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4-09-27 11:48:43

从抗美援朝战争看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

作者:卢毅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2-02-23 08:25:11 浏览次数:339 【字体:
原标题:从抗美援朝战争看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全党要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历史自信、团结统一和斗争精神一直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在这场双方力量极其悬殊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终于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其第一次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对这场伟大胜利,毛泽东曾总结:“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朝鲜战争爆发时,新中国正百废待兴:经济刚开始恢复,物资极度匮乏,财政极为紧张,新区土改尚未进行,人民政权也没有完全巩固,部队武器装备相当落后,海军和空军处于初创阶段。敢不敢迎战世界上经济实力最雄厚、军事力量最强大的美国?出兵参战,能不能打赢?会不会“引火烧身”“惹祸上门”,影响经济建设?这些重大问题都摆在党中央面前。

最初,一些人不主张出兵,主要的顾虑是国内困难太多。而对毛泽东来说,是否出兵也是十分艰难的抉择。胡乔木曾回忆,他在毛泽东身边工作20多年,有两件事是毛泽东很难下决心的,其中一件就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为此,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全面评估国内外形势,既清醒地看到了面临的困难,又深入地分析了出兵作战的必要性和取胜的可能性。毛泽东后来对民主人士王季范和周世钊说,我们为了讨论这个问题,有很多天是睡不着觉的。我们急切需要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有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抵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现在美国的侵略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然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有困难。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在经过慎重考虑、反复权衡后,中央政治局一致得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的结论,最终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气魄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这一决策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作出的最艰难的决策。在决策过程中,党内民主得到充分发扬,党内思想由此达到团结统一。

“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揽全局,实施了有力的战争动员,领导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运动。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口号的号召下,广大人民思想高度统一,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掀起了参军、参战、支前的热潮。

经毛泽东同意,他的长子毛岸英奉调随第一批志愿军入朝参战。与此同时,大批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和医务人员,志愿来到朝鲜,担负战地勤务和运输工作。截至1951年6月,东北地区动员汽车司机5571人,另外还有70余万民工组成运输队、担架队支前。他们克服了美军“绞杀战”所造成的重重困难,源源不断地把各种物资送往前线,极大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在此期间,全国人民还积极开展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及爱国丰产等运动。许多工厂夜以继日地生产军需物品、武器弹药,工人们提出“工厂即战场,机器即枪炮”的口号,竭尽全力保障前线的物资供给。志愿军参战初期,运输补给困难,加上防备美军空袭和实行运动战,部队很难吃上熟食。为解决这一问题,东北地区“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忙炒面”,仅用20多天时间,就有405万斤炒面送到前线。随后,全国各地分批将饼干及肉、蛋、蔬菜等制成品送往前方,使志愿军指战员的食品供给状况大为改善。

为进一步加强国防,支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号召,开展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各界人民群众一呼百应,捐款总额达55650亿元人民币(旧币),可折合战斗机3710架。其中,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在全国各地巡回义演半年,为志愿军捐得飞机一架,此飞机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为了表达对志愿军的爱戴,全国人民还掀起了慰问志愿军的热潮,募集慰问品慰问金,写慰问信,并组织各种慰问团深入朝鲜慰问演出,大大鼓舞了志愿军的士气。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旗帜的感召下,同仇敌忾、同心协力,让世界见证了蕴含在中国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让世界知道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

志愿军面对的敌人强大而凶残,身处的环境恶劣而残酷。在长津湖,志愿军赤脚涉冰河,单衣卧冰雪,但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共125名官兵,全部呈战斗队形冻死在阵地上,留下了催人泪下的“冰雕连”壮举。后来,战友们在该连战士宋阿毛身上,发现了一首绝笔诗:“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在赴朝作战前的全团动员大会上,立下了“三个不相信”的铮铮誓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在长津湖战役中,他为了坚守阵地,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的英雄事迹感染了全军,在临清江反击战中,涌现了38位杨根思式的英雄,上甘岭战役又出现了包括黄继光在内的68位杨根思式英雄。黄继光牺牲后,战友们从他的饭包里发现了3本连环画,第一本就是《杨根思》。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充分发挥我军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扬长避短,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同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进行较量。他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空中拼刺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范例,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在他们中间,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被祖国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战争以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能力和信心实现民族复兴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然而,民族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纪疫情、经济发展“三期叠加”矛盾……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严峻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回望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其中所蕴含的历史自信、团结统一、敢于斗争的力量,必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鼓舞我们雄赳赳、气昂昂,以斗争精神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继续奋勇前进!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