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广告掀起国营企业改革热潮
1979年6月25日,四川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刊登一则向国内外订货的商业广告。 普什宁江机床公司供图
1979年8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产销直接见面供需双方满意》的文章。
“本厂各种精密、高效单轴自动车床专供钟表、仪器仪表、无线电元件、照相机、打火机、玩具等各种行业加工轴类零件时使用……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左下方刊登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条广告,这也是我国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
把生产资料作为商品,这类广告现在看来司空见惯,当时却引起不小的风波。原来,计划经济时代,位于四川都江堰的宁江机床厂年产能逐渐升至上千台车床,但在“统购统销”的管理体制下,企业产量不断压缩,有劲使不出。与此同时,当时国内有的制造厂用户急需车床,计划内渠道得不到,自己生产却由于专业能力不够,生产的机床质量不达标。这样的窘境一直困扰着宁江机床厂领导班子。
1978年10月,四川率先在全国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工作,宁江机床厂等6家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成为首批试点企业。1979年,时任宁江机床厂领导班子经过集体讨论,一个大胆想法冒了出来——“在媒体上打机床销售广告,寻求以销定产、产需直接见面。”
突破传统观念并不容易。“你懂不懂马列主义?生产资料在社会主义社会不是商品,这是马克思说的。”有领导甚至拍着桌子质问当时的厂长刘伦宝。不少人听说宁江机床厂想冲破生产资料不能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的禁区,也不看好。
在四川省委和机械部领导大力支持下,广告得以横空出世,不仅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买卖双方不见面销售方式,也打破了机电产品按国家计划指标分配的办法。
很快,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向四川,全国各地渴望得到机床的用户寄来数千封信件表达订货意愿,给企业注入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轨的强劲动力。原宁江机床厂副总工程师、高级机械专家李才银回忆,当年6月25日到8月15日,签订了上千台机床的供货合同,员工工资飞速上涨,原本经济状况捉襟见肘的宁江机床厂一下解决了全年“生计”。
诸如此类的成效,坚定了我国持续进行国营企业改革的信心。
1979年7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5个文件,以放权让利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全国拉开序幕;1980年9月2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工作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批准从1981年起,把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工作,在国营工业企业中全面推开,使企业在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经过多年发展,当年的国营宁江机床厂已成长为我国中小型精密机床研究、设计、制造的知名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具备年产值超10亿元的精密数控机床产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