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4-09-27 11:48:43

【特稿】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

作者:董晓彤(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 来源:《党的文献》2020年第5期 发布时间:2021-01-16 17:41:56 浏览次数:593 【字体:

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

董晓彤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从党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信仰与意志、目标与方向、宗旨与情怀、成就与警示、勇气与定力。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其中,党史学习教育处于首位。而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讲好党史故事。这方面,习近平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他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讲述了丰富多彩的党史故事,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为什么要讲好党史故事?讲好哪些党史故事?如何讲好党史故事?这其中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其背后则是政党形象与政党执政能力如何耦合匹配、历史与现实如何相接相契的大课题。学习习近平关于讲好党史故事重要论述,对于我们今天做好“四史”学习教育,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增强广大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自觉,塑造良好政党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为什么要讲好党史故事

弄清楚为什么要讲好党史故事,是讲好党史故事的认识前提。关于这一问题,习近平着重从如下两个层面进行了阐释。

01

意义与价值:讲好党史故事的重要性

第一,讲好党史故事,有助于广大党员牢记初心和使命,用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19年,全党上下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专门印发了《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深刻阐明了学习党史对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1921年,从嘉兴南湖的红船起航,中国共产党便开启了世纪航程,初心和使命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从哪里找寻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习近平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党的过去中承载,在党的历史中铭刻。今天,我们讲好党史故事,就是要让中国共产党人“知所从来,明所去处”,以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践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第二,讲好党史故事,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用中国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事业也必然孕育伟大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在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征程中,形成了许多伟大精神,感召和指引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前进。这些精神就是党的红色基因,是党能够“在苦难中铸就辉煌,在奋斗中创造奇迹,在挫折中重新奋起,在绝境中浴火重生”的强大力量。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红色基因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历史何以告诉未来?精神的传承是历久弥新的力量。今天,我们讲好党史故事,就是要将其中蕴含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下去,将穿越时空、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感染力和影响力的精神谱系续写下去,用它们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它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用精神的强大为中国梦的实现凝心聚力、固本培元。

第三,讲好党史故事,有助于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用历史思维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正是这样一部“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厚重史书。习近平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历史忠实记录下我们党走过的足迹,是党的经验与教训的总汇,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财富。今天我们之所以要讲好党史故事,不是停留在历史功绩面前,回避今天存在的问题,而是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提供启示和借鉴,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信心。我们要将党史中蕴含的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总结和挖掘出来,用讲故事的方式启智、砺能、正风,增强共产党人观察事物、判断时事、知行合一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第四,讲好党史故事,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用良好政党形象回应国际社会的期待。中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今天的中国以其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吸引着世界目光,国际社会迫切想要寻找其中蕴含的“中国基因”,破解中国成就背后的“中国密码”。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是这样的“基因”与“密码”。以弗朗西斯·福山、亨利·基辛格、傅高义等为代表的海外学者对中国模式的探究,英国广播公司出品的纪录片《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的走红,以及多语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国际社会的畅销等等,传递出的都是国际社会有着了解中国尤其是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期待。中国共产党要更好回应社会关注和国际期待,讲好党史故事,恰是一种有效方式。我们要通过讲好党史故事的方式,塑造中国共产党自信、开放、担当的国际形象,让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真正展现出“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让国际社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形象,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首发式19日在伊斯兰堡中巴友谊中心举行。图为中国驻巴大使孙卫东向总统玛姆努恩赠书(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02

02

问题与挑战:讲好党史故事的必要性

第一,讲好党史故事,有助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严峻复杂,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以“重新评价”为名,肆意歪曲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人民军队史等,而党史更是国内外敌对势力攻击和丑化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目标。他们往往以党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历史事件来做文章,打着所谓“解放思想”“反思历史”“还原真相”的旗号,以主观代替客观、以细节代替整体、以臆想代替史实,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讲好党史故事,用真实回应虚无,正是凝聚爱党、爱国热情的有效方式,以此帮助人民树立尊重历史而不是虚无历史、敬畏历史而不是歪解历史的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第二,讲好党史故事,有助于坚定“四个自信”,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逐步扭转“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当今世界,国际舆论格局依然呈现“西强我弱”的态势,中国在国际上往往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和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而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也仍是“他塑”而非“自塑”。世界各国所描绘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千差万别 ,既有肯定的评价 ,也不乏把中国共产党标定为僵化、保守的代名词,甚至抹黑、污蔑的做法。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失语”的问题,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使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优势转化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话语优势,增强对外宣传的能力,提升国际话语权,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共产党,一个积极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政党。

第三,在实际操作层面,存在只重“讲述”而不重“讲好”的问题。当前,在讲述党史故事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和进展,但也必须承认还存在一些问题,以致于受众很难听得懂、听得进:一是故事内容的质量欠佳。或是老生常谈、缺乏新鲜感,或是大而空、较少接地气,或是片面追求“高大全”、避讳问题和不足,讲述党史故事的精品力作较少。二是讲述方式比较单一。或是照本宣科、缺乏真情实感,或是晦涩难懂、缺乏灵活性生动性,或是平铺直述、缺乏文采修饰,讲述党史故事的水平需要提高。三是传播途径相对闭塞。或是依赖传统媒体、缺乏创新创造,或是受众群体固化、缺乏受众区分,传播途径需要进一步开拓。这些问题,使得党史故事更多的是停留在“讲述”层面,而离“讲好”还有不小的距离,亟待通过有效方式加以解决。

二、关于讲好哪些党史故事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同一信仰凝聚下、同一信念引领下、同一追求驱动下始终不渝进行奋斗和探索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蕴藏着丰富的可歌可泣、启人思考、催人奋进的故事。习近平特别强调要讲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党史故事。

01

波澜壮阔的党的历程故事

第一,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故事。习近平既总括性地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完成的三件大事,讲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行的艰苦奋斗,又选取富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叙说艰辛的探索历程。比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周年大会上,他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伟大历史贡献的奋斗历程。在党的十九大上,他指出:“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第二,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故事。党的历史表明,思想兴则党兴,理论强则党强。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这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获得成功、取得胜利的重要思想保障。习近平在众多场合阐述过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比如,在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缅怀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了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在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讲述了五四运动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指出他们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集合在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实现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

第三,党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故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习近平非常重视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党的自身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比如,在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他讲述了延安整风的故事,强调要贯彻落实好“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在2014年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他讲述了我们党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要建立请示报告制度的故事,阐述要切实遵守组织纪律的问题。

02

笃定前行的党的人物故事

第一,领袖人物故事。习近平多次讲述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党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比如,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借用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上的话语讲述青年毛泽东的志向与追求。他还讲述过周恩来负笈法国参与创建旅欧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故事,讲述过刘少奇在白色恐怖下两次被捕入狱始终坚贞不屈的故事等,用领袖人物为我们树立光辉典范。

第二,英雄烈士故事。习近平通过讲述党的英雄烈士故事,给人以感动与震撼。比如,2015年,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习近平曾讲述过赵一曼烈士的故事,他从赵一曼留给儿子的家书讲起,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习近平还多次讲述过焦裕禄的故事,讲述焦裕禄起草《干部十不准》的故事、不让儿子“看白戏”的故事,以此提醒广大党员严于律己、洁身自好。

第三,普通党员故事。习近平讲述过许多这方面的故事。比如,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讲述了作家柳青蹲点14年集中精力写作《创业史》的故事,以此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注重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将人民冷暖放在心中。他还讲述过邹碧华、张富清、黄大年、黄文秀等人的故事,用这些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以平凡铸就伟大的普通党员的故事,教育引导人民。

03

催人奋进的党的精神故事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精神故事。比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体现着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仅一周,习近平就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讲述“红船精神”,宣示新一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2016年在江西视察时,他还讲述过井冈山精神,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精神故事。比如,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这些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充满着无私与奉献。2013年4月28日,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习近平讲述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的故事,强调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的重要作用。2013年10月21日,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讲述了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的故事,讲述他们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背景下,毅然冲破阻挠回归祖国,无私奉献,成就“两弹一星”的故事。今年10月2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他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不畏强暴、顽强战斗,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故事。

第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精神故事。比如,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这些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凝结着开拓进取的决心与毅力。习近平多次讲述过载人航天精神,在2013年2月看望空军某基地官兵时,在同年5月同各界青年代表座谈时,在同年9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他都曾讲述过载人航天精神,以此振奋人心,激发前行动力。今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他讲述了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的故事。

三、关于如何讲好党史故事

如何讲述党史故事以获得受众的认可与共鸣不是容易的事,要讲好党史故事,不能只讲故事本身,还要讲清故事背后蕴含着的深刻道理和内在逻辑。习近平讲述党史故事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01

在方向上,树旗帜,有态度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史姓党。马克思主义是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在讲述党史故事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其中,用辩证的、客观的、历史的方式讲述党的历史;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体现强烈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讲好党史故事,必须明确要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凝聚精神力量,遵循正确思想的指导,沿着正确方向和道路,讲出历史的力量、真理的力量。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发扬斗争精神,在党忧党、在党护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习近平在讲述党史故事时,始终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他曾指出:“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胡乔木曾说:“不能把党史工作看成是平静的、书斋里的事业,它是在思想斗争最前线的一项战斗性的工作。”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斗争形势,讲好党史故事,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始终做到在党忧党、在党护党。

02

在内容上,讲清楚,有厚度

第一,讲清楚党史故事中的深刻道理和内在逻辑。习近平指出:“要把‘道’贯穿于故事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这启示我们,讲好党史故事不能局限于故事本身,必须讲清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内在逻辑。习近平在讲述党史故事时,常常针对不同场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例。2013年,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向在场的300多位与会者重点介绍了获得道德模范称号的龚全珍以及她的丈夫甘祖昌,向大家讲述了开国将军携妻回乡务农的传奇故事,为全党全国树立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道德楷模。2015年,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针对县委书记这一学员群体,习近平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右玉县,讲述了右玉县干部群众几十年来坚持种树的故事,诠释了“一张蓝图干到底”“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习近平通过讲述这些典型故事,进而阐述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和内在逻辑,以此加深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讲清楚党史故事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实践证明,脱离历史而谈论当下,脱离未来而谈论历史,必然落入空谈。习近平在讲述党史故事时,始终注意挖掘其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智慧,从而指导和推动今天的工作。他强调:“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03

在方法上,多角度,有温度。

第一,秉承实事求是,坚持真实客观。真实是故事生动的基础。习近平在讲述党史故事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地展现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 ,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但也曾经历挫折和困境。习近平在讲述成功经验的同时 ,也不回避我们党经历过的挫折、误入过的歧途。他讲述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的失误,进而讲述我们党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品格。他还强调,对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失误和曲折,应着重分析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注意总结经验和教训,研究防止重犯的办法、措施和制度。习近平始终秉持讲好党史故事的客观态度,不是只讲党史上的“成功故事”,而是讲述党史的“客观故事”,用真实和全面增信释疑。

第二,创新文辞表达,活用生动话语。讲好党史故事,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在讲述党史故事时,十分善于创造性地运用鲜活生动的话语。他经常使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比如,他将新时代我们应走的道路比喻为“新时代的长征路”,将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比喻为“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他还经常引用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名句以充实故事内容。他多次引用过毛泽东诗词,比如,引用过“乱云飞渡仍从容”说明任凭国际风云变幻,共产人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引用过“人间正道是沧桑”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的康庄大道。他还引用过朱德的诗词“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说明朱德立志报国的决心。习近平对于鲜活话语的使用,丰富了故事表达方式,让故事有了活力,让历史有了温度,用新意与诗意赢得受众。

第三,融入真情实感,传递人文情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情感是世界上共通的语言。习近平讲述党史故事的一个特色就是常常将“自我”带入到故事当中,融入真情实感,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他曾动情地讲述过他学习焦裕禄的点滴往事。他说:“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几度哽咽,多次泣不成声,同学们也流下眼泪。特别是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习近平还多次分享过自己在梁家河插队的经历,用梁家河一个小村庄的变迁展现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习近平以自己真实的经历和真切的感情,让广大党员干部感受到包含在故事中感动人心的精神力量。习近平在讲故事时善于用真情、真心赢得共鸣,从而增强了党史故事的感染力、吸引力和亲和力。从情感上获取受众的认同感,这是讲好党史故事最坚实的基础,也是最值得品味和传递的人文情怀。

习近平通过有态度、有厚度、有温度的讲述方式,从方向上、内容上、方法上回答了党史故事“如何讲”这一问题,给我们以深刻启示。百年历程,故事铿锵。习近平不仅从理论层面阐释而且以亲身躬行实践诠释了党史故事“为什么讲”“讲什么”“如何讲”的问题,为我们树立了讲好党史故事的光辉典范。“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铭刻的是过去,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我们要认真向习近平学习讲好党史故事,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在实践中加深理解,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从而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多的思想启迪、经验借鉴和精神营养。

来源:《党的文献》2020年第5期

作者:董晓彤(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党的文献》2020年第5期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