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7 11:48:43

【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邹安音‖清水润南部

作者:邹安音 来源: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1-03-09 10:20:25 浏览次数: 【字体:

c72f9a722fb447c8ab6baf689cd6d1f1.png

征文启事:四川省地方志办等五部门联合开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文字和影像作品征集活动

投稿邮箱: 421551703@qq.com

截稿时间:2021年6月30日

主办单位将根据作品征集情况,组织省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集中评审,分文字作品、影像故事2类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川观新闻将为本次作品征集活动作宣传推广,搭建线上主题展区,面向全省千万用户展示优秀作品。《巴蜀史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将择优刊发征集作品,所有获奖作品将结集公开出版;川观新闻、四川机关党建网、四川省情网、“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天府新青年”微信公众号、“四川共青团”官方微博等平台将择优宣传推广获奖作品。

特别提示: 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 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  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清水润南部

邹安音

1

四川省南部县,地处秦巴山脉西南端干旱走廊、深丘地带,山高水远,沟壑丛生。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南部修建了中国西南最大的人工水库——升钟湖。它傍依阆中和苍溪,拥有13亿立方米的库容,滋养着远山深处这一片热土。

青山无语,大河无言,山林一片静寂。唯有眼前800多座墓碑如疆场将士,守望大地,护卫江河,倾诉衷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住在山上的守墓人马全民也一同守望着他们,眼睛花了,腰背驼了,房舍破了……

这是南部县长坪山的真实故事。长坪山,位居南部、阆中和仪陇3县交界处,地势险要,扼守川东盐道之关,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青山埋忠骨。他们是谁?南部县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究竟发生过什么?

据《南部县志》记载:1933—1935年,红军主力挺进南部县,中国共产党在南部县境内建立起区、乡、村三级苏维埃政权313个,12000多名南部儿女群情振奋,追随中国共产党,纷纷参加红军,把川陕革命根据地扩展到了嘉陵江两岸。

南部长坪山激战后,红军大部队撤离,只留下一个姓刘的连长带领10余名战士继续镇守根据地。他们在山上村民陈秀坤夫妇家隐居,终被敌人发现后残酷杀害。

陈家受此牵连并被严刑毒打,但他们誓死不屈,并冒死让刘连长入土为安,立下誓言让子孙后代都守护战死于此的战士们。

第三代守墓人马全民牢记父辈遗言,一家至今仍在为红军烈士刘连长等守墓。尽管荒郊野岭,仍然不离不弃,守着冷清,也守着贫困,执着地在长坪山上度过一年又一年。

金秋,正是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山还是那座山,墓还是那座墓,推开楼房的窗户,马全民看见山下的柏油路穿过果园,直接通往住地。

刘连长的墓前,山林青青,湖波荡漾。大女儿冯炼已结婚安家,回到父母身边,接棒成为第四代守墓人。

马全民的脑海里不停地闪现出一个个镜头,像电影画面般聚焦在长坪山:一代英烈赤胆忠心,长眠在这片土地;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情牵一方百姓。

他记不清究竟是谁的面容,却温暖地感受到他们那颗火红的心:自己的老毛病治好了;多年住的茅草房也改建成了小洋楼;夫妇俩在山上的产业果园务工,每个月都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和来源……

如果苍天有灵,它会告诉刘连长和他千千万万牺牲的战友们这一切么?昔日长坪山,已变成了红色旅游的花果山,山坡上绿树成林,山坡下果蔬连片。

今天,在南部县,穿境而过的兰渝铁路,像血脉,连接着祖国的西南与西北;滔滔而过的嘉陵江水,像画卷,奏出时代最强的乐音:1986年,南部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14年底,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98个、贫困人口32390户102059人;2017年,南部县率先在全国摘掉贫困帽;2018年,南部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2019年,南部县成功实现整体脱贫,奔向小康路。

2

从长坪山出发,沿着成巴高速八尔湖互通立交下道,沿着宽阔的乡村公路前行,穿过一片桃花林、柑橘林,至一片荷田边,便可至大堰乡封坎庙村四组刘明礼老人的家。

八尔湖最初不是湖,只是南部县大山深处的一个荒滩,当地农民称作“八尔滩”。

它的名字起源于传说。相传在战国时期,蜀地旱涝肆虐无常,百姓们苦不堪言。时任蜀郡太守的李冰,在巴蜀大地广修水利设施,并在每一片水域都放养神龟,以保一方平安。

八尔滩中也有一只神龟镇守。有一天,一个渔民在湖里撒网捕鱼,却捕上来一只金光闪烁的大龟,渔民系上妻子的一只耳环将其放生。数百年来,这只神龟被百姓们放生了8次,身上也系了8只大小不一的耳环,“八尔滩”由此得名。

传说毕竟是传说,八尔滩周围的农民却并未因“神龟”镇守而丰饶富足。20世纪50年代初,因其沟渠纵横的特殊地理位置,八尔滩被修建成一个水库,地名也被承袭下来。

修建水库,淹没了所在地大堰乡的许多耕地。人均耕地减少,吃不饱饭的村民们不得不外出打工,以此养家糊口。

八尔滩,成为一个孤寂落寞的荒滩。水库周围,杂草丛生。贫瘠的村子里,留下来的是老人和孩子。他们无奈地伫望着眼前的这片土地。

深山路径草木深,八尔滩的路,不知道延伸到何方。

2016年3月,南部县启动“一江五湖、亲水南部”精准扶贫乡村旅游开发,八尔滩更名为“八尔湖”;2017年9月,原大堰乡申请撤乡建镇,设立“八尔湖镇”。

刘明礼老人做梦都没想到,在他的院坝外,就是八尔滩。不,现在叫八尔湖了,它地处南充市的南部、西充、顺庆交界处,湖的堤坝被加宽加高,已经成了川渝之地著名的旅游景区。

白天,白鹭们在小岛上栖息,野鸭子们在湖中嬉戏,湖边钓鱼的城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华灯初上时,八尔湖的夜就像是柔美和壮丽交织出的一幅蜀锦。在如梦似幻的水上灯光荧屏中,月亮和太阳交相辉映,山与水完美地融合。

场镇上,房屋仿古建造格局古风古韵,显出唐诗宋词的格调和雅致。八尔湖边,从前大堰乡的所有村子,也都被规划成各个时代的川东北民居风格,建成了一个川东北民居的博物馆。

其中的林家垭村按宋代民居风格建造,其所在地是整个八尔湖景区的游客中心,全村居民被整体拆迁,集中安置在游客中心旁边的新村里。新村成为商业购物街,国庆期间,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村民们乐开了怀。

沿着八尔湖环行,绕过青山绿水,在村子尽头,“桃源盛景”碑刻几个大字赫然入目。行走在湖岸,有稻花飘香,有蛙声一片……昔日的荒滩,变成了两岸农民生活的幸福乐园。

八尔湖边的路修好了,直接通向不远处的高速公路。村民们到成都、重庆只需两个半小时左右。

村民们的生活丰富了,用上了自来水、光纤和宽带。刘明礼也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他喜欢用自家的WiFi看新闻、电视剧,甚至上网买东西。

过完春节,刘明礼老人逛完了八尔湖,到场镇上做了一块匾额,让儿子端端正正地放在堂屋正中。只要走进他家,就能看见那一幅巨大的匾额,上书几个大字:“致富不忘党恩”! 

3

美丽的新疆,遥远的南部。

许是嘉陵江水的惊涛拍岸声,传递到了天山下的这片土地。第一时间得知家乡脱贫讯息的南部人,这些生活在异乡的游子,他们的心瞬间被激情点燃。

怀着满腔热情,新疆乌鲁木齐市南部县商会党支部书记鲜碧珍立即召开会议,召集这里的家乡人,表达自己的喜悦和情感。

“家乡终于脱贫了,摘掉了多年的穷帽子,很高兴很高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让老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她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心情,颤抖着声音告诉大家伙。

1984年,升钟水库下闸蓄水后,淹没了南部县10个乡镇、104个村(其中重淹村72个),涉及耕地38502.9亩、人口89898人。

因修建升钟水库丢失大量耕地,当地人们被迫四处谋生。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南部县摘贫脱帽之前,40余万南部农民离开家乡,在外打工。

祖籍南部县大富乡鲜家店村的鲜碧珍,1995年夏天离开生活多年的村子,外出打工到了新疆,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很快站稳脚跟,有了自己的公司,后来又带了一大批南部人陆续到新疆发展。

自己富裕了,她却时刻关注着家乡的面貌,注视着曾经生活多年的那片土地。

那天下午,她迅速召集生活在乌鲁木齐的南部人,他们很快从各个地方赶来,有的从工地上,有的从家里,有的从路途中……30多个人齐聚一堂,座谈会召开了。会上,你一言我一语,各自表达着心中最真切的感受。

晚上,在一个叫万福楼的地方,大家载歌载舞,有的喜极而泣,有的抱头痛哭。这是欢乐的泪水,这是无声的诉说!这个动人的场面感染了在场的人,也感染了几个外来的人员。几个本地的姑娘和小伙子迅速加入狂欢的队伍,冬不拉弹起来了,新疆的脖子舞也扭动起来了,欢乐的浪潮一阵高过一阵。

80多年前,南部人民不惜流血牺牲,化作一座座墓碑也无怨无悔;80多年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党员干部们无私无畏,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的新“战役”,让青山绿水焕发新颜。

这是发生在四川南部县的一个个真实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青山可作证:有一个北京来的专家在升钟湖竣工后,拒绝回到家乡,安居在南部,去世后就葬在大坝边的高山上,守望着这一片热土。他们和牺牲在这片疆场的战士一样,灵魂和湖水相融共生,永远闪着清澈的光芒。 


作者简介

邹安音,女,1970年生。鲁迅文学院西南第五届青年作家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作品见《人民日报》《人民文学》《文艺报》《中国文化报》《散文百家》《草原》《青海湖》《四川文学》《西藏文学》《牡丹》等;曾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第三届《人民文学》美丽中国奖,国家旅游局游记征文大赛二等奖,第三届四川散文奖等。作品入选中国作协2019年定点生活项目。出版散文集《心上青居》《菩提花开》。

来源: 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