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4-09-27 11:48:43

三个小故事 感受蓬溪起义的温度

作者:邹霞 陈君王若晔整理 来源:20210121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1-21 15:33:34 浏览次数: 【字体:

讲诉人:红色文化专家、“中国·四川红军第一村”项目文化总顾问王益

在历时一个多月的蓬溪起义中,起义部队转战千里,途经10多个县,建立了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将革命的种子广泛传播。我们可以从三个小故事中,感受蓬溪起义的温度。

故事一:“红飘带”

蓬溪起义前夕,旷继勋等欲举行军事会议。当时,恰逢牛角沟周边一户村民办喜事。于是,旷继勋就和这户人家商量,借婚嫁歌声“打掩护”,商讨起义作战计划。

为与周边的反动军队有所区分,起义部队决定以红布做标记。然而,当时遂宁城却买不到红布。正当旷继勋发愁之际,这户人家毅然拿出新人的红色嫁衣,撕成了一条条红飘带,全部拿给起义部队作记号。

故事二:“玉米铜钱”

蓬溪起义后,在起义部队行军途中,由于粮食供给不足,士兵只能靠老乡地里成熟的玉米充饥。为了保障农民权益,起义部队领导作出决定——“烧玉米吃,凡掰1个玉米就卡1个铜圆在玉米秆上,确保群众利益绝不能有损失”。

故事三:“一碗救命饭”

由于战争不断、军阀横征暴敛,当时牛角沟村广大村民生活朝不保夕,许多人挣扎在死亡线上。当时只有6岁的村民王作松,本来已快饿死,所幸遇到了旷继勋,给他吃了一碗“救命饭”,最终活了下来。王作松一直铭记这份恩情,默默守护村里旷继勋塑像50余年,且每天坚持去看一看旷继勋的塑像,并敬上一碗饭。

邹霞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君王若晔整理

来源: 20210121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