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初心地·(1941—1950)丨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③:老成渝铁路在内江有新角色 化身南向开放重要通道
内江观察 唐广 四川在线记者 郑志浩
2月22日,在成渝铁路内江东站,阵阵汽笛声传来,发出的是一趟满载的货物列车即将到达的信号。站内的空地上,数十个集装箱排列整齐,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进行龙门吊和装载机作业的准备工作。
运转室内,内江东站站长华康密切注视着列车运行进路。“现在,每天经过内江东站的货运列车接近20对,必须打起精神做好完全的准备工作。”
1952年,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如今,成渝铁路所带动的巴蜀大地正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以内江东站作为“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基地,内江今年将加快建设内江国际物流港、“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内江基地等重要开放平台,在外向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成渝城际铁路、成遂渝铁路等开通后,成渝铁路更多的功能是承担沿线各站的生产资料、大宗物资运输。2017年11月,首趟“蓉欧+”东盟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开行,载着成都周边地区生产的产品运往东南亚等地,而从成都出发的行经铁路线,就是成渝铁路。2018年,内江成为川内首个“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市(州)基地。内江利用这条班列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内江东站成为重要节点。2020年7月,“蓉欧+”东盟国际班列从内江东站始发。这趟国际班列满载1288吨“内江造”货物,直达钦州港,再运至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等国家。2020年12月,内江东站再次发出“蓉欧+”东盟国际班列。由四川兴明泰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内江造”柴油机,乘着班列运往东南亚。
班列采用“门到港”的运输方式,充分发挥铁海联运速度快、效率高、运行稳的优势,打造内江至钦州港南向开放物流通道,对促进内江市对外贸易发展形成新格局、培育新动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内江东站,向西南方向驱车仅2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内江国际物流港白马园区。2月22日,园区内,蓉欧+”东盟国际物流中心项目1号楼建筑正被绿色的钢筋脚手架包裹得密密麻麻。卡车不时进出,运输着后续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场地的平整和建材的搬运。“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我们即将转入内部装饰装修等配套工程的建设,”施工方负责人刘刚介绍。
该中心将依托“蓉欧+”东盟班列内江基地,全力打通面向东盟的国际贸易通道,建立以内江为区域中心的出口创新基地。届时,可将东盟等地区的水产、咖啡、茶叶等进口商品通过内江中转、销售、配送,将川南区域的特色产品销往港澳、东盟和欧洲。
内江东站和内江国际物流港的联动,彰显出内江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的决心。“内江国际物流港铁路专用线项目在全力推进前期工作,确保6月项目开工建设。”内江国际物流港服务中心主任李焰表示,将以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和建设对外开放合作平台为主线,推进常态化运行“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助力内江外向型经济发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