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的壮丽篇章 顺应历史潮流大胆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正确分析和判断国内外形势,高屋建瓴把握历史大势,势如破竹实行改革开放,迅速赶上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历史性辉煌。
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我们要从改革开放的恢宏历程中感悟思想伟力、领会实践经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阔步前行。□薛庆超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宣言。在中央工作会议对一系列重大问题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要求,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着重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开始了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中央极为重视农村问题。1978年上半年《人民日报》报道安徽和四川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的经验。1978年11月24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订立契约,摁上手印,决定“包产到户”,从此,小岗成为农村改革发源地。正如邓小平后来说,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成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那时候是万里同志主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小岗变法”引发的农村改革大潮汹涌澎湃,势不可当。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功有力地打破人们头脑里的精神枷锁,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改革开放迅猛发展。农村改革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大幅度增产,解决了困扰中国上千年的吃饭问题。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也是对整个人类的伟大贡献。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他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他强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为了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邓小平1980年夏天前往四川、湖北、河南等省调查研究,经过实地调查,邓小平的考虑更加成熟,提出一系列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在实践和理论上推进了创新。
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时,邓小平亲自主导中美建交谈判并提出三项原则:美国必须与台湾“断交”、美国必须废除与台湾的“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必须从台湾撤走一切美国军队和军事设施。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同时,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世界战略格局为之发生重大变化。接着,邓小平访问美国,与卡特总统举行一系列会谈。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双方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1979年2月,邓小平再次访问日本,同新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举行会谈,就中日经济关系等问题交换意见,并在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取得重要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1978年习仲勋主持广东工作,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胆实践,拨乱反正,迅速打开广东工作新局面。当时,广东农村经济落后地区出现逃往香港打工的“逃港风”,习仲勋来到“逃港风”严重的地方实地调研,找到“逃港风”根源所在。与此同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外经贸部派员考察港澳经济贸易,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出访西欧,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考察南斯拉夫,向中央提交了相关考察报告。这些报告真实地反映世界经济发展状况,为实施对外开放、创办经济特区,提供了经验和建议。1978年11月,习仲勋在中央工作会议作《广东的建设如何大干快上》工作汇报,提出利用广东与香港、澳门相邻优势,尽快发展广东的建议。1979年4月,习仲勋向中央建议,不仅经济体制、整个行政体制上也要考虑改革。中国这么大,各省有各省的特点,有些应根据各省的特点来搞。广东省委的设想得到明确支持。邓小平果断地说:“深圳,就叫特区吧!”1980年8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应运而生。经济全球化决定了中国只能在面向世界的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外开放是迅速赶上世界发展潮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对外开放是汲取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改革开放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始终不渝地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回望四川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让巴蜀大地焕发出无限生机活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回顾这一时期的发展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始终不渝地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四川的多项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突破,走在全国前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定不移地支持维护和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四川准确领会和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主动顺应时代潮流,不犹豫迟疑,不争论观望,大胆开启“包产到组”生产责任制试点等多项重大改革,在关键时候起到了积极响应支持中央决策部署的关键作用,在重要时刻担负了积极示范带动全局改革的重要责任。
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认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四川地处内陆,“盆地意识”浓厚,千百年来制约着四川的发展进步。上世纪70年代末,四川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积极参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拉开了巴蜀大地解放思想的帷幕,成功开启了农村改革;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四川广泛开展克服“盆地意识”的大讨论,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进入新时代,四川的发展可以说是蒸蒸日上,未来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仍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回顾我们党100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
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中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就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全面发展。邓小平精辟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重申: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始终不渝地坚持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地区要振兴、要发展,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期,世界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邓小平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共产党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胆略和气魄,果断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造就了中国的历史性巨变。在这个伟大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在每一个重要关口,四川可以说都紧紧抓住了各种历史机遇,甚至在一些领域上走在了前面。可以说,谁敏锐地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必能乘历史潮流大势,滚滚向前。
始终不渝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也是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的保障。四川人民一向是敢于“吃螃蟹”的勇士,早在“大跃进”之后的三年困难时期,四川一些边远落后山区农民便自发搞起了“类包产”活动,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各式各样的“地下包产”活动更是屡禁不绝。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广汉金鱼公社的包产到组到邛崃组建农工商联合总公司,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到进行县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从城市改革试点到统筹城乡发展等,其中很多改革创新的原初动力、原初设想、原初探索都源自于人民群众。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功关键就是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支持农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