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4-09-27 11:48:43

走进初心地·(1921-1930)|泸顺起义②百年看变:穿透历史 源于初心的红色气质

作者:​王晋朝 王国平 高启龙 等 来源:四川在线 2021-01-19 发布时间:2021-01-22 11:12:38 浏览次数: 【字体:

刘伯承题字碑

王晋朝 四川在线记者 王国平 高启龙 泸州观察 魏杰 龙欣雨 胡容 摄影 杨树

四川日报全媒体报道组,近日走进泸顺起义旧址泸州龙透关,寻找一段重要的红色记忆。

我们在龙透关的时间,与当年刘伯承到泸州的时间差不多。来到事件现场,通过时空对位,我们试图寻找当年留下的蛛丝马迹。

年龙透关,见证了一段红色历史

在龙透关山脚下,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刘伯承后来回忆泸顺起义的一段话:纪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泸顺起义中牺牲的烈士。

拾阶而上,古树参天,满眼葱绿。走到关顶,是一块“古龙透关”碑,从碑文可知石碑立于“同治三年”,即1864年。

事实上,龙透关有着更早的历史。龙透关南临长江,北濒沦江,如一神臂雄锁两江,是古代从陆路进入泸州城的必由之路。《泸县志》记载:“蜀汉诸葛亮依山势为城,蜿蜒曲折,以两江岸边为起止,长数华里,名曰龙透关。”

碑后是清同治二年重建的关隘门楼。据讲解员林叶洲介绍,关门高3.30米,宽3.7米,厚3.15米。左侧城垣4.7米,右侧城垣5.6米。

“你看,这些是当年战斗中留下的弹孔。”林叶洲指着门楼内的墙壁说。


龙透关墙壁上的弹孔,见证当年战斗的激烈。


龙透关墙壁上的弹孔,见证当年战斗的激烈。

轻抚这些弹孔,很容易想起南昌起义贺龙指挥部旧址三楼上的弹痕,它们都见证着那场激烈战斗。

穿过关门,是一片纪念广场。199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泸州市人民集资修复破损的城楼,并在城内修建泸州起义纪念碑。至今,龙透关石壁上仍然镌刻着“捐资名录”。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泸州市人民集资修复破损的城楼,并在城内修建泸州起义纪念碑。

倾泸州全市之力建造的“泸州起义纪念碑”,由萧克将军题写碑文,阳光下七个大字熠熠生辉。

纪念碑由两支步枪背靠背造型构成,直刺苍穹。纪念碑总高19.26米,基座边长12.1米,寓泸州起义时间为1926年12月1日。纪念碑顶部是一枚党徽,底部是枪托组成的凯旋门。

在纪念碑的一侧,是一组碑林,一共14块,收录张爱萍等人当年为纪念碑落成的题字。

1991年6月25日纪念碑落成典礼上,朱德夫人康克清、刘伯承夫人汪荣华以及萧克、张爱萍、杨得志、李德生等老一辈革命家纷纷发来贺电、贺信。

龙透关里的碑林。

今天的龙透关,早已没有了鼓角争鸣,只听山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闲适恬静。站在龙透关前,回顾这段历史,仍能感受到先烈们浴血奋战的意志和勇气。

槛外长江浩浩汤汤。先烈们源于初心的红色气质穿透历史传承至今,激荡着我们的心灵,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来源: 四川在线 2021-01-19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