏区和白区的联系。
二是输送优秀儿女,参加工农红军。据统计,南充共有5.2万多人参加红军,3.8万余人血洒疆场、献身革命,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烈士的达1.76万多人,幸存的红军战士也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坚强力量,他们中担任副省军级以上职务的干部就有100多人。
三是组建地方武装,配合红军作战。南充苏区组建的独立团、赤卫军、游击队等地方军事组织共有10多万人,他们大多配合红军参加各种战斗,有的整团、整营地转为红军。
四是提供大批物资,支援苏区军民。3年间,南充人民共支援红军粮食40万吨,食盐2.8万吨,棉布13.6万匹,棉花34.1万斤,被服16万套,草鞋36万双,生猪9.5万头。南充成为支援川陕苏区物资的重要基地。
五是组建运输队伍,保障军需供给。南充苏区组织了庞大的群众运输队伍,负责运送军用物资、红军伤员和战利品,保证战斗的顺利进行。
南充人民坚持斗争
1935年4、5月间,红四方面军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陆续撤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反动派随即卷土重来,组建“清共委员会”“清乡军”“侦缉队”等,对苏区人民疯狂地实施反攻倒算,惨无人道地大批杀害红军家属、苏维埃基层干部和积极分子,妄图把革命力量剿灭殆尽。但南充人民仍然坚持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他们救护失散红军战士,掩护红军家属,保护红军遗迹遗物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南充人民继承和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在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各地纷纷开展抗丁、抗粮、抗捐、抗债活动,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建立革命据点,组织游击武装,打击敌人,并最终迎来南充的解放。
红军给南充人民带来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留下了许多极为宝贵的财富。红军留下的大量历史文献,是我们研究土地革命时期历史的宝贵资料;红军留下的众多遗物、石刻标语和著名的战斗遗址是我们开发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红军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是我们不断开拓前进的力量源泉。红军精神永放光芒,红军赞歌永远传唱,红军功绩永载史册。
记住那段红色的历史吧!
(作者系南充印染厂退休干部、政工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