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4-09-27 11:48:43

从党的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

作者:杨明伟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1-06-25 08:25:11 浏览次数: 【字体:

善于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历史,不断深化对走过的历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一个政党成熟并在创造千秋伟业中永葆青春活力的体现。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在不断认识和总结自己历史中清醒地走向未来的成熟大党。

“历史是一面镜子”:每走一步都要“照照镜子”

历史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反观和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与一个人看清自己需要“照镜子、正衣冠”一样,一个政党认清自身,也需要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时常对照。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中,常有“照镜子”的活动相伴,“既有日常的经常性工作,也有集中行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的“集中行动”也有多次,比如延安整风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初期,特别是这次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延安时期,为使我们党更好地承担起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历史使命,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要把事情办得更好,就必须把党的历史搞清楚,“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为帮助党内同志认清党的历史脉络,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掌握科学的方法更好地指导革命实践,党中央把整风运动与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有机结合起来。如何更好地“照镜子”?首先,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了《六大以来》等学习对照材料,倡导全党系统学习研究党的历史,“同志们读了之后恍然大悟,发生了启发思想的作用”;其次,他要求全党把握学习研究党史的正确方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全面的历史的方法”,提醒大家在研究我们党的历史时,既要看到历史的纵深、时空的转换,又要了解中国的、外国的各种情况,知己知彼;再次,他提醒学习研究者要站稳立场,“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不要一切以外国为中心、机械地生吞活剥地把外国的东西搬到中国来而不研究中国的特点,强调要“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延安整风时期的党史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开创了我们党系统总结历史经验、把自己的历史作为“一面镜子”自照、自省的先例。

新中国成立后,为领导人民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更加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并经常用党的历史来“照照镜子、洗洗脸”,从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得到启迪。比如,从1951年起,结合《毛泽东选集》各卷陆续出版,持续开展了以研读毛泽东著作、回顾党的历史为内容的学习活动;又比如,在建党30周年、40周年、50周年等历史节点上,结合党的光辉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党史学习教育,等等。这些学习活动,无论是对党的自身建设,还是对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正如李达所说:“对一些较老的党员同志说来,学习党史,是极有意义的”;“对一些新的党员同志说来,学习党史,更是极有意义的”;“对一些非党员而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乃至全中国人民说来,学习党史,也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在今天胜利的中国,大家学习党史,都是很必要的。”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们党勇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这次全会前后,还围绕历史决议的起草、讨论和学习贯彻,全面开展了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学习辨析。这一过程,也是一次大范围的党史、国史学习教育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历史问题作出结论性决议,引导全党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上若干重大问题,这既是我们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经验和传统,也是全面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一个重要举措。

之后,我们党又先后开展了整党、“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先进性、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其中都包含了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学习教育内容,一些重要环节,还是从党史学习切入的。以党的历史为“明镜”,目的是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不断开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在我们党迎来建党百年的时候,如何开启第二个百年历史新征程、如何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动员全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洪流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正是基于对这些重大战略问题的深刻思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决策,这又是一次集中的“照镜子”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以史为镜、以史明志。”

纵观我们党清醒而深刻地认识自身历史的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出,加强党的历史的学习教育,正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勤洗脸”“照镜子”的优良传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每总结一次经验都会形成“宝贵的历史教材”

中国共产党始终善于从历史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党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时,都会把这些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并达成更加广泛的共识,从而形成教育和引导全党更好前进的生动而深刻的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

在延安时期的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党一方面系统性地整顿学风、党风和文风,一方面深入梳理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第一次对自己成立以来的道路和历史经验作了全面总结,形成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既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我们党的斗争经验、重大历史问题和领导路线问题,也从政治、军事、组织、思想上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为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毛泽东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作了充分准备。从此,《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成为我们党评价、判断自己的历史问题的第一个历史标尺或标准答案,成为学习研究党的历史的第一本最权威的“教科书”。毛泽东认为,“我们这个历史决议出来后,敌人一定会利用它。但是我们不管他们利用不利用,还是作出了这个历史决议。我们要不听任何敌人的挑拨”。形成这样的“教科书”,目的是统一全党的认识,“全党团结如兄弟姊妹一样,为全国胜利而奋斗,不达胜利誓不休”!

在改革开放初期结合拨乱反正进行的党的历史学习教育中,我们党又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所走过的道路和历史经验进行系统的科学分析和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这期间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分清了其中的功过是非,特别是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科学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在思想上解决了这些重大问题后,扎实审慎地作出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是我们党清醒、深刻和系统地认识自己的历史后所作出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是又一本极为重要的历史教材。邓小平明确指出:“这个决议要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评价‘文化大革命’,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过是非,使这个决议起到像一九四五年那次历史决议所起的作用,就是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我们党为写好这个历史决议,前后用了一年多时间,中间经过四千人大讨论,又经过几十人的讨论,再经过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和十一届六中全会预备会的充分讨论。这种对党自身历史的学习研究讨论过程的认真、严肃和仔细程度,是空前的,因此,这个历史决议也成为评述我们党的历史上一些重大问题的基本遵循,成为我们党认识自己和走向未来的又一个标准的“教科书”。

进入新时代,在我们党迎来建党百年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的第二个百年历史新起点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决定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是我们党回望来路、眺望未来的需要,只有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才能更好地开启新的历史征程,更好地创建千秋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在新时代修好这门课,也需要权威教材。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这部重要著作系统回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总结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刻阐明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明确要求科学把握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当然,还要结合党的领导人在一些重要历史节点发表的重要讲话进行学习,同时参考党的历史和文献编辑研究部门提供的各种权威读本。

我们党在总结自身的历史经验方面,还有一个独特的经验做法,那就是每到党的建设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在重温历史、总结经验、统一思想的同时,深化理论认识并形成一些重要的“教科书式”的理论成果。比如,1939年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总结我们党建立以来18年的斗争经验,凝练成《〈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即:“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总结党的18年历史得出来的“三大法宝”,深化了党的斗争理论和自身建设理论。又比如,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8年之际,毛泽东亲自撰写了以“论人民民主专政”为主标题、“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为副标题的大文章,再次系统地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深刻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这是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我们党的28年历程得出的主要结论,深刻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深化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理论。这些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理论成果,都成为我们党认识自己和走向未来的“宝贵的历史教材”。

“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每学习一次党史都是为了“激励使命”

我们党不断总结和学习历史,主要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营养,特别是从自己的历史中得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智慧、方法,以便更好地启迪未来、继续前进。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提醒党内同志要加强对历史的学习,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学习时专门强调要“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通过回顾党对自身历史认识的发展,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迪。

认清自己的历史,就要搞清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从而增强初心使命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涵养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回顾历史、品读过去,“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我们党领导人民正在走的新长征路,既承继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也包含着对近代以来一百八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和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在这条新长征路上,作为一个百年大党,我们时常需要拷问自己:“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只有搞清楚这个关键问题,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中“乱云飞渡仍从容”,才不会“把初心和使命抛到九霄云外去”。

认清自己的历史,就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前进定力,从而增强“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历史上,我们党就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伟大的奇迹。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中,我们要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就必须树立起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具备更加强大的战略定力和充分的自信,延续中国共产党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四个自信”绝不是盲目和空泛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扎实的现实基础;我们正在创造和将要创造的新业绩以及书写的新历史,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在从过去承继的条件下才能创造出来。现实和未来都是历史的延续,只有认清自己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自信地走好现在的道路、开辟美好的未来。

认清自己的历史,就要不断探索回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从而进一步开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不断探索解决中国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是随着实践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的,是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的。从我们党对自己历史的总结中可以看出,凡是我们党立足中国实际、回答时代之问、回应人民之需的时候,都是党的事业及其指导思想蓬勃发展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创新发展品格,根据时代、实践、认识的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解决新课题、回应新挑战,开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业绩。

认清自己的历史,就要学会观察当今中国和世界,从而增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能力,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认清自己的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当今中国和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这也提示我们,只有搞清历史的发展脉络,才能看清当今中国的社会本质。当今社会主义的中国已经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正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正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坚持一切从中国的过去和现实出发,立足国情办好自己的事情,立足历史和现实开创自己的未来,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的探索发展提供更好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杨明伟,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研究员)

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