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4-09-27 11:48:43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感悟初心) ——在“中共一大会址”前的遐想

作者:米博华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9日 第 05 版) 发布时间:2021-01-19 09:59:21 浏览次数:442 【字体:

米博华《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9日   第 05 版)

“中共一大会址”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几十年中,屈指算来,已经参观过8次。一样的故地,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感悟。一位参观的老同志说:“8次,不多,我年年都来,有时是老少三代一块来。”红色的墙壁、红色的展台,还有一队队簇拥着党旗、佩戴着党徽的观众,驻足观看,沉思、赞叹,我仿佛看到了这种红色已经植入了中国人的生命:储存着优秀中华文化的全部信息,演绎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昭示着国家和民族的光明前景。

上海这座伟大的城市,因浓重的红色而有所不同。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中共一大、二大、四大在这里召开,中央机关有12年在这里工作,《新青年》《向导》等革命报刊在这里创建,“义勇军进行曲”在这里诞生……小小的石库门、亭子间有讲不完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走进“中共一大会址”,看到了毛泽东同志年轻的面庞,也第一次知道中共一大正式代表只有13位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他们在这里提出了党的基本纲领,擘划了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的奋斗路径。虽然大浪淘沙,有的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甚至背离了当初的誓言,但在这里掀起的革命风暴却如燎原大火,彻底改变了所有中国人的命运。一个在建党初期只有50多名党员的弱小的共产党,为什么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仅仅用了28年就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答案是,他们选择了一条得到全国老百姓拥护的正确道路。他们是一群为了中华民族站起来而赴汤蹈火的民族英雄。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铺就了一条国家解放之路。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再次走进“中共一大会址”,看到的是经过修缮的展厅。而石库门周边是一排排高楼大厦和一片片正在建设的民宅,这些都无声地讲述着浦东开发的“春天故事”。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开始了一场新的长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摸着石头过河”,用实践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国之问、人民之问。“中共一大会址”红色依然浓重,却闪烁着时代的光辉,“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改革相结合,使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显示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人们的钱包鼓了起来,许多人搬进了新宅,长期被战乱和饥饿困扰的中国人从温饱走向小康。

最近一次再访“中共一大会址”是去年夏秋之际。经历了一场“百年大疫”,干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留言簿上看到了这样深情的文字:“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愿社会主义国家江山永固。”质朴的话语,反映的是民心所向。老百姓深切地感到: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没有因时代改变而改变;4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起来的综合国力,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有尊严地生活,14亿中国人团结起来的力量移山填海,无坚不摧。党的鲜红旗帜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信心所在、力量所在、方向所在。

走出“中共一大会址”时已是万家灯火,似乎瞬间穿越了百年时光隧道。回望与瞩望之间,我们仿佛听到了“百年变局”的历史召唤,而红色永远是伴随我们前进的力量。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