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4-09-27 11:48:43

走进初心地·(1941-1950)|江姐故居③:托孤遗书用筷子磨竹签 棉花灰加水写成

来源:四川在线记者 秦勇 文/图 发布时间:2021-02-20 18:12:26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在线记者 秦勇 文/图

讲述人:自贡大安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黄显容

江姐,中国家喻户晓的红岩英烈,以时年29岁的青春生命,英勇就义于重庆解放前的1949年11月14日。一本书《红岩》百读不厌,一首歌《红梅赞》经典传唱,一部电影《江姐》红遍神州,这些书、歌、影中的主角原型江竹筠,就出生成长在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姐村。

江姐既是一位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普通女性,一个孩子的母亲。

人们都认为革命志士是钢铁铸成,其实英雄也有温柔的一面,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除了革命事业外,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在就义前,她写了一封信给表弟谭竹安,信中写道:“假若不幸的话,云儿(江姐和丈夫彭咏梧的孩子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遗书字迹相当潦草,不时出现涂改墨迹,可见当时江姐心中对孩子的牵挂之情。

由于监狱对犯人的控制十分严密,江姐根本无法弄到纸笔写信。后来江姐偷偷藏起一根竹筷,在看守不注意的时候,把竹筷一端磨尖当笔,然后拆开棉被,把一些棉花烧成灰,调制成墨水。江姐用自制的笔和墨水,在一张草纸上写下了这封托孤遗书。

当时在渣滓洞监狱里,被关押的革命志士经常向监狱看守宣传共产主义信念,策反了一些看守。遗书写好后,江姐通过一个看守,悄悄把信带出了监狱,辗转交给了她的表弟谭竹安。

解放后,谭竹安将这封宝贵的遗书交给博物馆并保存至今。

据了解,江姐的儿子彭云长大后,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考取首批公派留学生,先后在美国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学习,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已定居国外。江姐盼望儿子健康成长的心愿可以说已达到,应无遗憾。

来源: 四川在线记者 秦勇 文/图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