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7 11:48:43

【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付桂泉‖三代人的钱包

作者:付桂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1-16 11:46:19 浏览次数: 【字体:

0881141cf7474ada94a18748add5157c.png

三代人的钱包

付桂泉

钱包,不仅能彰显人的经济实力,而且显得特别有档次,在过去那可是人人都随身携带的必备品。著名漫画家朱德庸就说过:男人最潇洒的动作就是掏钱包。特别是在心仪的女士面前,优雅的从钱包里掏出钞票付账不仅能体现绅士风度,更能衬托男人经济上的富裕和自信。

掏钱包的潇洒爷爷年轻的时候没有条件去体会,因为新中国刚成立计划经济那会儿,国家正“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上到下都很穷,所以爷爷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钱包。印象中,爷爷的钱包是一块藏青色的棉布手帕,像裹粽子一样包得严严实实,外面用一根奶奶扎头发的橡皮筋勒着,里面是少得可怜的几张面额不大的纸币和一些布票肉票等五花八门的票据,极其生动地诠释了“囊中羞涩”这个词的含义。好在那时物质匮乏,一年到头也难得买东西。每次去供销社买东西,爷爷掏钱的过程充满生活的捉襟见肘,毫无潇洒可言:爷爷先一粒粒地解开那件皱巴巴被洗得褪色的中山装纽扣,再从裤腰里撩起奶奶亲手织就的粗毛线,最后从最里面的确良衬衫口袋里掏出那块手帕钱包,认认真真地左一层右一层像剥粽子一样慢慢展开,然后做出一个匪夷所思的动作——把大拇指伸进嘴里,沾上唾沫,仔细地从为数不多的纸币中点出钱和票,点完一遍还要再点一遍,生怕数错数目。等供销社的售货员找好零钱,再左一层右一层地把钱和票包好放进的确良衬衫口袋,把粗线毛衣塞进涤卡裤腰里,一粒粒地扣好中山装纽扣,最后还要用手在心口按一按,确定手帕钱包放好后方才放心地回家。供销社的售货员全程都宠辱不惊地看着,大概这种掏钱方式是那个贫穷岁月里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大家都见怪不怪。

改革开放后,父亲趁着时代的浪潮,做起服装买卖的生意。凭借着精明的头脑和诚信的品格,父亲的生意一直都红红火火,钞票就像流水一样“哗哗”地进了他的钱包。我记得父亲的钱包是一个黑色的小牛皮做的真皮钱包,里面一层放满百元大钞,外面一层放着5块10块的零钱,边上的夹层里放着身份证、照片等物件。父亲的钱包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里面的钱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钱包被钞票塞得鼓鼓的,致富后父亲的自信也和钱包一样鼓鼓的。那时商品经济刚起步,社会上的商品也不是很多。每次全家外出购物,父亲总是潇洒地打开钱包,绅士地夹出钱递给收银员,娴熟的动作曾让年幼的我一度十分崇拜,也让习惯贫穷的爷爷羡慕不已。但一年夏天那次有惊无险的乘车体验却让父亲觉得钱包也有不方便的一面:那天,父亲卖完衣服坐公交车回家,塞满钞票的钱包习惯性地放在裤子口袋里。公交车上人很挤,早就没了座位,父亲只好站着。突然,父亲感觉裤子口袋一轻,一个东西顺着裤管重重地砸在脚背上。父亲一个激灵,赶紧低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钱包;再一摸裤子口袋,不知道被谁用刀片划破了一道口子。虽然钱包没被偷走,但父亲却吓得一身冷汗。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以后每次乘坐公交车,父亲都紧张地捂着裤子口袋,一路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钱包被小偷惦记上,不仅丢钱还得废条裤子。

到了我们这一代,手机就是钱包。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购物比起父辈们要更加频繁。伴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和智能手机的发展,移动支付覆盖了现代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如今的社会,从商场超市到饭店酒楼,乃至去菜市场买菜都可以用手机支付。有些地方甚至连手机支付都不需要,直接刷脸就可以完成支付。智能支付的出现让功能单一且携带不方便的钱包日益受到人们的冷落。钱包也开始慢慢地淡出人们的生活,很多年轻人早就扔掉钱包,手机逐渐成为人们新的钱包。只需绑定银行卡,一部手机就可以走遍天下。现在人们外出购物,潇洒地掏出来的不再是钱包,而是各种智能手机。只需轻轻一扫二维码,支付过程就完成了。支付账户有密码,既安全又便捷,再也不用担心丢钱的问题。可喜的是,最近国家又开始试行数字人民币,这是建立在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基础上的伟大创举,数字货币实现了货币从纸质形态向无纸化方向发展的质的飞跃。相信伴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和普及,传统意义上的钱包最终会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历史的记忆。

是谁,领导革命推翻旧制度让新中国站了起来?是谁,进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让广大人民富了起来?是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让中华民族强了起来?是他,是他们,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手帕到钱包,从钱包到手机,钱包从有形到无形、从累赘到便捷,小小的钱包的变迁折射了我们国家的发展,见证了共产党的卓越不凡。享受着现在幸福的生活,耳边常回响起一首童年的歌曲:“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作者简介

付桂泉,江苏省苏州市第六中学教师,文学硕士,业余时间以读书为乐,平时酷爱写作,所写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征文大赛奖项。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