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4-09-27 11:48:43

党管军事人才的百年实践及启示

作者:吴志忠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2-02-22 08:25:11 浏览次数:418 【字体:

国防大学校园一瞥。国防大学供图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开展双机编队训练,飞行教官驾驶歼-15战机起飞。新华社发

【讲武堂】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党管军事人才原则,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堪当大任的军事人才,为我军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坚强人才支撑。回顾中国共产党党管军事人才百年实践,从中获取经验启示,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把抓人才能力建设与抓政治建设统一起来

中国共产党在初创时期,就开始探索和标定军事人才标准。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后,党开始在国民革命军中涉猎军事人才工作。当时提出,促进兵士“晓得党的理论、主义、政策”“晓得时代政治”,努力把兵士“变成真正拥护民族解放的战士”。1926年恽代英在给黄埔军校学员作报告时,就提出军官要明了而服从党的主义,能够有充分的作战能力。

红军创立后,党的军事人才标准开始明确化。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规定红军新分子入党的“五个条件”,明确红军除了进行军事训练,还要开展政治训练。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标准,1941年中央军委出台文件,明确今后提拔干部必须以德(对革命忠实)、才(工作能力)、资(资望与斗争历史)兼顾,初步统一了军事人才标准。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多次明确政治标准与工作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要求做到又红又专,并强调政治始终是第一位的。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干部和人才工作的“四化”方针、江泽民提出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胡锦涛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干部使用标准,都是党管人才的“德才兼备”标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丰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从实现党在新时代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战略高度,明确新时代“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军队好干部标准,强调政治标准是我军人才第一位的标准,政治要求是对我军人才最根本的要求,这是我们党一脉相承的军事人才标准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百年历史表明,党管军事人才首先要与时俱进丰富人才标准,要把抓人才能力建设与抓政治建设统一起来,确保枪杆子掌握在有能力的、且对党绝对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

完善政策制度,把军事人才建设纳入法治轨道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党管军事人才原则和制度创立与发展时期,重在管具体事务和概略设计,并适应战争需要出台单项政策。由于受当时军事能力和水平限制,党管军事人才大量还停留在事务性服务阶段,对人才发展还只能着眼急需从总体上勾勒方向、明确思路,出台一些专项政策制度。比如,1930年,红军颁发《官兵考绩问题的训令》建立单项考评制度、1931年出台《中国工农红军优抚条例》和《红色战士伤亡抚恤条例》、1939年发布《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1940年发布《关于干部之提升与审查工作指示》、1941年发布《关于人事铨叙问题的训令》等等,全军才基本形成三级审批的干部政策制度。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党管军事人才体系形成时期,主要是建立健全各类政策制度,初步形成军事人才政策制度体系。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逐渐发展,军事人才建设有了环境基础,党管军事人才不再拘泥于管具体事务,而是不断提升层次,军事人才政策制度开始系统化、完备化、科学化。1950年11月,全军召开第一次干部工作会议,1953年形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任免暂行条例》,军队干部和人才工作有了统一的法规规范。1955年实行干部薪金制度、军官军衔制度、勋章奖章制度,以及后来施行的预备役军官制度、干部离休退休制度等,逐渐形成党管军事人才的政策制度体系,党管军事人才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政策制度支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党管军事人才体系丰富时期,军事人才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发展完善。1984年至1988年,健全了干部服役制度、恢复军衔制度、建立文职干部制度,对干部编制岗位、调配交流、考核培训、转业安置等作出大调整。1994年至1997年,围绕领导班子建设规范干部任免工作,健全完善基本法规,初步构建起我军人才建设法规框架。1999年到2003年,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干部制度,修订颁布现役军官法、现役军官职务任免条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以及其他相关配套法规。这一时期,中央军委还颁发《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立颁发军官考评体系、任用程序规定以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基层干部队伍管理等制度,党管军事人才政策制度有了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体系重塑重构。习主席把人才强军与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依法治军一体纳入强军战略布局,亲自领导部署深化国防和军队政策制度改革,适应我军组织形态的革命性重塑,一系列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相继出台,以军官职业化制度为牵引,形成包括军官、军士、义务兵、文职人员管理在内的制度体系,党管军事人才的政策制度体系实现整体性重构,革命性重塑,军队人才工作迈入快车道、进入新境界。

百年历史表明,政策制度更具有长期性、根本性、稳定性,党管军事人才必须统筹管宏观与管微观、管政治方向和管具体工作,以完善政策制度为基本路径,把党管军事人才纳入法治轨道。

不拘一格延揽人才,同时突出自主培养人才

纵观党管军事人才百年史,党历来强调以自主培养为主,集聚延揽保留各类军事人才,致力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一是争取对手人才为我所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十分重视在敌军内部开展兵运工作,争取敌军哗变、起义的同时网罗各类人才,对在战场上俘虏的敌军人才尽量争取为我所用。第一次反围剿中被俘的无线电报务员王诤,是黄埔6期无线电通信专业高才生,被俘后参加红军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无线电通信队队长、无线电学校校长、军委第三局局长,后来担任了军委通信部部长、副总参谋长等重要职务,多次在作战中发挥关键作用,培养了大批通信人员,成为我军通信事业的开山鼻祖,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中将军衔。

二是吸引集聚大量社会人才为我所用。党管军事人才从不把目光仅限于军队内部,而是放眼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红军初创时期,在生活极端困苦的条件下,我们党注重运用信仰、主义、党和军队宗旨吸引网罗社会人才。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明确提出“一切同情于反日反卖国贼的知识分子”“一切受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国民党政府所驱逐、轻视与虐待的知识分子,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技术人员与新闻记者”“一切白军官长、士兵,凡愿反日反卖国贼者”“一切被国民党卖国政府所排斥裁遣的失业军人”等等,苏维埃政府或红军都愿为其提供庇护、工作或优待,甚至给予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集聚延揽了大批社会优秀人才,一批中国最有才气的理科生为八路军造武器,一批最有才情的艺术家为共产党搞宣传,一批最能吃苦最有热情的基层工作者为共产党凝聚人心,甚至连很多日军俘虏都全心全意替共产党瓦解敌军。

再一个是最大限度地自主开发培养人才。早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我们党就公开或秘密派遣人员到黄埔军校学习。创立红军后,党派部分人员赴苏联军事院校学习,秘密安排人员报考国民党的军事院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红军相继开办各类“流动训练班”,1931年根据毛泽东创办一所“红埔”指示,创办了红军学校,培养出数百名军事人才。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创立抗日军政大学,抗大总校及其分布各根据地的14所分校,共培养了10多万军政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明确提出,在相对和平时期,培养军事人才的方法主要就是办好学校,规定不经院校培训不能提升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全面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建立健全层级分明、专业齐全、规模合理的军队院校体系,构建起“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百年历史表明,党管军事人才必须要有宽广的视野和宽容的肚量,不拘一格吸引延揽、团结集聚各类人才,同时要把军事人才需求立足点,放在自主开发培养上。

爱才敬才护才,形成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党集聚各方面人才,既靠理想信念和革命事业,也靠爱才敬才和护才举措。

一是给予军事人才以充分的尊重。中国共产党领袖们尊重人才是举世闻名的,党的百年史上有许多佳话。1956年2月,毛泽东宴请全国政协委员,钱学森收到的请柬上写着他的席位在第37桌,到了宴会厅后却被工作人员领到了第1桌,紧挨毛主席座位的右侧即第一贵宾的位置,后来才知道是毛主席审阅宴会来宾名单时,用红笔把钱学森的名字从第37桌勾到了第1桌。2017年11月17日,习主席在与一次重要会议的代表合影时,看到93岁的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站在代表中间,习近平握住他的手,请他坐到自己的身旁。可见我们党的领袖对高端国防科技人才是何等的尊重。

二是给予军事人才以充分的信任。淮海战役时,战前毛泽东致电粟裕等,放手让粟裕根据他们自己的部署灵活指挥,既没有规定硬任务,也没有提出特殊要求,明确“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反之,蒋介石在这场重要决战中任用“长腿将军”刘峙为主将,理由据说是觉得刘峙比较“听话”。于是短短几十天时间里,80万美械大军灰飞烟灭。后来有人总结国民党为何失败时说,“蒋介石只用奴才不用人才,共产党正相反,用人才不用奴才”,对比之下,充分显示了我们党信任人才的巨大优势。邓小平后来在回顾二野历史时曾谈到,二野每次战斗均由各纵队指挥员负责,刘邓从不亲自指挥战斗行动。事实证明,这种对指挥人才的信任,极大地激发了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被邓小平喻为一种“了不起的力量”。

三是给予军事人才以充分的爱护。我党对军事人才的爱护,还具体体现在对他们生活关怀上。革命战争年代,尽管物质基础薄弱,但党仍从爱护人才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筹措给养、提供优待、改善生活,体现了强烈的爱护人才导向。在苏区,由于经济困难,广大红军指战员、各级党政干部都是实行供给制,一律不发薪金,但对技术人才则特别照顾。《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优待专门人才暂行条例》规定,“各种专门人才在苏区服务之薪金,不受苏维埃薪资条例之限制。每月薪额由六十串至两千串,有特别技能其薪资超过两千串者临时规定之”。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系统阐述了爱护干部的办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照顾他们的困难,即“有疾病、生活、家庭等项困难问题者,必须在可能限度内用心给以照顾”,对专门人才的家属生活、子女入学等问题给予照顾性安排,我党护才之心可见一斑。

百年历史表明,党管军事人才就必须爱才敬才护才,形成有利于吸引使用保留人才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