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7 11:48:43

【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 邓安明‖浴血军魂
——记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活着的“烈士”柴云振

作者:邓安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1-23 11:07:24 浏览次数: 【字体:

0881141cf7474ada94a18748add5157c.png

浴血军魂

——记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活着的“烈士”柴云振

邓安明

这是一位怎样的战斗英雄?他在朝鲜朴达峰战斗中,孤身攻占山头、毙敌200余人;他的英勇事迹鼓舞了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的斗志,黄继光曾喊着要为他报仇的口号,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他的英雄壮举被编入朝鲜课本,并翻译成1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他受伤回国后,从此杳无音讯,令金日成主席牵挂几十年,邓小平更是直接下令寻觅他的踪迹;在朝鲜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曾经庄严地放着他的“遗像”。30多年后,他以一个西南农民的身份出现,应邀访朝,亲自将“遗像”摘下。金日成主席对他说:“历史应该改写过来,你不是烈士,是活着的英雄。”

他,就是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活着的“烈士”柴云振。

我曾在英雄故里四川省岳池县城关镇一栋普通楼房中,见到过这样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坐在藤椅上,“吧嗒吧嗒”地吸着香烟,神情惬意地拉开了话匣子。他夹烟的食指明显断了一截,那是在朝鲜朴达峰战斗中肉搏时被美军咬断的。

“是军人,就得有一股子不怕死、不信邪的精气神,就得敢打敢冲,勇往直前!这是咱们的军魂!”老人在讲述中,时不时地重复这句话。沿着他的思绪,我们仿佛回到了70年前的那场恶战以及后来“失踪”的艰苦岁月……

“跨过鸭绿江去,狠狠打击侵略者!”

一纸血书入朝作战

1926年,柴云振出生在岳池县山区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48年,22岁的他加入到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在渡江战役中,柴云振和战友们驾船冲锋在前。上岸后,他发现敌人一个暗堡不断喷出火舌,二话没说冲了过去,抓住打得滚烫的枪管,硬是将机枪扯了出来,然后朝暗堡内一个点射,为部队大进攻扫清障碍。为此,他荣立一等功。1949年12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然而,就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悍然发动朝鲜战争,矛头直指中国大陆,战火一度燃烧到鸭绿江边。正在贵州参加剿匪战斗的柴云振想到刚刚打下来的江山,又受到美帝国主义威胁,不由怒火中烧,咬破手指写下请战血书:“我是党员,保家卫国得先上!我要跨过鸭绿江去,狠狠打击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不久,他所在的15军奉命入朝参战。

初入朝鲜时,他在师警卫连担任班长。看着前沿战事不断,他总盼着早日上战场,可他的任务是警卫首长,责任同样重大。那些日子,他的心象被猫抓一样,一个字:急!

1951年4月到5月间,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第五次战役打响。战役末期,志愿军奉命北撤。这时,被我军打得狼狈不堪的美李军队忽然集中兵力尾随而来,以4个军共13个师的兵力,在400多公里战线上开始了全线反扑。为掩护大部队和伤员后撤,柴云振所在的警卫连全部补充到134团,进入朴达峰山(中甘岭)摆出阵式,一场以600名兵力抵抗数万敌军的惊心动魄的阻击战拉开了帷幕。

朴达峰山势险要,山下的公路是美军反扑的必经之地,一旦被突破,志愿军将无险可守,敌机械化部队将长驱直入,直接威胁到不远处的志愿军司令部、后勤总兵站、总医院的安全。可以说,谁占据了朴达峰,谁就捧拥有了战斗的主动权。为了攻占朴达峰,敌军利用飞机、坦克和大炮,对不到一公里的朴达峰山脊进行了连续10多个小时轰炸,山尖都炸平了,山头上炸出的尘灰有尺把厚,漫山都是火光和飞扬的烟尘

5月28日,美军嚎叫着向朴达峰扑来,柴云振和战友们立即给予迎头痛击。经五天五夜激战,侵略者遭受沉重打击。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我军伤亡惨重,柴云振班上的战友几乎全部壮烈牺牲。最后,蝗虫一般密集的敌军借助炮火攻击,占领了两个山头。

由于敌军的穿插,我军被分割,弹药、粮食也一时送不上来。休憩的时候,柴云振看见4名炊事员挑着饭往这边奔跑,一发炮弹落下,2名炊事员牺牲。剩下的2人一骨碌爬起来,赶紧把散落在地上的饭团连沙石一起刨起来,装进围腰里,拼命跑过来。而在他们的身后,敌人的子弹不断追着他们打。

“我们去接应他们!”柴云振带着一名战士提起枪跃出战壕,冲上去牵制敌火力。一会儿,他们将2名炊事员扶进战壕。炊事员把和着泥沙的饭放在地上,痛哭着对3营营长武尚志说:“泡萝卜全被炮弹炸掉了,我们没办法捡起来……”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掉眼泪了,哪里还吃得下饭。武营长吼道:“都给我吃,有沙子也都给我吃,吃了好攒劲把美帝国主义消灭掉!”

6月4日下午,天下起雨来。细雨如泣如诉,仿佛在为战场上的志愿军将士们默默祈祷。

60年过去了,战斗的惨烈、悲壮,让柴老始终挥之不去。老人说:“我是写了血书要求上战场的,但战斗条件这样艰苦、力量这么悬殊、伤亡这样惨重,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他的儿子、57岁的柴兵荣告诉笔者,多少年来,只要电影、电视里出现抗美援朝的战斗场面,父亲都会触景生情,抑制不住地流泪,有时候竟浑身颤抖,泣不成声。

“冲上去,和敌人粘到一起去狠狠地打!”

b038f8c3b05743e998e4c0523d5f6be4.jpg

柴云振生前为其所在连队上甘岭特功八连转隶为驻守武汉东湖宾馆的武警湖北总队某部官兵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邓安明 供图)


四名战士攻占两个山头

“柴云振!”“到!”天黑的时候,武营长把柴云振叫来,铁青着脸说:“你手下还有几个兵?”柴云振说:“3个。”

“3个就3个!咱们七连和九连的同志伤亡过重,能派的兵已不多了,现在趁敌人刚刚占领山头,脚根没稳,你给我发起反击,把两个阵地给我夺回来!”武营长命令道。这是一道怎样的命令?4个兵进攻山头的上百号敌军,这简直就是一道无法完成的命令。武营长抓住他的肩说:“我知道人手不够,你要动脑子,一定给我拿下来!”柴云振斩钉截铁地说:“拿不下山头,我提着脑袋来见你!”说完把衣袖一撸,对3名战士一挥手:“跟我来!”一溜烟冲了出去。

此时天色已晚,敌军为防止我军袭击,不停地往山间打照明弹。柴云振不敢强攻,将4人分成两个战斗小组,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法展开行动:命令小王、小林担任掩护任务,在侧面不停地向山头放冷枪,迷惑敌军;自己带领小魏,趁照明弹落下熄灭的间隙,从山脚下隐蔽绕行前进。半个时辰后,山头的十几名敌人做梦也没想到,志愿军战士突然会出现在他们的侧后,楞是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一个个手榴弹、一排排密集的子弹送上了西天。第一个山头攻下来了,可战士小魏中弹光荣牺牲。

第二个山头有好几十号敌兵驻守,他们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而且山头更高、更险,地形更不便于隐避。为防止我军夜间偷袭,他们有枣无枣打一杆子,时不时对着山下弹坑、凹陷胡乱扫射。“山后是峭壁,小王掩护,小林跟我从山后爬上去,坚决把山头拿下来!”柴云振悄悄命令道。然后他带着小林迂回到山背后的峭壁下,冒死向山头攀爬。约半个小时后,他们爬上了山腰的坡地,这里地势较为开阔,不便于隐蔽。突然一个照明弹打过来,敌人发现了他们,顿时乱作一团,一边叽哩呱啦乱叫着,一边惊惶失措地疯狂扫射。柴云振大喊:“冲上去,和敌人粘到一起去狠狠地打!”两人冲进敌人阵地,抵近射击。由于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敌方的机枪不敢轻意射击,丢盔弃甲纷纷后退,被冲上来的柴云振他们消灭得干干净净。战斗中,战士小王身中数弹,长眠在了朴达峰。

两个山头都夺回了,但柴云振心里清楚,敌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下一步的战斗将会更加惨烈。怎么加固工事呢?柴云振对小林说:“我看敌人的尸体倒蛮象沙包,就用这些‘沙包’作掩体吧,咱们省点力用来打敌人。”然后,两人将几十具敌人的尸体搬来垒好,又分头将敌人散落的枪支弹药收集起来,并且架好一挺重机枪,收集好了1000多发重机枪子弹,做好了抗击敌人反扑的准备。

天亮时雨小了些,打了个盹的柴云振醒来后,往山脚下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密密麻麻的几百号美军开始大规模反扑。“来吧,上来了就休想再下去!”两人大声喊着,一边把成捆的手榴弹、爆破筒扔向敌群,一边用重机枪朝敌军猛烈扫射。他们在山顶坚守了大半天,将进攻的敌人打得鬼哭狼嚎,丢下上几十具尸体仓惶逃窜。柴云振站在阵地上高高飘扬的红旗下,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回忆起攻占两个山头的战斗片断,柴老略显兴奋和得意:“许多人至今不理解,我们三四个人是怎样攻上山头的。我要说,这是打巧仗和打硬仗的结果。”在战斗中,他采取了“声东击西”“与敌粘在一起打”等战法,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了战斗中的奇迹。

“我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上了战场就没打算回去!”

一个人发起的进攻

没多久,敌人出动飞机,在阵地上空进行报复性投弹、扫射,山上顿时火光冲天,不少树木被炸得连根拔起,燃起熊熊大火。此时地面的敌军蜂涌而至,柴云振两人身上多处受伤,被迫退到山脚。

接下来的情形有点令他意想不到。山谷里突然安静得出奇,敌人没有进攻了,我方也没有人来接应。两名孤独的战士知道联络上出问题了,趴在山腰有点不知所措。

天黑时,柴云振小声说:“与其在这里等死,不如攻上山去,打他个措手不及,绝不让山头落入敌人手中!”这个大胆的想法,得到小林的同意。小林说:“你掩护,让我上。”柴云振坚持自己先得上,他对自己更有信心一些。于是两人一前一后,开始向山上爬行。然而,没爬多远,小林不幸被敌人发现,在交火中光荣牺牲。

柴云振躺在弹坑里一动不动。他镇定地想:“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不把山头打下来,活回去有什么意义呢?”

这是一个人的进攻战。经过七天七夜的绞杀,已是筋疲力尽,但他咬紧牙关,借助夜色的掩护,慢慢地、一步步逼近山头。

一路上,他没有忘记一件重要事情,就是捡枪、子弹和手榴弹,他提着一支枪,背着一支枪,捡了4个手榴弹。在距山头还有100米左右时,柴云振忽然听见山上有叽里呱啦的声音在响,那是电台的声音,凭直觉,他知道自己遇上敌人的指挥所了。

“擒贼先擒王,必须把指挥所干掉!”柴云振对自己说。

敌人的巡逻兵在指挥所周围来回走动。走过来时,他就伏地不动;往回走时,他就迅速向前爬一点。敌人做梦也没想到,此时,一名志愿军战士已潜入到眼皮底下来了。

柴云振终于摸近指挥所的山洞,悄悄掏了手榴弹,轻轻往里边一扔,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山洞被炸垮,被炸死的敌人全部被埋在了土里。外面的敌兵顿时一片慌乱,惊恐万分地扔下枪支弹药,夹着尾巴一溜烟逃下山去。

敌人很快就发现袭击者只有他一个人。逃下去的敌人在半山腰与另外100多个敌人会合,疯狗一般地向山头阵地扑来。柴云振异常镇定,此时的他背对敌军坐在战壕里,身边有五六支加拿大冲锋枪,两箱半手榴弹。等敌人走到五十米内,他才猛地转身,端起冲锋枪猛扫,敌人象被割韭菜一样倒下去一大片。敌人退却了,又进攻,再退却,再进攻,如此多次冲锋都被柴云振击退。中午时,柴云振耗尽所有弹药,他的手中仅剩下一把加拿大冲锋枪了。

此时他身上多处负伤,鲜血淋淋,耳朵里全是嗡嗡声。敌人的新一轮进攻又开始了,四个高大的美国兵嚎叫着,冲了上来。柴云振抬起枪来就是一梭子,当场击倒了冲在前边的三个。就在他朝最后一个美国兵击发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枪没有响,再扳还是没响,这时他才知道,是枪里没子弹了。说时迟那时快,柴云振抡起了手中的枪砸了过去,顺势扑上去掐他的脖子。那个美国兵一下被扑倒在地,但他借助身材高大的优势,马上又翻身起来,将柴云振压在身下。此时下起了大雨,双方在壕沟里扭打成一团,满身都是血水和污泥浆。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肉搏。敌人抽出匕首,向柴云振猛刺。柴云振情急之中一拳甩向敌手腕,将匕首打掉,然后拼命去抓敌人的眼睛,想把他抓瞎后再干掉他,阴差阳错将对方的一只耳朵抓掉了。接着再去挖敌人的眼睛时,敌人突然张开血盆大口,猛地死死咬住柴云振的右手食指,“咯噔”一声,硬生生地将他的食指咬断,一口吞进了肚里。柴云振使劲将食指从敌人口中拔出来,剩下的一截鲜血淋淋,一根筋似乎还在颤抖。美国鬼子狞笑着,骑在他身上,顺手捡起一起大石头,狠狠地砸向柴云振的头部,一下,两下,三下,直到他脑浆迸裂,不省人事。

美国兵认定柴云振已经死了,这才有气无力地站起来,踉踉跄跄地向山下逃去。

雨还在下,静静地下。朴达峰山头的枪炮声突然间停止了,一切似乎安静下来。一道闪电袭过,英雄柴云振竟然醒过来了,他睁开双眼,感到一嘴咸腥,那是鲜血、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的味道。他扭动一下头,发现那名美国兵已跌跌撞撞地跑出100多米。他艰难地翻过身来,一步一步地匍匐前进,鲜血在他身后流了一地。终于,他抓到了敌人扔下的一支卡宾枪,瞄准敌人的背影扣动扳机,可枪没响,他的手指却一阵剧痛,一看,这才知道食指没了,扳机根本没有抠到。食指断了用中指,“叭”地一声清脆枪响,敌人应声倒地。

这一枪打破了寂静,久久地回荡在朴达峰阵地。柴云振在再次昏迷前,分明听见了我军嘹亮的冲锋号响起来了,那是支援部队冲过来了。他头一歪,满是污血的嘴角竟然露出了笑意……

60多年后,柴老伸过头来,给我们看他头顶、脑门的伤疤,还撩起衣服,把身上的枪伤一一指给我们看,说:“打仗嘛,哪个勇敢哪个赢,哪个坚强哪个胜,这是真理。”在这一场“一个人的战争”中,他满怀对敌的仇恨,抱着“大不了一死”的念头,出人意料地干掉了敌人的一个营指挥所,击毙了敌指挥官,歼灭了守敌,为部队占领朴达峰主阵地起到了关键作用。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曾对柴云振孤身夺山头的壮举,给予了充分肯定。

“比起牺牲的战友,我算什么?能活着就好,莫向国家伸手。”

7da7e0e9267d41668c6db9c31bd023dd.jpg

柴云振生前与其所在连队上甘岭特功八连转隶为驻守武汉东湖宾馆的武警湖北总队某部官兵在一起(邓安明 供图)


三十年隐姓埋名当农民

“我这是哪里?”醒来时,柴云振已弄不清自己身在何处。“这是在祖国。”一名医生告诉他,这里是内蒙古包头市的绥远军区后方医院。

原来,柴云振被背下朴达峰后,由于身受重伤,被前线战地医院用飞机单独转送到祖国进行治疗。他的全身有24处伤口,身体里到处是弹片,他的脸部、手脚都被纱布缠裹得严严实实,到了后方医院,已没有人认得出他是谁了。“你已经昏迷10天了,能活过来真是一个奇迹。”医生高兴地对他说。

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柴云振的伤势一天天好转起来。1952年4月,柴云振带着部队发给他的1000斤大米票据和一张三等一级残废证,从医院直接复员回到了四川老家。

在这一年里,一些有关他的事情他一点也不知道。他受伤被背下战场的时候,彭德怀司令员和杨成武、杨勇等志愿军首长指示国内医院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他;1951年7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他的英雄事迹;1952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和朝鲜最高国务会议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荣誉称号,但奖章因无人认领,只得留在部队军史馆。

后来三十年间一些有关他的事情,他也一直毫无知晓。原部队一直在多方寻找他,通过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贵州日报、云南日报等报纸刊登了“寻找特等功臣柴云正”的寻人启事;金日成主席在访问中国时,曾亲口问到柴云振的下落。邓小平亲自下令:“只要柴云振还活着,只要柴云振还在中国领土上,哪怕是大海捞针也要把他捞起来。”秦基伟将军亲自组织力量再次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柴云振。而此时的柴云振,在四川岳池县大佛乡园艺场村的家中,正过着一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生活。

30多年过去了。1984年9月9日,柴云振的儿子、乡农机站的拖拉机手柴兵荣在《四川日报》上看到一则寻找英雄的启事,觉得要找的人很像父亲,部队番号一致,入朝作战时间一致,参加的战斗一致,只是要找的人叫柴云正,与父亲柴云振的“振”有一字之差,但这完全有可能是在登记姓名时因谐音出现的失误。柴兵荣拿起报纸开起拖拉机一溜烟回到家中,兴奋地问:“爸,你看这上面寻找的人是不是你哟?”柴云振接过报纸仔细地看着,没有吱声,但他的手开始哆哆索索地颤抖起来。过了一会儿,柴云振把报纸放下,轻描淡写地说:“名字不对嘛,要找的人不是我。”

柴兵荣急切地说:“这明明就是你啊,你快去部队认了吧,政府肯定会给咱好处的……”话没讲完,柴云振一巴掌掴过去,教训他说:“在战场上牺牲了那么多英雄,我算什么,能活着就已经知足了。我一名老党员,党性还在,是一名老兵,军魂还在,现在国家这么困难,咱不缺手脚,莫要向国家伸手。”

其实,柴云振的内心比谁地都清楚,报纸上要找的人就是自己。接连几天他思绪万千,时不时拿出报纸反复看。他是多想回老部队看一看啊。在家人和乡亲们相劝下,他犹豫三天,终于下定决心,要到老部队去看一看。

为了凑路费,柴云振卖掉了家里的一头肥猪。1984年9月12日,他和儿子柴兵荣一起,带着100元钱,步行了30多里山路,辗转到成都后,踏上了开往武汉老部队的火车。在15军接待室,老领导、老战友们与柴云振抱在一起,象小孩一样哭了起来。向守志将军激动地说:“找了你30多年,今天总算找到你了。”

活着的“烈士”就这样走进了公众视野。老首长杨成武、洪学智以及当时的军委主要领导分别接见了柴云振。原15军军长秦基伟专门将柴云振请到自己家中作客,并问他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解决,柴云振说:“我没有任何要求,能活下来就知足了,今后还是让我回家当农民吧。”

1985年,柴云振应金日成邀请,同中央军委组成的抗美援朝英雄代表团访问朝鲜。期间,金日成举行盛大的授勋仪式,授予杨成武、刘振华、柴云振3人“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并亲自将勋章戴在3位英雄的胸前。

在朝鲜党政军最高领导人陪同下,柴云振参观了朝鲜军事博物馆。在那里,他看到了自己的“遗像”。原来,他失踪后,朝鲜方面一度以为他牺牲了,就根据别人的描述给他画了一幅“遗像”挂在这里。金日成主席说:“现在历史应该改写过来,你不是烈士,是活着的英雄。”征得同意后,柴云振亲手将自己的“遗像”摘了下来。翻译还告诉他,当时大家都以为他牺牲了,还在朴达峰为他修了一座衣冠冢,立了一块碑。他还得知,自己和黄继光、邱少云等人的事迹在朝鲜早已编写成书,列入学校教材,并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传播。

他说他想再回到朴达峰去看一看,祭奠一下当初牺牲的战友。翻译告诉他,朴达峰现在韩国境内,他的这个愿望,一时还不好满足。柴云振听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当我问及当初为何不想公开身份时,柴老说:“我从战场下来,身有残疾,真的不想再为国家增加负担。身边的战友绝大部分都牺牲在异国他乡,我还计较什么呢?”

广安市卫健委二级巡视员、岳池县人民政府原县长汤才勇介绍说,柴老的英雄身份曝光后,各级非常关心他的生活,落实优抚政策,增补他为四川省和岳池县政协委员,为他在县城购置新居,其子女工作也得到妥善安排。

柴老生前尽管已是耄耋老人,但他仍关心国防教育,经常到部队作辅导讲课。每次和战士们一起,他都特别开心,总有讲不完的话。他曾对青年官兵常说的一句话是:“军人得有军魂,任何时候都要勇往直前,一路冲锋!”

2018年12月26日,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安详逝世,享年93岁。


作者简介

邓安明,1986年生于四川绵竹,曾在武警部队服役,现在某国企工作。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年作家,文艺评论家。著有诗文集《生命的行走》、诗集《青春如丧》、评论集《文艺的立面与审美》。小说《勐岗小镇》获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二等奖、第二届三星堆文艺奖,杂文《文化需有历史责任感》入选江苏省高中二年级语文考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