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

  • 留在古蔺养伤的时候 刘湘辉 留在太平渡 1934年10月,我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二十三师六十七团任参谋长。从江西出发北上抗日时,我们就跟在中央红军总直属队后面,掩护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中央首长及机关前进。因沿途蒋匪和地方军阀的阻击,我曾...
  • 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日的由来 1964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听取国家计委领导小组汇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设想时提出:“攀枝花钢铁厂还是要搞,不搞我总是不放心,打起仗来怎么办?”同月,在中共中央北戴河工作会议上讲到三线建设时,毛泽东主席又说:“我...
  • 本文载 《巴蜀史志》“四渡赤水”专刊 泸州市红色资源价值体系 与保护性开发利用路径选择 王 毅 党史国史是党执政兴国的根基与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泸州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不...
  • 夏临韩家湾 探寻并抢救性了解张思德身世的故事 胡盛华 一 张思德的家乡离我家大约五六十公里,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到过张思德的家乡仪陇县六合场。 仪陇县思德镇韩家湾村张思德故居(作者胡盛华 供图) 那是1966年,我当时12岁,刚小学毕业。“文...
  • 本文载 《巴蜀史志》“四渡赤水”专刊 赤水河畔鱼水情 中共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泸州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赤水河蜿蜒流淌,传诵着红军四渡赤水的不朽传奇,奔涌着红军和当地群众的鱼水深情。 刘湘辉在古蔺养伤 1935年,红军二渡赤水前的一天早晨,...
  • 五四运动中的川大绵竹籍学生 邱云辉 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四川大学前身)是四川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学校师生在四川率先发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前夕,在众多具有进步思想和革命精神的学校老师...
  • 本文载 《巴蜀史志》“四渡赤水”专刊 红色文物见证烽火岁月 胡元炯 王海清 潘应清 范代胜王先军 曾 刚 红色医书、宣传缎画、绝密号谱、一根扁担……走进红军四渡赤水地,存放在陈列馆、纪念馆或群众家中的一件件革命文物,见证着红军将士浴血...
  • 生动诙谐的活报剧 ——刘湘自叹歌 王发祯 1980年,我们在万源县石窝乡(今万源市石窝镇)开展文物普查时,在石窝乡一村四合院内徐姓人家堂屋(今张有权家)的石灰粉壁上,发现了1934年红军宣传队书写的活报剧词——《刘湘自叹歌》。其内容是: 我刘...
  • 本文载 《巴蜀史志》“四渡赤水”专刊 战地黄花分外香 周琴 许文艺 李佳颖 有32位勇敢坚毅的女红军跟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白沙会议期间,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在泸州市古蔺县双沙镇生下一名女婴,送给当地老乡抚养。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成立...
  • 红卫大堰 挂在旺苍绝壁上的“红旗渠” 王 勇 一条挂在两百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上的渠堰,汩汩清流已流淌了半个多世纪。回想当年,一个男女老幼加起来总人数都还不到两百人的小小生产队,在悬崖绝壁上把人装进竹篾编成的箩篼,再用苎麻和竹篾拧成的...
首页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尾页 共1766条信息/共177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