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百年】会师柏 ‖ 李新贵
会 师 柏
李新贵(土家族)
在贵州省印江县木黄镇东南边2公里的五甲村,有一株1200多年的松柏古树,高约70米,树冠宽展约180米,树干围径达3.2米。
据当地人传说,无论男女青年,若要找到自己心爱之人,只要将古树用红布围上一圈,然后围绕大树转上两圈,第二年定会如愿以偿,找到自己心爱的另一半。故而,人们称其为神树。
而今,人们在传说这一美妙故事的同时,将神树称之为“会师柏”;这棵千年古柏又蕴含了另一个深情的故事。
位于贵州省印江县木黄镇五甲村的会师柏树(李新贵 摄)
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命令以任弼时为军政委员会主席、肖克为军团长、王震为政委的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出发,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长征)探路。1934年10月7日,红六军团征战到贵州石阡县甘溪镇时,遭到敌人湘、桂、黔军20多个团的围堵,队伍被截成三段。其中以田海青为团长的52团为掩护主力撤离,与敌人浴血奋战,战斗在石阡县困牛山时弹尽粮绝,为了不被俘,100多人跳崖壮烈牺牲。跟随该团指挥战斗的龙云师长身受重伤后,被敌人抓走杀害。
当时驻扎在四川省酉阳县(今属重庆市)南腰界由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由于没有电台,从小学订的报纸上见到红六军征战到贵州的消息,贺龙即刻亲率部队兵分两路围绕横跨江口、印江、松桃3县,沿武陵山脉的最高山梵净山东西两侧到处寻找,8天后来到印江县木黄镇。
1934年10月24日上午,时任红三军黔东独立师师长的贺炳炎等人,在木黄镇三甲村找到了任弼时、肖克、王震等领导及红六军团主力,便迅速骑马到镇上报告贺龙等人,并报告红六军团将士正向木黄镇走来。
贺龙、关向应等领导即刻率部出镇,朝三甲村方向去迎接。走到五甲村大坪间时,两军战士迎面走来,他们相互握手、拥抱,欢呼雀跃,欢庆会师。两军领导贺龙、关向应、任弼时、肖克、王震走到这棵柏树下,欢欣相迎,握手问候,高兴万分。
接着两军领导进入木黄镇,贺龙见红六军团同志们草鞋、蓑衣、衣服都烂了,便要红三军同志们将自己的物资送给红六军团同志,又令供给部在镇上买一些物资补充给红六军团将士,紧接着在镇内水府宫召开两军团以上领导紧急简短会议。任弼时在会上代表红六军团,向红三军同志具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出来七八天寻找红六军团表示深深的谢意;并介绍红六军团西征,是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探路,以及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面临较为困难局势等情况。贺龙表示,红三军与中央苏区来的红六军会师,心里特别高兴;并介绍红三军驻地在酉阳南腰界,不在木黄镇,木黄镇三面是山,3条岔道直通而来,易攻难守,敌人随时都可能扑来,建议部队不能久留,必须马上向南腰界转移。
10月26日,两军到达酉阳县南腰界,于27日举行会师庆祝大会,传达中央指示,撤销红三军恢复为红二军团,红二、六军团统一指挥,任命贺龙为红二、六军团总指挥,任弼时为政委,关向应为副政委,3人同时分别兼任红二军团军团长、政委、副政委,肖克、王震任红六军团职务未变,并要求两军团迅速开展对敌斗争,策应中央红军西征。
两军团于10月28日迅速撤离南腰界,挺进湘西北,发动了以永顺、大庸(今张家界永定区)、桑植、龙山为战略中心的“湘西攻势”,与敌人展开数十场战斗,围攻常德、沅陵两座较大县城,夺下永顺、大庸、桃源等5座县城,牵制住数倍于己的敌人。在永顺塔卧成立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委,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较好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突破敌人在湘江流域的4道封锁线,向西踏上漫漫万里征程。
位于柏树旁的文物保护标志 (李新贵 摄)
1983年7月3日,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政委的肖克将军重游木黄镇,见千年古柏虽经风雨岁月,依然如故、巍巍而立、雄姿犹存,追思会师情景,便将千年古柏取名“会师柏”。
作者简介
李新贵,中共党员,出生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心永顺县,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从小听说过不少红二、六军团在湘西开创根据地的故事,青年时期就搜集红色文化故事,出版过4部书籍。退休后专门从事红色文化研究和文学创作工作,创作的中篇小说《楠竹湾》于2020年获共青团中央与国家文联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志愿文学”三等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李新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