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众志成城克时艰
2020年2月7日,四川省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队员们在出征仪式上宣誓。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郝飞摄(资料图片)
2020年2月4日,四川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登上了从成都开往武汉的列车。图为医疗队队员向朋友告别。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树摄(资料图片)
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2021年6月16日,成都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检测刚刚送来的新冠肺炎病毒咽拭子,比起一年多前的高度紧张,这里仍然忙碌,但十分有序。2020年1月,正是在这里接到一例咽拭子标本,高度怀疑是新冠肺炎病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要求高度关注有关情况,做好患者救治和密切接触者观察工作,坚决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在我省传播蔓延。
这是四川抗疫的起点。如今,距我省首例病例确诊已经过去整整17个月,四川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文旅市场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
5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力攻坚,四川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以一域之力贡献全国疫情防控,写下一部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抗疫史。
生命至上 勠力同心 构筑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
指针拨回到2020年1月。16日,四川发现首例输入性观察病例后立即作出部署;19日省委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作出安排;2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市(州)和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专题会议进行部署;22日,成立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24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一张巨大的防护网迅速在全省铺开。
“我是共产党员,请求率先上战场。”作为非典战场的老将和一名老党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冲锋在前。他把征战非典、甲流感等积累的实战经验引入抗疫工作,在疫情防控早期争取了宝贵时间。
巴中市巴州区西城街道后坝社区,一支由党员干部牵头、群众参与的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立体多维防控体系织就一张防护网。
自上而下精准施策,自下而上勠力同心,怀揣着一个共同的信念——生命至上,四川人民共同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24天,首个市(州)确诊病例“清零”,33天,应急响应降为二级,55天183个县(市、区)转为低风险区……
以人为本 千里驰援 书写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
“你就是电视上那个抗疫英雄吧!”6月15日中午,尽管戴着口罩,赵英明还是一眼就被认了出来,忙不好意思地摆摆手,“我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个普通的护士。”
疫情突发,武汉“封城”。四川先后向湖北派出10批医疗队、3批疾控队以及3名国家单独抽调的专家共1463人。赵英明便是众多“逆行者”中的一个。作为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护士,丈夫送行时不舍地喊出那句“你平安回来,我包一年家务”让夫妻二人感动全网。
在抗击疫情的500多个日日夜夜,像赵英明一样,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普通群众奔赴一线,写下舍生忘死、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
援助武汉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和其他7名驰援武汉的全国重症医疗领域的“顶配”,将数百名重症患者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此后,康焰又先后驰援北京、黑龙江、新疆等地。有人说,“康焰在,患者的希望就在”。他说,“每一次奔赴一线都是职责使然。”
医者仁心,汶川县三江镇乐活村村主任赵勇奔赴一线则源于一个朴素的愿望——报恩。2020年2月4日中午,赵勇和汶川县三江镇龙竹村11名村民驾驶贴着“汶川感恩您,武汉要雄起”标语的6辆货车,满载100吨左右的新鲜蔬菜向武汉进发。
危急时刻,遍地现英雄。在大灾大难前,千千万万四川儿女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科学防控 命运与共 四川贡献宝贵经验
抗击疫情,同困难作斗争,是精神的对垒,也是智慧的角逐。
如何让防控工作科学有效?2020年2月6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与部署,四川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将全省分为四类地区,在全国率先提出分区分类防控策略。2月14日,又出台防控工作指南,从医疗救治、交通卫生检疫等8个方面提出100条具体措施,进一步细化完善了四川此前的分区分类防控策略。
全球疫情暴发后,四川医疗队又马不停蹄奔赴海外,向世界贡献出宝贵经验。
2020年3月12日,四川5名专家随国家首批援意大利医疗队驰援意大利,这是第一支中国援意医疗专家组,梁宗安又是其中一员。
走出聚光灯,从抗疫一线返回工作岗位,赵英明忙着为群众注射疫苗,康焰则紧张筹备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的建设,赵勇为村里的集体经济增收忙前忙后。疫情还未完全结束,但平静忙碌的生活已经宣告,希望正向他们走来……本版撰稿曾矛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郭静雯边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