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4-09-27 11:48:43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创新中创造辉煌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1-06-04 08:25:10 浏览次数: 【字体:

核心阅读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砥砺前行的历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创造性地在中国进行开辟革命新道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开展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在时代的发展中,我们要学习党的创新历史,更要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砥砺前行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征程,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活力的基因密码。

以创新开辟中国革命新方向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的启示是,即使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历史环境,完全不同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欧洲。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中国的同时,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打破教条和迷信,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中国共产党还面对了俄国革命中没有遇到的新问题,即如何在以农民为主体的国情基础上,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早在1929年6月,时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为了解决党的发展壮大与保持党的无产阶级纯洁性的矛盾,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思想建党的原则,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做出了创新和发展。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支点转向农村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为世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以创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发展极不平衡构成了我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全新课题,中国共产党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中国建设的实际,领导人民独立自主地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毛泽东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兼顾农业、轻工业,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创造性地论述了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之后,中共八大在正确分析国内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探索,也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尝试。1957年,毛泽东做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首次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提出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提出的新观点新思想,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以创新闯出改革开放新天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全面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创造性地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搞活国有企业,在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领导人民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突破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的观点,提出了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逐步打破了公有制的单一所有制机构,推动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使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有效改善。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出“共同富裕”,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如何协调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新思路和新思想。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中,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以创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在经济建设上,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以创新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调整为“决定性作用”,标志着党在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方面的新突破。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等,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在政治建设上,党中央以增加和扩大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为关键,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原则,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不断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

在思想文化建设上,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加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在改善民生上,坚持精准扶贫,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采取了许多原创性举措,组织完成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如期完成了目标任务,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的贫困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国扶贫开发道路,为世界减贫做出了中国贡献。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围绕生态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下创立并不断发展的,也正是由于这一思想实践伟力的充分彰显,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新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新跨越。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推进、不断拓展,这一思想必将进一步丰富完善,展现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指引中国人民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创造更加伟大的传奇。(作者为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郭夏云)

来源:山西日报

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