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4-09-27 11:48:43

追寻先辈的红色足迹(峥嵘岁月) ——探访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

作者:殷新宇 张光政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5日 第 05 版) 发布时间:2021-01-25 09:29:22 浏览次数:372 【字体: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殷新宇 张光政《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5日   第 05 版)

00:00 / 00:00
正常

图①:1913年拍摄的“银色别墅”。资料照片

图②:展览馆内中共六大会场场景复原。图③: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里,小朋友们在参加新春活动。

图④: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外观。本报记者 殷新宇摄

这是一张震撼人心的路线图——1928年,怀揣中国革命火种的140多名中共代表,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国境,一路艰辛奔向万里之外的莫斯科。

这是一次极为特殊的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中共六大是唯一一次在境外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中共六大为何选址境外?风雨沧桑,莫斯科郊外的那幢小楼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踏着厚厚的积雪,本报记者于近日实地探访中共六大会址,感受这段不凡的岁月。

一场在中国革命最艰难关头召开的会议

1928年6月,莫斯科草绿花红,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不过,从中国远道而来的旅人却无心欣赏眼前这般美景。“列车到莫斯科时,代表们的包间都放下窗帘。他们得在车上待着,等所有的旅客走光之后,然后汽车直开进站台,把代表们直接从火车上拉到大会会址。”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共六大代表回忆录》中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如此谨慎绝非多虑。“由于受到反动势力的一再打击,许多地方党的组织遭到破坏。”共产国际东方部负责人描述道。

白色恐怖严重摧残,加之党内“左”倾盲动主义影响,中国革命陷入低潮,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集中全党智慧认清革命形势,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新时期革命的性质和任务。

然而,想找一处安全的开会地点并不容易。上海、广州、澳门、香港多个地点都曾被讨论过。此时,考虑到1928年春夏共产国际将在莫斯科举行几场国际会议,中国共产党将派代表出席,中共中央向共产国际提出申请,希望中共六大也在莫斯科召开。共产国际同意了这一方案,并把会址定在了莫斯科郊外。

从4月下旬开始,出席中共六大的代表们分批前往莫斯科。一路上警察盘问、密探跟踪,危险无处不在。为了保密,从到达会场的那一刻起,每个代表都获得了一个编号,隐匿真实姓名,以编号相称。这也是中共党史上唯一一次。

1928年6月18日,中共六大开幕。24天会期里,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报告,瞿秋白作了政治报告,周恩来作了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了农民问题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等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等多份重要文件。

“在中国人民饱受磨难的时候,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关头,来自中国各地的140多名中共代表,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在俄罗斯人民和国际组织帮助下,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险阻,远涉万里来到莫斯科,召开了中共六大。中共六大在党的建设和发展、在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征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纪念馆建馆启动仪式时如此评价。

一项各方广泛关注的修复工程

2021年伊始,记者前往位于莫斯科近郊的五一村探访。公园街18号,一幢黄白相间、颜色素雅的三层欧式小楼在白雪的映衬下愈加美丽——这里就是中共六大会址。

这幢建筑建于18世纪,因白墙在阳光下显得闪耀夺目,有“银色别墅”的美称。“别墅外面,泉流潆回,牛羊饮水过去,草带泥痕,四望林木参天”,一位中共六大代表记录了1928年时的景致。

然而,二战结束后,“银色别墅”年久失修,加之两场大火,几乎损毁殆尽。莫斯科建筑师奥梅利琴科说:“我曾经在附近生活过,清楚地记得这幢楼房的状况是多么让人心痛!”

“心痛”的不只是俄罗斯人民,深知其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人更知道其保护的紧迫性。

2010年,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向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提出在中共六大会址设立纪念馆。这一提议得到了普京的热情支持。

2013年3月22日,在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的见证下,中俄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的补充议定书,确定对会址进行修复。第二天,习近平主席在建馆启动仪式上表示,“中共六大会址是中国革命历程的重要旧址,也是中俄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重要象征。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十分珍视中共六大这段历史,也十分珍惜中俄两国人民相互支持的历史。我们建立中共六大纪念馆,是要铭记历史,是要继承和发扬中俄传统友谊,促进两国世代友好。”

会址修复后作为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分部,举办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免费对观众开放。

“从废墟到展览馆,我经历了全过程。”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馆长龚佳佳介绍,修复工程涉及俄罗斯国有资产局、能源局等诸多单位和市、区、乡几级政府。

修复工程不只是重建,而要“修旧如旧”。莫斯科文物局副局长米哈伊尔·米尔佐扬表示,修复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激光扫描技术记录了建筑原有的历史元素,同时结合档案资料,形成了科学的修复方案,将文物细节最大限度重现。

承担修复任务的中建一局项目团队探索出在俄罗斯漫长冬季施工的特殊方式,节省了5个月工期。2016年6月20日,修复工程通过中俄联合验收小组验收。

一个铭记历史传承友谊的平台

修复后的中共六大会址成了中国在海外唯一的关于中共党史的常设展览馆。一楼的展览内容分为“中共六大召开前的形势”“中共六大的筹备与召开”“中共六大之后革命运动的发展”三部分。中俄双语的六大政治决议、土地问题决议以及军事报告等文件保存完好。

顺着白色大理石楼梯拾级而上,楼上是会议大厅和代表居住房间的场景还原。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副馆长李守义说,为展现中共六大原貌,尽可能恢复了当初的陈设。记者看到,会场主席台的长条桌铺着雪白的台布;上方悬挂着红色横幅,用中俄文写着“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台下是一排排长条凳;代表们曾住的房间里,古典风格的木床、写字桌,墙上的油画,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李守义介绍,2016年7月4日开馆以来,展览馆共接待各类代表团1100多个,访客约2.4万人。

在这里,人们追寻先辈的红色足迹。“我为父亲和那一辈革命人感到骄傲,也为今天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缅怀先烈的情怀所感动。”看到父亲的名字出现在展览里,任弼时的女儿任远芳十分感慨。

在这里,人们慰藉乡愁,深思今日中国强大的缘由。“每次参观都令人心潮澎湃,更能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谛。”俄罗斯华侨华人联合总会秘书长兼常务副会长吴昊说。

在这里,人们抚今追昔,获得源源不竭的奋斗动力。“我时刻告诫自己,要努力学习,不负韶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中国留俄学生总会原主席卢森通告诉记者。

从开馆之日起,展览馆就成为中俄人民开展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的平台,至今已举办演出、展览、联欢、讲座等活动60多场。

记者在采访时遇到了经营画廊的伊琳娜·里亚布什金娜,她向展览馆赠送了一幅取景“银色别墅”的油画。“展览馆开设后,大家常来参观,孩子们在这里参加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祝愿中国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中国越来越富强。”

版式设计:沈亦伶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