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4-09-27 11:48:43

【庆祝建党百年】王右木:蜀中独秀 初心典范 ‖ 宋键

作者:宋 键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06 15:00:42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

王右木:蜀中独秀 初心典范

宋 键

 王右木,四川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中共四川组织创建人。他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担当诠释得淋漓尽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缅怀以王右木为代表的四川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感悟他们为民谋福的初心,传承他们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对继承和发展先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激励我们斗志昂扬地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不断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创建组织 蜀中独秀

王右木(1887—1924),四川江油人。作为四川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他在广袤的巴蜀大地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大力培养青年骨干力量,奋勇创建共产主义党团组织。他在四川党的创建史上,类似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的地位,正可谓“蜀中独秀”。

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1914年,27岁的王右木怀揣救国救民理念,东渡日本留学。不久, 他参加李大钊组织的“神州学会”,得以结识李大钊、李达、李汉俊、施存统等先进知识分子。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和日本马克思主义先驱河上肇影响,他对《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研究》等进步书刊进行如饥似渴地学习。回国后,王右木继续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还利用自己受聘成都高等师范学堂这个平台,于1920年底在进步师生中组建了马克思读书会。在向会员讲解宣传《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资本论》过程中,王右木坚定选择了共产主义作为终生信仰。考虑到读书会的传播影响面有限,他又于 1922年2月创办《人声》报,“直接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义,解释社会上的一切问题”,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取得强烈社会反响。在王右木努力下,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四川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王右木雕像

大力培养骨干力量。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王右木十分注意争取和团结各行各业中的思想进步青年,逐步引导他们摆脱思想误区, 信奉马克思主义,并带他们走出书斋、深入实践,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四川社会实际问题。成都工人中的先进分子如钟善辅、刘亚雄、廖恩波、孟本斋等,学生中的童庸生、蒋雪邨、刘弄潮、李硕勋、阳翰笙、雷晓辉等, 都是在王右木影响和指导下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四川革命运动的骨干力量。王右木还去信成都高师毕业后在南充教书的进步青年袁诗尧、张秀熟,要他们多多散布革命种子,建立川北据点。骨干力量的培养,为四川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最早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2年春,王右木指导马克思读书会成员童庸生、刘亚雄、刘弄潮、李硕勋、阳翰笙、雷晓辉等人,尝试自发成立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8月,王右木前往上海,向中共党团中央领导人陈独秀、施存统、张太雷、俞秀松等汇报四川革命运动情况, 并接受他们委托,回四川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0月,王右木召集成都青年团员, 正式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地方执行委员会, 虽因超龄未担任团地委领导职务,但以特别团员身份担任指导工作。1923年夏,王右木先后前往南京、上海和广州,接受中共中央关于在四川建立党的组织和推动国共合作的指示。10月,王右木将通过严格考察的刘亚雄、钟善辅、黄钦、梁国龄等优秀青年团员转为共产党员, 并建立四川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成都独立小组,直属中央领导,王右木担任书记。共产主义党、团组织在四川的建立,使四川革命事业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力量,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为民谋福 初心典范

出生小富之家的王右木自幼目睹国家多难、人民疾苦,萌生了朴素的报效祖国、解救民众的爱国情怀。在日本留学归来时,他拒绝大哥为他苦心谋求的省参议员职位,坦陈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初衷,“我绝不能只求自身荣达去走升官发财的路;我到日本留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方法。现在我回来了,当然是准备去革命的,要和普天下的劳苦大众一道,共同努力, 摧毁这个吃人的黑暗社会”,堪称四川早期共产党人的初心典范。

四川江油王右木纪念馆(雷丹 摄)

出国赴日留学,寻得救国良策。王右木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心路历程颇为艰辛曲折。辛亥革命前,受改良主义影响,王右木接受教育和科技救国主张,但中华民族日益严峻的内忧外患现实让他认识到此路根本行不通。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一度让他欢欣鼓舞, 但军阀争权夺利混战经年、人民始终于水火倒悬中挣扎的残酷现实,让他再次陷入痛苦迷茫中,民主共和只不过是城头变幻的大王旗而已。得知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王右木决意负笈东渡,赴日学习。在日本,他在李大钊、河上肇引导下, 终觅得救国良方——马克思主义,从此实现他人生的凤凰涅槃。

归国参加革命,探索利民道路。1919年春, 王右木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开始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对社会现实的一切罪恶现象,尽力的揭露和批评”,“注意此地的劳工状况,给彼辈以知识上的帮助”……采取这样的态度,“就是全为了我们的最终目的——为全人类谋均等幸福”。他常头戴草帽、身着粗衣,在茶馆、集市、街头、城门等处与穷苦大众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思想感情和利益诉求,帮助建立行业工会、劳工联合会,帮工人开展“反朱尺”斗争,与资方谈判,争取劳工权益,改善劳工生活。他领导成都团地委推动农工商学联合会成立,使之成为各界人民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团体,后又领导改选四川民权大同盟,组织群众运动,进一步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四川江油王右木纪念馆(雷丹 摄)

领导教育经费独立运动,践行党的宗旨。20世纪20年代的四川,军阀割据实施防区制,为支撑彼此争夺地盘的不义之战,大小军阀全然不顾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广大教职员工及学生的生活状况,肆意克扣、截留辖区的教育经费。1922年夏,王右木借全国教育经费独立运动开展的有利时机,以读书会成员和青年团员为骨干,居中联络协调,领导组织成都各校师生开展轰轰烈烈的教育经费独立运动,为全省师生谋求生存保障。王右木先后两次亲率师生代表上千人前往省议会请愿,被军阀反动势力武力阻扰后,仍坚持斗争,发动全省教育界进行声援支持;同时组织众多学生罢课,举行游行示威。迫于强大社会压力,省议会通过全川肉税作为教育经费的议案,运动最终取得胜利,全省教师学生生活有了最基本保障。这次运动既有效锻炼了革命进步青年,也大大增强了四川共产主义组织的社会影响和群众基础。

勇于担当 以身许党

在笃定选择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终生信仰后,王右木以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奋斗为之拼搏。为建立四川共产主义组织,推动革命运动发展,王右木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以身许党,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特有的担当精神。

四川江油王右木纪念馆(雷丹 摄)

大公无私,甘于奉献。创办《人声》报时,经费拮据,王右木几乎把高师的工薪全部用来办报,家里经常是一家数口泡菜稀饭惨淡度日。人员短缺,王右木就身兼社长、编辑、主笔、杂务数职,每日肩负繁重异常的工作。在经费最为紧张时,他典当自家的钟表、家具、衣物,甚至变卖妻子陪嫁的街房、首饰来贴补办报,资助进步学生。为打消妻子对他“败家”的抱怨,他说:“我拿这些东西去换钱是为了革命事业,今后革命成功了,劳苦大众生活幸福了,我们的生活当然也就美满了。”

顽强不屈,坚持斗争。王右木的革命活动很快遭到军阀反动势力的嫉恨。他们忌惮王右木的社会身份,就借故把他两个哥哥抓进监狱, 严刑拷打,大哥被打得遍体鳞伤,二哥王荣昌被折磨至死。军阀的残酷迫害并没有改变王右木革命信仰,他甚至勉励革命同仁:“军阀恨我等十分,就是我等的工作做到了十分;彼辈不恨我等,就是我等没有做好工作。”见强压无效,军阀又打起了收买的主意。面对杨森送来的成箱银圆和高级顾问的烫金委任状,家徒四壁的王右木断然拒绝了军阀高官厚禄的诱惑。

神秘失踪,以身许党。1924年4月,拒绝军阀收买的王右木遭到迫害,被迫离开成都, 前往上海;后又至广州,向党中央、团中央汇报四川组织创建情况和革命事业进展情况。7月, 他离开广州返回四川。为沿途进行社会考察, 同时节约经费,王右木决定经广西、贵州步行回川。中秋前夕,成都亲友还接到他从贵州土城邮回的信件,后来却在土城回成都的路上神秘失踪。王右木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忠实践行了共产党员敢于牺牲的精神,成为四川第一个为党的革命事业献身的先驱。

四川江油王右木纪念馆中珍贵的老照片

不朽功绩存史册,初心典范传后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每一个共产党员, 都应用实际行动学习和传承王右木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民谋福的革命初心、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博大胸怀,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宋  键(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科研处)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