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鲁建国‖楠桠河岸换了人间
征文启事:四川省地方志办等五部门联合开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文字和影像作品征集活动
投稿邮箱: 421551703@qq.com
截稿时间:2021年6月30日
主办单位将根据作品征集情况,组织省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集中评审,分文字作品、影像故事2类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川观新闻将为本次作品征集活动作宣传推广,搭建线上主题展区,面向全省千万用户展示优秀作品。《巴蜀史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将择优刊发征集作品,所有获奖作品将结集公开出版;川观新闻、四川机关党建网、四川省情网、“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天府新青年”微信公众号、“四川共青团”官方微博等平台将择优宣传推广获奖作品。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楠桠河岸换了人间
鲁建国
楠桠河是四川省石棉县的“一江四河”之一,发源于冕宁县与九龙县交界的头灶发山,向东流经原冕宁县冶勒乡后,转而向西北流过石棉县境内的一乡两镇,然后在老鸦漩注入大渡河。被誉为大渡河畔的明珠的石棉县城,就坐落在楠桠河末端注入大渡河的两岸。
“楠桠”二字为彝语音译,意为猛虎生活的地方。楠桠河两岸,自古就是彝人开山种地、繁衍生息的地方。那流传着的许多感人故事,那坐落在山坳里的村落,那村落之外蓊郁的青杉和移动的牛羊,那晨起的鸡犬之音,还有小伙子们悠扬的牧笛、姑娘们深情的口弦琴之声,都是最好的印证。
但是,解放前,楠桠河两岸是贫穷落后、械斗仇杀、滋生苦难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前,人们的住房十分简陋。汉区除地主富农外,穷人住的是棚子和茅房。彝区除部分富裕的黑彝奴隶主和白彝地主外,大多数穷人住的是简易的竹笆房和土墙房。整个楠桠河流域,找不到几幢像样的房子。农业方面,土地贫瘠,连年受灾,人们经常忍饥挨饿,吃了上顿没下顿;畜牧业方面,成群的牛羊,只是富人家的财产,穷人只能“望羊兴叹”;教育卫生方面,没有一所学校,孩子们上不了学,没有一所医院,患病者只能等死;交通方面,不通公路,信息闭塞,全靠人背马驮。整个流域贫病交加,卖儿鬻女,匪患不止,处于无政府状态,黑暗一片,民不聊生。
20世纪20年代,由于国民党采取以彝治彝的政策,从中挑拨离间,致使两个彝族大家族发生矛盾纠纷。不久一个家族趁对方不注意,杀死了对方家族的三父子。后来,死者家族精心策划复仇,杀死了对方家族的7个头人。此后双方便厮杀械斗不止,直到解放后才得以平息。那段时间,人们流离失所,生命朝不保夕,人人惶惶不可终日。
1933年,驻老鸦漩国民党刘文辉部20旅47团,开始在农场设“彝卡”监狱,饬令各支彝人派人坐“彝卡”、当人质,以此达到控制彝区、掠夺彝人钱财之目的。1935年5月,47团奉命到冕宁泸沽设防,堵截红军。红军进入西昌后,47团朝天放一阵空枪便闻风而逃。溃退的国民党军,将冕宁县监狱里的坐质20多名彝人全部掳走,准备关在老鸦漩“彝卡”监狱里。石棉和冕宁各支彝人遂联合起来武装解救人质。为避开红军,国民党军选择的线路为冕宁-大桥-冶勒-栗子坪—擦罗—回隆—农场。5月19日凌晨,彝人各支武装用口袋战术在冶勒乡楠桠河三岔河口将该团1000多人围歼,只剩团长和两名参谋逃出包围圈遁入大山之中。几天后,两名参谋不知去向,国军团长在栗子坪锅巴岩被彝军活捉,并于5月24日在栗子坪彝族乡栗子村金光组路边被处死。
此前,5月22日,红军司令员刘伯承与彝族头人小叶丹在彝海结盟。随即,小叶丹派出彝人沙马尔各、沙马马黑、果基达子、果基特达作向导,给红军第一先遣队带路,让红军顺利通过了冕宁和石棉彝区,到达安顺场,为红军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先机。在同一时间内,红军彝海结盟,和彝族人民结下生死友谊;而国民党军欺压彝人、掠夺钱财,与彝族人民结下世代仇恨,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从此,红军队伍根植在受苦受难的彝族人民心中,成为彝族人民摆脱民族歧视和民族苦难、获得民族解放的希望和力量。
1950年,当年的“红军”回来了,彝族人民获得了解放。从此,楠桠河两岸结束了种种悲剧,人民当家作主,过上了新的幸福生活。
解放后,楠桠河两岸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石棉县成立之初,在楠桠河岸就建成了四川石棉矿和新康石棉矿,为国家石棉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石棉县发展工业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楠桠河流域水电资源开发进入新的高潮,短短几年时间内,建成了水库1座、大小电站50多座,装机达到80万千瓦,覆盖石棉、冕宁2县3乡2镇,近50多万人受益。
另外,在原乐西公路的基础上,数次加宽维修楠桠河岸的公路,最终建成国道108线的重要枢纽。2012年雅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石棉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雅西高速公路就像一条蓝色的飘带漂浮在楠桠河两岸的崇山峻岭之间,双螺旋隧道像彩虹般悬挂在拖乌山下,蜀道难只成为一种传说。高速公路的建成不仅带来交通上的便利,还催生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自身也成为当地旅游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近年,石棉县依托楠桠河流域水电资源和交通优势,建成了石棉县最大的工业园区——竹马工业园区。目前,该园区已成为四川省级工业园区。楠桠河两岸是石棉县最早发展起来的地方,为石棉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第一桶金,成为催生石棉经济腾飞的基地。
更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70年代,楠桠河两岸人民群众就用上了电,那个时候我国许多山区还没有通电。经过改革开放和近6年的脱贫攻坚,公路修进了村子,人们住进了防八级地震的小洋楼,自来水接入了农户,适龄儿童全部入学,贫困户住院吃药全部报账……“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是普通的小事;“住上小洋楼,坐上小轿车”已成为家家户户眼前的事实。昔日贫穷落后的楠桠河两岸,今天成为了风景秀美的富庶之地,人民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当年与彝人结盟的“红军”,楠桠河两岸的人民又怎么能过上这幸福的日子呢?
随着孟获城和公益海的旅游开发,楠桠河岸将再次掀起石棉县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浪潮……
傍晚,当你漫步在石棉县城的楠桠河边,当你看到沿河两岸高楼林立、华灯绽放、流光溢彩;当你看到广场上,人们轻歌曼舞、乐不夜归,你会由衷地感叹——昔日的“不毛之地”,今已沧桑巨变,成为大渡河畔的明珠。忆过去、看现在、展未来,令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信心倍增。真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作者系石棉县地方志编纂中心主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