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4-09-27 11:48:43

初心100讲①|谁是马克思主义在四川传播的第一人?

作者:四川日报全媒体、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四川在线 2021-01-19 发布时间:2021-01-19 16:16:35 浏览次数:737 【字体:

00:00 / 00:00
正常

成都市天仁路260号,成都市档案馆坐落于此。在这里,有一份号称镇馆之宝的档案——《人声》报创刊号。

别看它不起眼,它却是四川地区第一份公开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运动的革命出版物。

在报纸的顶端,清楚地写明了它的创办日期: 1922年2月7日。同时,在《本社宣言》中写道:“直接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义,解释社会上的一切问题;对现实社会的一切罪恶现象尽力的步(布)露和批评,以促进一般平民的阶级觉悟。”

这不禁让人好奇:这份报纸的创始人是谁?

在绵阳江油市武都镇的王右木纪念馆,那里也记录下了有关《人声》报的历史——

王右木,原名王丕昌,又名王燧,四川江油武都镇人。1914年被成都通省师范学堂选拔为官费生到日本留学。留学期间,结识了李大钊、李达等人,同时受日本进步学者河上肇影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1918年归国返川,以成都为中心进行革命活动,在斗争实践中锻炼成长为一个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战士。1920年底组织成立马克思读书会,1922年领导建立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创办《人声》报。

《人声》报正是由王右木所创办,他也由此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传播的第一人。

《人声》报社址设在当年成都大坝巷5号王右木家中,之所以将该刊命定为《人声》,据王右木解释说,这个刊物“应鼓动人民起来大声疾呼,提出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也就是说使这个刊物能代表人民的呼声。”

据王右木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介绍,《人声》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期均载有不同体裁的各式文章。有论文、有杂惑,也有诗歌和小说。它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揭露和批判旧思想、旧制度,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社交公开,也探讨妇女运动、青年运动诸问题。

成都市档案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人声》报在四川起到了革命播种机的作用,为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它代表着人民的声音,像春雷震惊西南大地,促成巴蜀同胞觉醒,并将大批进步青年团结起来开展革命斗争,为四川地区团组织和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据资料表明,不仅创办报纸,在随后的1923年10月,王右木根据党中央指示建立了四川最早的党组织,即中共成都独立小组,任书记,直属党中央领导。

1924年的夏天,王右木经上海赴广州参加党的会议,7月从广东出发步行返川,9月上旬行至贵州境内,不幸在贵州土城至四川泸州一段途中遇难失踪,但究竟死于什么原因,至今众说纷纭,没有较可靠的依据。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王右木家属颁发由毛泽东亲笔签名的光荣纪念证。

一百年前的《人声》报创刊号实实在在地记载了一段历史,犹如一缕星光,虽然力量微小,却让这革命之光照亮了整个四川大地。

四川日报全媒体、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联合出品

成都市档案馆、王右木纪念馆

参与制作

来源: 四川在线 2021-01-19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