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百年】申福建 ‖ 那个梦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听56个民族共同唱起一段耳熟能详的旋律。
那 个 梦
申福建
那个梦,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万世师表孔子以其仁爱之心和超越时代的智慧,描绘出大同世界的美好愿景,像一束和煦的光投射到华夏文明前进的路。
那个梦,是激发农民起义的内驱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荡平中土,剪除贪官污吏。”“均田免粮。”“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从陈胜吴广,到张献忠、李自成、洪秀全……人民群众一次又一次摇旗呐喊,奋勇向前,却一次又一次看见庄重的承诺变成骗人的把戏,旧伤未愈又添新痛,“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有梦不如无梦,尚可苟且偷生。
那个梦,是仁人志士的价值追求。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仰天长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唐代政治家、文学家陆贽大声疾呼:“以人为本,以财为末;人安则财瞻,本周则邦宁。”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直抒胸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热切期盼:“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可他们无法改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状,只能独步清流,孤芳自赏。
那个梦,是三民主义的重要内核。民族、民权、民生,通过三民主义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孙中山先生的梦想。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这是民生的内核。以三民主义为指引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主义,但由于蒋介石背信弃义,三民主义沦落为收刮民脂民膏的遮羞布。从1937年到1949年,国统区物价物价疯涨,“粒米百元”成为恶性通货膨胀的真实写照。老百姓食不果腹,苦不堪言,那个梦遥遥无期。
那个梦,伴随红船起航。1921年,从上海胡同到南湖红船,中国共产党的梦想开始起航,那个梦想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此,奠定了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普通一兵张思德因炭窑倒塌光荣牺牲,一代伟人毛泽东亲临追悼会,并以“为人民服务”作主题演讲,经典著作《为人民服务》就此诞生,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就此明确,简单的五个字饱含着对人民的无限深情;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民代表、人民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昭示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土地改革运动终于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夙愿,几千年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延安枣园后沟毛泽东题词:为人民服务(蓬州闲士摄)
那个梦,历经苦苦探索的艰难险阻。“大跃进”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大面积的饥荒和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革”十年内乱,痛失宝贵的发展机遇,国民经济曾到了崩溃的边缘。那个梦,迂回曲折。
那个梦,与改革开放同步加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小平同志指明了发展方向。靠国家政策,靠农民勤奋,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出每一个农民和每一寸土地的活力,农民的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降至2012年的10.2%,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4亿人减少到2012年的9899万人。这举世瞩目的成就让世界惊叹!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图片来源:凤凰网安徽)
那个梦,融入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但还有近1亿贫困农民,该怎么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立下的铮铮誓言;没有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小康。
那个梦,有太难啃的硬骨头。平均每年1100万人脱贫,而据2020年统计,人口超过1100万的国家和地区仅有85个,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群体。越往后走,贫困地区的基础越薄弱,贫困户的困难越大,脱贫越难,但无法退,也不能退。从扶贫到脱贫,看似一个字的变化,却把摆脱贫困的主体由政府变为贫困户,由外力帮扶为主变为内在动力为主。“两不愁、三保障”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简称,看似简单,却是实实在在的标准,容不得半点虚假。
那个梦,让每个炎黄子孙都成了追梦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齐心协力,把党的温暖送达每一个贫困户。第一书记来了,驻村工作队来了。干部群众从抵触到怀疑,从怀疑到接受,从接受到拥护,凝聚成攻无不克的脱贫攻坚合力。一起找项目,一起找资金,一起添措施……群策群力,通电、通路、通水、通网络,打通脱贫致富路;动员返乡创业,反哺家乡,搭起脱贫致富桥;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创设脱贫致富“新引擎”;代言农产品,帅哥美女同台竞技,亮出十八般武艺,只为卖个好价钱;发动全社会以购代赠,买了好产品,美了好心情,“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那个梦,被青春和热血浇灌。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每一点脱贫成果,都来自辛勤的汗水、精准的绣花功夫,甚至青春和热血。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广西法学硕士黄文秀倾情投入脱贫攻坚,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忽鸡图乡干部、活福滩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书记张瑞峰倒在了扶贫第一线的工作岗位上,享年43岁;云南腾冲市驻村干部郭彩廷,在冒雨驾车入村察看贫困户灾情的途中突遇泥石流,生命定格在47岁;因心脏主动脉血管破裂不幸去世的内江市中区靖民镇石马村第一书记唐筱梅,享年59岁……他们和贫困村没有渊源,他们和贫困户素不相识,但他们把贫困村当成了自己的家,他们和贫困户比亲戚还亲。也许有人会问:这样做,值吗?为了那个梦,有什么不值!
那个梦,在贫困户会心的微笑中变为现实。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为那个梦注入了新时代的新内涵。农村低保,让生活常年困难的贫困户有了保障;健康扶贫,建立兜底保障制度及多方联动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瓶颈问题,驱除病痛拔穷根;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立足资源禀赋,精准扶持产业,助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包培训,包就业,让贫困群众拥有一技之长,通过劳动改变贫困命运;危房改造,确保住房安全,异地迁建,贫困户从昔日的破旧小屋搬进了功能齐全的新房;破除陈规陋习,制定村规民约,建设乡风文明,助力脱贫攻坚;让走出贫困的农民在点点滴滴中感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那个梦,已实现。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那个梦,还将继续,继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托起每个中国人憧憬更加美好的生活,并为之奋斗,一往无前。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申福建(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