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4-09-27 11:48:43

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作者:顾红亮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2-03-29 08:25:11 浏览次数:240 【字体:

【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系列谈之八:坚持敢于斗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将“坚持敢于斗争”列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要历史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是敢于进行伟大斗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历史。踏上新征程,我们要总结运用好党积累的伟大斗争经验,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策略,练就斗争本领,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气概,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敢于斗争是党百年奋斗的实践经验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巨大成就。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决议》指出:“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为了人民、国家、民族,为了理想信念,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敢于斗争在四个历史时期一以贯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斗争之艰难、流血牺牲之惨烈世所罕见。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经过28年的革命斗争,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进程。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伟大斗争。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以坚强的斗争意志和英勇的斗争精神,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在一穷二白的东方大国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充分显示出我们党不仅有革命斗争的能力,也有建设新中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力。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伟大斗争。党中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功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觉醒”,是“一次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一场伟大的斗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伟大斗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美好生活而不断奋斗,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在此进程中,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持续不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实践史。《决议》指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敢于斗争是百年大党建设的一条基本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是为实现初心使命而奋斗的党,是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党,是走在时代前列、坚持敢于斗争的党。

敢于斗争是党百年奋斗的精神力量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鲜明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品格。同时,敢于斗争的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重要的共性元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百年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为代表的伟大精神蕴含着敢于斗争的精神实质。2016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艰苦奋斗和勇于胜利,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精神品质。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生动写照。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抗美援朝精神为代表的伟大精神彰显着敢于斗争的精神特征。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抗美援朝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精神风骨。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特区精神为代表的伟大精神闪耀着敢于斗争的精神元素。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为全国各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敢闯敢试是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勇于尝试的重要体现,这种“闯”,是“杀出一条血路来”的“闯”,不仅“闯”出了事业和机会,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闯”出了新路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脱贫攻坚精神为代表的伟大精神映射着敢于斗争的精神内涵。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概括脱贫攻坚精神的主要内容为“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尽锐出战、攻坚克难传神表达了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精神气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斗争是一股强大精神力量,深深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敢于斗争的精神是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的一把钥匙。

增强新时代打赢新的伟大斗争的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年,我们强调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我们才能从容应对一系列风险考验。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唯有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才能赢得尊严、赢得主动,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纵观国内外新形势,我们将面临各种形式的艰难斗争,而且这些斗争是长期的,有新的时代特点,将伴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过程。我们依靠斗争创造历史,也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主动迎战才有生路,坚决斗争才有出路,在新时代,要赢得未来的胜利,必须不断发扬斗争精神,研究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

增强斗争本领,就要善于研判斗争的风险隐患。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我们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挑战。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意味着不确定性,意味着调整和变革。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公共卫生秩序带来严重挑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阻,跨区域的贸易活动相对低迷,世界经济遭受严重冲击,有的国家还在推行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进行科学研判,知道哪些领域存在重大风险,这些风险的发展动向如何,是否具有国际影响。预判准确,下好先手棋,才能把握斗争主动权,掌控斗争大方向,提前做好应对风险挑战的准备,做好打硬仗打苦仗的准备。

增强斗争本领,就要坚定斗争的意志信念。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解决了人类几千年来未能解决的贫困问题。在这份漂亮的答卷面前,我们有理由自豪和自信,但是不能骄傲自满,不能沾沾自喜。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因此,决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自我陶醉,削弱斗争意志,动摇斗争信念,以为在新时代不用像在过去那样英勇斗争了。我们必须坚决回击这种消极的思想意识,不得“软骨病”,不患“恐惧症”,坚定敢于迎难而上的斗争意志,弘扬敢于挺身而出的斗争精神。

增强斗争本领,就要讲究斗争的方式方法,加强斗争的实践训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在各种重大斗争中,我们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既要做到三个“统一”,又要把握三个尺度,即在斗争策略上是灵活机动的,在斗争时效上是因时而化的,在斗争原则上是坚守立场的。同时,有经验的党员干部不是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需要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党员干部要在实战场景中磨砺,主动投身各种斗争环境,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战胜所有艰难险阻,增强斗争的本领。矛盾多、挑战大的地方,是能锻炼人才的地方。我们要培养党员干部敢于面对矛盾冲突决不退缩,敢于面对歪风邪气亮剑发声,敢于在不同的岗位上历练,敢于在不同的斗争中实训,大显身手,通过实践训练,提高斗争才干,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干出一番事业。

(作者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