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4-09-27 11:48:43

【庆祝建党百年】重走这段长征路 喜看祖国大变化 ‖ 马世权

作者:马世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8-16 15:19:12 浏览次数: 【字体:

重走这段长征路 喜看祖国大变化

马世权

1989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长征路上的一所学校——会理县通安中学。这里距云南不到20里,去云南的渡口便是当年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地方——皎平渡。隔得这么近,很想去走走这段浸染着红色历史重彩的长征路。

红军渡江遗址(图片来源:会理宣传)

了解到班上一个学生的家在金沙江边的中武山村,皎平渡就在他家附近。于是与他相约,周末由他为我带路,去感受金沙江大峡谷的雄姿,领略皎平渡的风采。

那时没有“双休”一说,周六要上半天课。中午放学后,我便和学生一起上路了。学生和我一样,兴致很高。我俩顺着公路走过一个大大的“之”字拐,来到一个名叫“轿子岩”的地方。红红的太阳悬挂在头顶。再往前走就进入山区,泥土路面因矿车长年的挤压,变得坑坑洼洼崎岖不平。一路走一路看,望不尽的景观,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走到一块大大的山石处开始下坡。这块突兀的大石像一头盘踞在山头的雄狮,当地人称“狮子山”。县志记载,1935年5月红军过江后,先头部队的干部团在这里与据险而守的国民党川军驻会理刘元瑭部队展开激战,处于不利条件下的红军凭着英勇顽强战胜了敌军。

人在走,景在换。沿途峭壁林立,沟壑幽深,右前方山上不时有沙石飞流,尘烟在半空中飞扬。学生指着飞沙走石的山体说,我们当地人把它叫做“老垮山”。尘土灰飞中,仿佛当年的那场激战正在进行。当年红军战士在烈日炎炎的5月,在恶劣环境下战胜敌军,其艰难险阻可想而知。这样想着的时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诗句萦绕于脑际。

绕过一座山头,眼前变得豁然开朗,金沙江大峡谷的雄姿展现在我们面前。洪水冲着空旷的金沙江大峡谷,巨龙般势不可挡,咆哮而去,不由得让你发出一声惊叹,惊叹它磅礴的气势。我们抄小路连续下坡,偶尔看见山坡下的泥土路上一辆摇摇摆摆的矿车,像一只甲壳虫在慢慢爬行。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羊肠小道,始终是两股战战、心惊肉跳。

这天晚上,我就住在学生家的土坯房楼上。土坯房就建在金沙江岸的半山坡。寂静的夜晚,江水拍打峭壁发出的声音有如美妙的音乐,有节奏地在耳畔回响。想到自己身临当年发生的伟大壮举之地,心潮就像滚滚的金沙江水一样翻腾起伏。

第二天上午,学生家长陪着我参观了四川一边江岸留下的毛泽东、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当年住过的山洞。他们当年就在这山洞里运筹帷幄,指挥红军渡江。学生家长要上山挖矿,临走前他联系一条小船,叮嘱学生陪我到对岸的云南去看一看。

红军长征渡江时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和总部住的一排山洞(图片来源:会理宣传)

中午过江,水急风浪高,小船在翻滚的江水中上下颠簸,我的眼前浮现出1935年5月7只小船不分昼夜来来回回运送红军过江的雄伟画面。到了金沙江对岸的云南省禄劝县皎西镇,看到正在修建中的皎平渡红军纪念碑,那直指云天的船桨、棱角分明的浮雕让人震撼。山脚下建有一座红军纪念馆。走进纪念馆,展厅里十分安静,这里陈列着红军长征过江时留下的文献、文物、图片近200件,玻璃柜还摆放着红军用过的部分物品:草鞋、马灯、油布伞……当年5月红军从这里渡过金沙江,绕道会理,彝海结盟,陕北会师,谱写了一曲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第一次走长征路,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红军长征这段独特厚重的光辉历程。我想,我这辈子也不会忘记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壮举。回到学校,吟咏出一首《红军长征抵通安》:“三五年、五月间,红军来到金江边。江岸窑洞施妙计,七个昼夜渡险滩。粉碎围追堵截梦,从云南、入四川,狮子山头大激战,乘着胜利抵通安……”

10多年后的2005年,我又一次踏上长征路。这时我已调到通安区教育办公室工作。有一天区委书记让我给成都方向来的几个客人当向导。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从通安去皎平渡,走的是一条全新的线路。一条柏油路从通安加油站分路经过竹箐乡政府和小米地村直通江边,崭新的路面宽阔而平坦。

中巴车轻快地行进在柏油路上,不时有拉着石榴的车辆经过。经过竹箐乡酸水村的一个大弯道,便能清楚地看到对面险峻的大山沟壑,一排白墙青瓦的民居散落在山坡上的青山绿树间,仿佛一幅漂亮的山水画。记忆中的“老垮山”在什么位置,却再也找不到了。峡谷对面那块如狮子的大石,昂首挺胸,仿佛在讲述当年的峥嵘岁月。我为客人们讲述了当年那场硝烟弥漫的“狮子山大激战”。

半个小时不到,我们就到了竹箐乡小米地村。放眼望去,一幢幢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石榴树丛林中,那是生态建设的结果。站在村口,金沙江大峡谷的雄姿便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眼前,奔流的江水曲折蜿蜒,宛如一条银色的玉带缠绕在大山峡谷间,灵动而飘逸。

大渡河大峡谷

经过一段下坡路,我们很快就到了江边。如今过江,已不用坐渡船:一座现代化斜拉式的水泥大吊桥横跨江上,像一个巨人的双手牵着两岸,天堑变成了通途。站在皎平渡大桥的中央向金沙江上游眺望,一座神形兼备的“毛公山”仰卧江畔山巅,以其栩栩如生的伟人形象,让皎平渡渡口更增添了一抹神话般的色彩。

让我高兴的是,在皎平渡大桥上偶遇当年给我带路的学生。从对话中得知,他现在是中武山村村主任,这些年带领村民在江边的山坡上大量种植石榴、芒果、木瓜等亚热带经济作物,效益非常可观,他家原来山坡上的土坯房早已变成大桥桥头公路边那幢砖混结构的红砖房。再回首,四川一边过去因为挖矿变得满目疮痍的山体如今已披上绿装,矿山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学生笑着告诉我,现在公路修建好了,皎平渡大桥架通了,环境变美了,每年到这里旅游的客人很多。农闲时节,他免费为到这里的客人提供导游,讲解红色旅游文化。这不,他刚带着一批游客参观四川一边江岸的“山洞”景点回来。说话间,他已带着我们走进云南一边山脚下的“红军纪念馆”景点。

投资930多万的皎平渡大桥于1991年竣工通车,宽280多米的大桥横亘金沙江,让川滇相连,皎平渡大桥让村庄日渐繁华和富裕

第二次重走长征路,我真切地看到长征路上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深切地感受到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我由衷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感到高兴。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马世权(会理第一中学景庄校区)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